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三十二年秋
為了籌措封神大典所需錢糧,戶部尚書白鶴齡可謂絞盡腦汁,最後還是把手伸向了老百姓的錢袋子,上書請旨向民間征收“鎮邪稅”,以供封神大典之用。
彼時,曹鯤一心修行,無心政事,全然將此事交予白鶴齡負責。
很快,朝廷征收“鎮邪稅”的旨意傳遍天下,經過層層加派盤剝,原本每家每戶只需繳納十文錢,到了地方,竟漲至每家每戶要交一貫。
荊州闐水縣鄉間,只見一隊身著皂衣,騎著高頭大馬的稅吏闖進村子,一張張臉,刻板而又冷漠。
為首的稅吏身材魁梧,滿臉橫肉,一雙三角眼滴溜溜地亂轉,清了清嗓子,扯著嗓子大聲喊道︰“鄉親們听著!朝廷為了鎮壓害人作惡的邪祟,籌備舉行封神大典,敕封諸神保萬民平安,鎮壓四方邪祟,故而征收‘鎮邪稅’!凡是擁有耕地者,每家每戶須上交一貫錢!違令者,嚴懲不貸!”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著一根歪歪扭扭的拐杖,顫顫巍巍地走上前去,苦著臉說道︰“大人啊,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就指望那幾畝薄田過活,今年收成不好,家里都快揭不開鍋了,哪里還有一貫錢交稅啊!”
稅吏听了老者的話,眉頭一皺,大聲呵斥︰“少在這里跟老子哭窮!鎮邪稅不是我要的,是朝廷要的!這是為了鎮壓邪祟,保護你們的安全!你們不要不知好歹!誰要是不交稅,老子扒了誰的房!”
一個年輕的後生站了出來,滿臉憤怒道︰“我們一直本本分分地過日子,前幾天剛收了滅蟲稅,今天又來收什麼鎮邪稅,這不是把我們往死路上逼嗎!”
稅吏听了,臉色瞬間變得鐵青,怒目圓睜,從馬上跳了下來,幾步走到年輕後生面前,揚起手中的馬鞭,惡狠狠地說道︰“你小子活膩歪了是不是?敢公然抗稅!今天我就讓你知道知道厲害!”
說著,揚起馬鞭就在後生的臉上。
周圍的村民們見狀,紛紛圍了上來,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年輕後生,大聲喊道︰“大人,手下留情啊!我們交,我們交還不行嗎!”
稅吏收起馬鞭,臉色陰沉道︰“給你們三天時間,準備好稅錢,否則,休怪我不客氣!”
說完,騎上高頭大馬,帶著一眾稅吏揚長而去,只留下一陣塵土和絕望的村民。
田間地頭,原本正忙著收割莊稼的農戶們,听到“鎮邪稅”的消息,瞬間如遭雷擊,呆立當場,面對稅吏的強橫蠻不講理,更是苦不堪言。
老農李漢佝僂著背,手中緊緊握著鋤頭,眼中滿是絕望,聲音顫抖地說道︰“這日子可咋過啊!剛交了田賦,又來這‘鎮邪稅’,我們皮骨已盡,救死都顧不上啊!”
身旁的年輕後生小柱子氣得滿臉通紅,揮舞著拳頭,怒吼道︰“這些狗官沒人性,就是把我們往死路上逼!”
城中的商鋪里也是一片哀聲,有耕地的百姓要交一貫錢,而商人作為官吏眼中的有錢人,動輒就要交幾百貫,數千貫。
荊州布商孫迎祥低眉順眼地送走了稅吏,滿面愁容,長嘆一聲︰“這‘鎮邪稅’一征,我這小本生意可就徹底毀了,原本就賺不了幾個錢,如今更是入不敷出,這日子可怎麼熬啊!”
鏢師高有成身材魁梧,滿臉胡茬,听到這話,一拍桌子,怒目圓睜,大聲說道︰“孫兄,苛政猛如虎啊!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長此以往,我們都得餓死!”
