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梁杠杠對于自己周圍的諸侯是否存在反叛之心卻一無所知。畢竟,有些諸侯即使內心有反叛的念頭,也絕不會輕易將這種秘密泄露出去。除了那些已經付諸行動的反叛行為,又有誰能確切知曉哪些諸侯心懷異志呢?
不可否認的是,許多諸侯確實對財富有著強烈的渴望,甚至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會背叛聯合盟國。貪財與背叛雖然看似相關,實則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即使他們選擇加入梁策的資本新派,也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背叛了聯合盟國。這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在政治主張上存在差異,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團體。
就連梁策自己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盡管他身為資本新派的頭目,卻也不敢對加入團體的團員們坦誠相告,說出他建立這個資本團體的真正目的,反叛聯合盟國並搞垮它。
要如果梁策真的這樣做了,那麼不僅無法繼續經營團體,甚至在團體剛剛建立的時候,就可能會遭遇內部團員的背叛和告密,更嚴重的是,他可能會直接遭到團員們的毀滅性打擊。梁策對于聯合盟國的計劃,實際上是一種陰險狡詐的策略,他企圖通過利益的誘惑,逐漸侵蝕聯合盟國的根基,從而達到控制整個朝廷的目的。
在異族改革的那場政治變革中,梁策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和前朝遺留下來的巨額財富。他在暗中與無數官員勾結,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商勾結網絡,通過這種方式迅速積累了令人咋舌的財富,其財富之多甚至可以與國家相媲美。
然而,就在蒙天鴻準備清理異族改革措施之前,梁策毫不猶豫地采取了極端手段,殺人滅口。由于他一直都是在暗中操縱這一切,所以當那些明面上的相關人員被滅口後,梁策自然就能夠輕易地從官商勾結、壓榨百姓的惡行中脫身。
最後,梁策憑借著他那數之不盡的財富,開始一步步地走向朝廷的正面,逐漸擺脫了之前的負面形象,逐步進入仕途,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看似正直的官員。
從表面上看,梁策無疑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儒商。他不斷地散財,以換取良好的聲譽。然而,人們常說錢財並非萬能,這只是因為他們所擁有的財富數量還不夠多,或者頭腦不夠靈活罷了。當梁策將海量的財富如傾盆大雨般砸下去時,他的名聲、能力和人脈便如同火箭一般迅速上升,以至于皇城的街頭巷尾,每個人都對梁策這個名字耳熟能詳。
有了如此顯赫的名聲和廣泛的人脈,梁策自然很快就踏上了仕途之路。有人可能會說,並非每個人都能夠被收買,這不過是因為他們所給出的代價還不夠高而已。換句話說,就是舍不得砸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會在平衡自身能力和財富之間猶豫不決,權衡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