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票vlog發出之後。
    各家博主的粉絲們驚訝的發現,他跟他原來也認識啊,他跟他怎麼看著關系還挺好啊。
    這倆人一個跳舞的一個手工的,按理說沒有交集啊。
    帶著好奇,網友們呼朋喚友到處串門,互相對照去發現細節亮點。
    然後沉迷于樹洞的美麗田園,羨慕他過上了向往中的生活。
    以及在羨慕之余,對博主們的廚藝大比拼和搶飯集體活動逗的嘎嘎樂。
    樂過之後,又又又一次發現了來自貓貓頭年貨大禮包的食材。
    又又又一次問出同樣的問題。
    真的有那麼好吃嗎?
    為什麼我沒有?
    哪里能買到呢?
    為什麼不賣?
    而與前面幾次不同的是,這次因為傳播的比較廣。
    引來了一群農學生……
    ——
    最開始,是在某位博主的評論區,出現一條留言。
    【是貓貓頭的吧,臘肉和干蘑菇我在教授家里吃過,確實不錯,不過沒有新鮮的好吃。】
    網友們看了之後很生氣,我們這連臘肉和干蘑菇都沒嘗到一口呢,你竟然吃過新鮮的,吹牛皮呢吧。
    哪來的鍵盤俠。
    結果點開資料一看,院校一欄掛著華中農大。
    緊接著,有人回復他了。
    【我們那次能一樣麼,那次是現殺的豬,中午吃飯,早晨的時候桌上的葷菜還在啃桌上的素菜呢,想吃新鮮的,必須得去貓貓頭的本體。】
    嘿,還不是一個人吃過!炫耀是吧,氣人玩是吧。
    點開資料,帝都農大。
    兩個農大的學生這麼說,難道不是吹牛?
    然後就有人問了。
    然後第三�人出現了。
    回復說【我們去貓貓頭游學的時候被招待的啊,當天現殺的豬,現摘的菜,貓貓頭特別熱情,接風宴擺的是二十四道菜的壩壩宴,豬肉啊蘑菇啊貓貓頭的菜啊什麼的敞開了吃,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這回冒出來是山西農大的,你們這是組著團來炫耀的對吧,一定是的。
    一般人干不出這麼顯擺的事。
    太凡爾賽了!
    太氣人了!
    嘿嘿,這才哪到哪啊。
    接下來顯擺的多了。
    【其實啊,你們看見的這點食材,在貓貓頭那里根本不算什麼,那邊神奇的東西太多了,我們上次三家農大過去參觀,可是見識了不少一般的好東西。大開眼界。】
    馬上就有網友發現了盲點,為什麼是一般的好東西。
    【因為真正的好東西我們也沒資格看,就只有幾位帶隊的教授有幸看了一眼,看完之後什麼都不說,保密項目。】
    他們越這麼說,大家好奇心越重。
    網友們一擁而上,吹捧、哀求、起哄架秧子,情緒烘托的極為熱烈,捧得幾個農學生格外滿足。
    終于答應透露一小小點。
    【那我撿著能說的講講。糖墩墩冰薯知道不,第一批就是我們挖出來的,我們發現的美味。最開始是當教學道具用的。】
    下面立馬有人跟上,【听農科院的朋友說,已經進入區域試驗階段了,如果以後糖墩墩能推廣開,擺上全國餐桌,就憑我挖出來第一批,我能吹到死。】
    此話一出,無數被吸引來的貓貓頭粉絲立馬激動了,刷刷刷的發評論,糖墩墩我的最愛!你們竟然嘗過第一批糖墩墩!嫉妒使我質壁分離!
    接著又有不知道的人,追問糖墩墩是什麼。
    當得知是烤著吃巨甜,烤完了再冰凍口感跟冰激凌一樣的紅薯之後,紛紛表示真有這麼神奇嗎?哪里能買到呢?
    明顯是又被種草了。
    結果,又一個噩耗砸在頭頂,早就賣完咯。
    稀奇古怪大討論中。
    又一個農學生冒了出來,【你說的還是食材,我認為咱們參與實踐的大豆花粉異地應用才是真厲害。】
    誒?
    又冒出來一個新名詞,這又是什麼?
    【這個啊,是一種超級新的技術,課本上都只是提及,沒有深入講,論文都還沒有幾篇的新技術。貓貓頭已經在實際應用了。區區不才,參與了一季大豆花異地采摘,我們采摘的大豆花,夠培育十萬畝大豆種子,種植後能夠生產一萬八千噸油料大豆,佔全國年產量的接近千分之一。明年全國所有生產的大豆中,每一千斤,就有一斤有我的功勞。爽啊!順便說一句,貓貓頭用花粉異地應用技術,參與的大豆種子培育,佔了全國的千分之二以上。】
    雖然沒說這個到底是什麼技術。
    但是數字是看得懂的。
    這可是大豆啊,卡脖子的重要作物啊,全國產量的千分之一,千分之二,哪怕只是其中一個環節。
    那也確實會爽的不行不行啊。
    網友們紛紛表示,這個確實牛批,比冰激凌口感的紅薯牛批多了,夸夸,夸夸,猛烈夸夸,順便陰陽前面的農學生幾句。
    說些什麼這才叫真的能吹牛吹一輩子,你那個不行。
    果不其然。
    把前面的勝負欲激起來了。
    【我覺得大豆花粉異地應用技術,貓貓頭只是應用,不是他們自己研究的。他們自己研究的普及化蚯蚓養殖技術及生物循環土壤改良技術才是真牛批。】
    我去!
