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將軍肩負著死守城池的重任,因此他的策略著重于防守。他不斷地向溝渠戰壕增派兵力,這在戰爭時期是非常合理的舉措。畢竟,溝渠戰壕在和平時期通常只會安排少量的哨兵進行偵察。
與城內相比,溝渠戰壕中的生活條件要差得多。士兵們在那里不僅要忍受惡劣的環境,還要應對吃飯、睡覺等基本需求。特別是在南蠻這樣的偏遠地區,軍隊的紀律往往會有所松懈。所以,能夠讓少數哨兵持續輪換交替地堅守溝渠戰壕,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
正因如此,只有在戰爭爆發時,溝渠戰壕才會被賦予更重要的任務。守城將軍會派遣更多的士兵參與偷襲、突襲和騷擾等戰術行動。這些行動旨在打亂敵人的部署,給敵人造成困擾。
當守城將軍派出士兵支援溝渠戰壕後,他並沒有松懈,而是一直密切關注著對方軍隊的動向。然而,由于距離較遠,他無法直接觀察到聯合盟國士兵的具體操作。于是,他通過觀察聯合盟國的火把來推測他們的行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分析,守城將軍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聯合盟國的軍隊似乎在不斷地集結,並頻繁地變換著陣法。這種持續的調整意味著他們可能正在策劃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或者是在試圖隱藏某種戰略意圖。
就在守城將軍全神貫注地觀察著火把移動的方向,試圖推測出聯合盟國軍隊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時,戰壕內的洪水卻在悄無聲息地不斷上漲。
起初,洪水僅僅淹沒到膝蓋的位置,守城將軍並未對此太過在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洪水的勢頭愈發凶猛,它像一頭凶猛的巨獸,不斷地沖擊著聯通地道和戰壕的小洞口的泥土。
這個原本只有雞蛋大小的小洞口,在洪水的猛烈沖刷下,逐漸變得越來越大。先是變成了酒壇大小,接著又變成了水缸大小,最後,溝渠戰壕的底部終于不堪重負,開始坍塌,形成了一個黑洞洞的、房間大小的出口。
這個出口的出現,使得溝渠戰壕與地道直接連通在了一起,洪水像是得到了釋放一般,全速奔涌而出。
僅僅一盞茶的功夫,洪水的水位就已經迅速上升,從大腿淹到了屁股,再淹到了腰桿。當洪水漲到齊腰深,距離胸口僅有一線之隔時,那種被水淹沒的感覺讓人感到十分壓抑和不安,尤其是對于那些不常游泳的人來說,這種情況更是讓人的內心充滿了慌張和恐懼。
溝渠戰壕內部的士兵們看到洶涌而來的洪水,心中的恐懼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開來。他們開始驚慌失措,尖叫聲和呼喊聲此起彼伏,響徹整個戰場。
守城將軍站在城牆上,面色凝重地看著這一幕。他接連不斷地收到來自溝渠戰壕的請求撤離的信號,每一條消息都透露出士兵們對生命的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