隨著各地官員強征稅款,百姓們的負擔愈發沉重,許多農戶傾家蕩產,交不上稅,被官府抓走,家中田地荒蕪,原本肥沃的土地,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荊州的一些鄉村,甚至出現了“草木盡、人相食”的慘狀,老弱病殘們餓得皮包骨頭,眼神中透著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恐懼;孩子們餓得哇哇大哭,母親們卻只能以淚洗面,手中拿著破碗,四處乞討。
孫迎祥和高有成看在眼里,預感再這樣下去,天下必將大亂。
于是,他們四處奔走,聯絡各地的饑民,在一個陰暗的夜晚,荊州城外的一個村莊里,聚集了數萬災民。
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壓抑而沉重,孫迎祥站在一塊破石頭上,大聲說道︰“鄉親們!朝廷苛政,不顧我們死活,屢屢加稅,讓我們沒了活路。我們不能再忍了,今天,我們就要揭竿而起,反抗這暴政!”
高有成舉起手中的大刀,大聲呼喊︰“對!反抗暴政!我們穿布衣、操刀械,以墨涂面為志。這些貪官污吏不讓我們活,那我們就和他們拼了,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災民們听了,群情激奮,紛紛響應︰“殺!殺!殺!”
就這樣,一支起義軍誕生了,走投無路的百姓以村莊為據點,日夜操練,沒過幾天,餓得前胸貼後背,實在熬不住了,便決定攻打城池,便是死也要當個飽死鬼。
那是一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義軍如潮水般涌向襄南城,這些走投無路的百姓手持農具,以墨涂面,在火光中顯得格外猙獰。
城門的守軍承平日久,平日里欺負欺負百姓手到擒來,可是突然看到無邊無沿的義軍,頓時驚慌失措,亂作一團。
“沖啊!”
“殺進去喝酒吃肉!”
“殺啊!”
高有成一聲怒吼,率先沖向城門,黑壓壓的義軍如猛虎下山,與守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刀光劍影中,鮮血飛濺,義軍走投無路,奮勇殺敵,踩著尸體進攻,很快就攻破了城門。
進入城中後,義軍們四處誅殺官吏,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吏們,此刻嚇得屁滾尿流,四處逃竄。
孫迎祥站在屋頂,大聲喊道︰“鄉親們!我們開倉濟民!大家都出來分糧食啊!”
很快,糧倉被打開,糧食被分發到饑餓的百姓手中。
百姓們歡呼雀躍,紛紛擁戴義軍。
義軍的聲勢日益壯大,分成數股流竄荊州各地,攻城奪寨,處斬惡吏,打富濟貧,每到一處,都會開倉放糧,分給貧苦的百姓,獲得了貧苦百姓的支持,聲勢愈發浩大。
朝廷得知荊州義軍的消息後,震驚不已,曹鯤在太極殿上大發雷霆︰“一群刁民,朕對他們還不夠好嗎!他們竟敢造反!傳旨!命襄州、贛州、徽州出兵荊州,剿滅叛逆,安定地方。”
很快,一支支裝備精良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荊州進發,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做到事情出奇的一致。
多年沒有打仗的地方軍,可算是有了撈油水的機會,趁機在荊州燒殺搶掠,魚肉百姓,殺良冒功,所過之處,寸草不生,雞犬不留。
而義軍對于官軍的暴行,更是深惡痛絕,恨之入骨,雙方在山間、田野、河畔頻發大戰,官兵雖然裝備精良,但義軍百姓走投無路,心存死志,滿腔仇恨,如同田間的野草,殺不盡,斬不絕。
眼見義軍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官兵越是圍剿,義軍的人數越多,聲勢越大,那些早就對朝廷苛政不滿的江湖武人頓時心癢難耐。
許多郁郁不得志的武人暗中與義軍勾結,甚至拋家舍業加入了義軍,這些武人個個有武藝在身,高來高去,刺殺各地的將領官吏,焚燒糧草,竊取情報,為義軍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在這黃金大世,天地靈氣充沛,修煉資源豐富,許多有天賦的江湖武人在義軍中得到了大展拳腳的機會,武道境界不斷提升,迅速成為了義軍中的中流砥柱,越來越多的英雄豪杰在義軍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