    又出來一個新名詞,還這麼長,名字越長肯定越厲害。
    網友們喜新厭舊,又跑來吹捧追問。
    農學生嘛,就吃這一套,果然開始講了,【蚯蚓能改良土壤都知道吧,這個技術就是在強化蚯蚓的這一特性,用經濟的可循環的方式,形成一個體系,讓蚯蚓去改良土壤。甚至能改良鹽堿地,把不能種莊稼的田地,變成可以種莊稼地田。】
    解釋的太好了,啥都沒說清楚。
    看來他也沒弄懂。
    被網友們點出來之後,農學生也是坦誠,【我要是弄的懂,我就去貓貓頭搞研究了,這東西我們那次去了好幾百人,能弄懂的一只手都數的過來。包括同去的教授。】
    【反正當時說了,貓貓頭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八千萬畝嚴重板結的低標準農田,另一個是兩億五千萬畝鹽堿地。】
    【現在我們帝都農大出身的農科院研究員文師兄,正在用這個技術在海南改良一萬畝台風倒灌的鹽堿地呢。】
    這回雖然還是沒解釋明白,但是數字都看的懂啊。
    幾千萬畝,幾億畝,不能種莊稼的土地變成可以種莊稼。
    想想就提氣。
    這才是正經的農業技術進步呢。
    直入根基!
    可想而知這會是非常長的一個過程,但是時間長不怕啊,幾年、十幾年、哪怕幾十年,哪怕只實現十分之一。
    那也是滔天的功績!
    緊接著,有海南的網友冒了出來,給農學生作證。
    找出來前年的新聞。
    遭遇台風,海水倒灌,摧毀了上萬畝良田。
    當時我印象很深,那次台風大的啊,我家樓下的樹都吹倒了。當得知台風摧毀了上萬畝農田時候,我心疼的直抽抽,我們海南的農田數量本來就少,一場台風又摧毀了那麼多。
    我還以為都完蛋了呢,沒想到還有的救,已經在救了。
    農業工作者,萬歲!
    這番話講的,就像大夏天灌下一瓶冰可樂,從里到外舒爽。
    ——
    一下子套出來兩個這麼提氣的東西。
    網友們興奮異常,再接再厲。
    逮著幾個農學生又是一番更猛烈的“誘惑”。
    故事再次重演……了一半。
    果然有個農學生忍不住了,不過他還有點譜,先問一下,【土豆的事能說麼?】
    馬上有人回復【土豆還不能公開,不能說。沒有能說的了。散了吧。】
    【哦,那就散了吧,其他都不能說。】
    倆人還對起話來。
    越這樣,越心癢癢,給網友們急的啊,輪著翻的發發言吹捧加誘惑。
    而在這時候,發視頻的博主才剛剛登陸網站。
    一打開就嚇一跳。
    咋這麼多評論,這麼高熱度,還以為自己被網暴了呢。
    仔細一看評論區。
    松了一口氣,原來自己的視頻竟然引來了這麼多大神,披露了這麼多“隱秘”。
    看了之後同樣興奮異常。
    馬上評論置頂,並加入誘惑大軍。
    可惜,這幾個農學生再也沒有出現。
    不能說,那就真不能說。
    其實他們顯擺的這幾個,也只說了有這麼個東西,具體的一字沒提……
    ——
    見這邊怎麼催都沒有回應。
    網友們又涌進了貓貓頭的官號。
    逮著最新的帖子,《小年祝福,福祿安康》,在下面瘋狂發言。
    平時看你們不是挺能說的麼,怎麼真東西你們是一點不提啊。
    養豬養豬�狐躂寣@隼叭庖膊凰擔 炷昊崮慊共凰擔 嘌  竿分硎欠阜 穡  br />
    快點快點快點,別逼我求你,有什麼好東西趕緊交出來!
    這一大群人涌入,引得沒關注此事的貓貓頭粉絲們大為驚奇,紛紛發問。
    還以為貓貓頭又出新產品了呢。
    結果得到的回答,【比新產品牛批多了,看得我熱淚盈眶,老自豪了!】
    接著就有人給科普。
    貓貓頭秘密的弄了好多東西,一點口風都沒透,藏的可深了。
    不是吃的,大好事,比吃的爽,爽透透的!
    能說的這幾個就已經爽翻了,還有不能說的呢,還有連他們農大的學生都不讓知道的,得牛批成什麼樣啊!
    哇~~哇~~
    引來了一浪接著一浪的驚呼。
    甚至有人還曬起了賬單。
    【知道你家的東西貴,知道你賺了我好多的錢,但是今天知道你把我的錢都用在了正地方,我樂意,我高興,我也做貢獻了!】
    貓貓頭的粉絲們可驕傲了。
    有一個起頭,其他人紛紛也曬出訂單,【我也出了一份力,貓貓頭放心吧,我還能再胖三斤!】
    【為了農業做貢獻,再胖八斤又何妨!】
    【敝人體重一百三十八斤,數字不好听,湊個整一百五吧。為了貓貓頭,我還能再漲十二斤!】
    他們還比起來了……(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