大體正確,細節不對,他是從張教授某個學生那邊打听來的。
學生娃,考慮問題比較“幼稚”。
所以,排長挨訓了。
“屁話!什麼拿捏別人,那是增加競爭力,合理競爭市場,解放全人類!”
嘩啦。
戰士們全站起來了。
“連長!”、“連長!”、“還是連長有格局!”
連長來巡視戰士們休息和吃飯,過來正听見聊天呢。
嘻嘻哈哈笑鬧一陣。
有戰士又問道︰“連長,這土豆產量到底有多少啊?感覺最起碼有一兩萬斤吧。”
“這個嘛……”連長沒法回答,他也不太清楚。
因為統計表沒在他手里。
在村委會呢。
——
村委會。
駱一航他們也在討論這個問題,一邊吃飯,一邊開會。
張教授拿出一張單子,對了一下上面的數字,介紹道︰“今天上午一共收了兩百一十畝。最高單畝24311斤。平均畝產22100斤,我說的吧,肯定比小秦莊那邊高,這都兩萬二了。”
“好家伙,兩萬二!”駱一航听到這個數字十分驚訝,“快趕上我們實驗室產量了,咋個會這麼高?”
沒道理啊,庫布齊沙漠這邊耕地質量並不好,比平安溝差遠了,而且平安溝還有靈氣滋潤。
“日照時間長啊。”
“另外這邊都是沙土地,薄薄一層土壤,下面都是沙子,沙子阻力小啊,土豆有充足的生長擴張空間,這點非常重要。”
“不知小駱總注意到沒有,這邊的秋雁九號大體都比較圓,你那邊試驗田奇形怪狀肆意生長外形的很少見。這就是塊睫生長時受到的物理阻礙較小造成的。”
駱一航回憶一下,還真是,這邊的圓滾滾光溜溜,咧著大嘴也圓呼。
自家那邊的奇形怪狀,丑到一定級別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日照時間,年平均三千多小時日照,比方山縣的兩千二,還有天漢的一千四,強出不止一星半點。
“所以,這邊其實非常適合種植秋雁九號。甚至可以作為主產區。”駱一航馬上意識到了重要意義。
張教授也同意駱一航的看法,“沒錯,秋雁九號,反正也不要溫差,也不要口味,不要風味物質。啥玩意都不要純長澱粉。只要解決了水跟肥,穩住了生態,沙漠地區確實比基本農田還要好。”
“我馬上跟中糧科技他們打電話。”駱一航飯也不吃了,直接拿起手機。
——
中午吃飯休息了一個小時。
下午一點,隨著哨響,戰士們又一次沖進了田里。
這一干,就到了日頭偏西。
時間越來越緊張,田里的土豆卻還沒有收完。
駱一航頭一次感覺產量太高了也是個麻煩。
老支書、駱一航、張教授他們到後來全都下了田,多一個人手就多一份力。
勞作了一天,村里人已經累得不行了,戰士們卻還在田里努力的干著。
他們也累,連拉歌的力氣都沒有了,手底下卻一刻未停。
甚至晚飯加休息,只留了半個小時。
甚至沒到半個小時,戰士們飛快扒完了飯,放下碗又下了田。
甚至在夜幕降臨之後,戰士們乘坐來的軍車,一字排開打開車燈,照亮著最後一片農田,點燈夜戰。
終于,晚上九點四十分。
最後一袋土豆被送到了運輸車上。
戰士們大聲歡呼都沒了力氣,淺淺的歡呼一聲,就全都躺倒在田里。
給村民們感動的啊,老支書熱淚流淌。
但是。
僅僅休息了幾分鐘而已。
哨聲又響。
戰士們整裝列隊,這就要回去了。
那怎麼行!
老支書和村民們攔著不讓走,非要留戰士們住一天。
不過這次沒有成功。
唉,也是條件不允許。
一千多快兩千人,小小的皮營圪台村真住不下,總不能讓戰士們露宿野外吧。
最終,幾番拉扯之後,大家一起合一張影,留作紀念。
年輕的戰士們,臉上、身上沾滿了塵土,咧嘴微笑只有牙是白的。
和同樣滿身泥土的皮營圪台村村民們。
站在一起。
就在夜色中,就在收獲後的田野里。
留下了一張經典照片。
這張照片,很快會傳遍大江南北。
——
拍完照之後,戰士們依次登上軍車。
村民們站在村道兩旁,目送車子緩緩駛離。
揮著手,喊著“謝謝!”,與子弟兵依依惜別。
咋個可能。
惜別的力度大著呢。
剛才戰士們上車的時候村民們就跑回家去準備了。
這時候,整箱的水、整包的奶酪奶干、當地的水果、瓜果蔬菜、羊排羊腿。
一個勁的往車上扔。
甚至駱一航,還有幾個力氣大的,合力扔了一頭羊上去。
讓戰士們帶回去吃新鮮的。
結果,好心辦壞事了。
害的三位戰士光榮負傷。
一個被嚇瘋的羊咬了一口,一個被羊踹了一腳。
還有一個。
村民們往車上扔,戰士們總往下遞,總是送不上去。
有個漢子急眼了。
他也是真夠莽撞。
拿起一條羊腿,掄圓了甩出去。
手藝是真好啊,一看就是常年放羊的,真有準頭。
羊腿貼著外圍戰士們的頭頂飛進了車廂。
中間有位戰士正看著外面嘿嘿樂呢。
砰的一下正被羊腿拍臉上,好懸沒掛了彩。
這個……也是充分表現了軍民魚水情嘛。
——
送走了戰士們。
村民都回去休息了。
駱一航等人卻沒有歇著。
抓緊統計最終數據。
中午統計的是上午收的,與總產量有出入。
“出來了,每畝均產兩萬二千三百斤,最高兩萬四千五百斤。”
竟然上午的還不是最高,竟然還有更高產的。
如此夸張的產量,不得不上新聞了。
轉過天新聞就上了。
還不是普通新聞。
上了七點的新聞。
以快訊的形式進行了報道。
【本台最新消息,我國在農業育種領域再傳喜訊。自主培育的馬鈴薯新品種秋雁九號,在內蒙古皮營圪台村的大規模野外試種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此次試種不僅喜獲豐收,更以最高畝產達到12.25噸、平均畝產11.15噸的驚人成績,一舉打破了全國,乃至全世界馬鈴薯的最高產記錄。這一成就標志著我國育種業的巨大進步,同時在沙漠生態種植領域也實現了重大突破。】
緊跟著。
熱搜繼續上。#僅僅三天,秋雁九號再次破記錄#
【三天前。山西方山縣小秦莊。秋雁九號大規模式種田,以一萬四千兩百斤的最高產量。打破馬鈴薯高產記錄。僅僅時隔三天,還是秋雁九號,將這一成績再次提高了近一萬斤!】
太尼瑪夸張了,舉世震驚。
夸張的都感覺太不真實。
但能上七點新聞,肯定是真的啊。
秋雁九號!又是秋雁九號!
貓貓頭的官號再次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