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本座是好人

第707章 禪讓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燃燒石頭 本章︰第707章 禪讓

    延平元年冬

    一場震動朝野的宗室謀反案悄然拉開帷幕。

    彼時,趙王姬材、太尉姬奮等人被捕入獄,此案猶如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巨石,激起層層漣漪。

    隨著眾多官員紛紛檢舉揭發,曹鯤迅速行動,逮捕了大量皇族宗室成員,並將他們押送至刑部大牢進行審理。

    在刑部一干酷吏的嚴刑審訊之下,被捕的宗室們紛紛招認罪行。

    但是曹鯤堅信參與謀反之人絕不止這些被捕者,眼前這些人不過是冰山一角。

    于是,廷尉府順藤摸瓜,不斷深挖,一時間,張三、李四、趙二麻子等與宗室有牽連之人,以及所謂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被牽扯進來。

    廷尉酷吏薛顯明對此類手段運用得極為嫻熟,可謂經驗豐富。

    那麼,這場宗室謀反案究竟牽連了多少人呢?

    據閑雜人等統計,參與宗室謀反案的人數竟達十七萬八千之眾,被此案牽連的人數更是不可勝數。

    最終,因這起案件被處死的包括七個王爵、八十二個侯爵,各級官員多達五萬人,許多宗室成員察覺到曹鯤的野心,為求自保,甚至逃入深山老林隱居,試圖遠離朝堂紛爭,但終究未能逃脫一刀。

    這場宗室謀反案,幾乎將掌權的皇族宗室一網打盡,從延平元年冬開始,這場血腥的清洗一直持續到延平二年秋,才逐漸告一段落。

    在這場清洗中,該殺的不該殺的,都被曹鯤無情地鏟除。

    不過,有遠見卓識之人都明白,曹鯤在宗室謀反案中大開殺戒,背後有著更為深層次的目的。

    有一次,曹鯤又要大開殺戒,準備誅殺大批勛貴,工部尚書元平見狀,上奏勸諫︰“丞相殺人過多,恐怕會傷了人心和氣。”

    曹鯤听後,沉默不語,只是派侍衛給元平送去一身嶄新的衣服。

    次日,元平便上書請求告老還鄉,辭官隱退。

    延平三年夏,丞相曹鯤親自率軍征討遼東,分兵多路進攻,姬材之子姬肥、姬徹、姬安民等人難以抵擋曹軍的攻勢,只得丟下城池倉皇而逃,投奔姬鴻之子姬圓。

    曹鯤率軍一路追擊至幽州,姬肥與姬徹退入幽平城堅守,姬安民則在城外五十里處扎營成掎角之勢。

    曹鯤的軍隊連日猛攻幽平城,姬圓見城中糧草匱乏,曹軍士氣正盛,自知難以抵擋,便對姬肥說︰“如今城中糧草所剩無幾,曹軍兵強馬壯,我們勢單力薄,難以與之抗衡,依我之見,不如派人向曹鯤投降,獻出城池,如此一來,既能保全性命,又能延續家族香火。”

    姬肥也被打怕了,當即听從了他的建議,問道︰“那何人可擔任使者呢?”

    姬圓道︰“我麾下謀士陳余能言善辯,可命他前往。”

    當日,姬肥修書一封交給陳余,並命八百甲士護送陳余出城。

    陳余連夜帶著書信前往曹鯤軍營。

    見到曹鯤後,陳余拜見行禮,曹鯤詢問他的來意,陳余詳細說明了姬圓求降之意,並呈上書信。

    曹鯤看完書信後,將陳余留在營寨中,隨後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對策。

    賈茅說︰“姬圓是被嚇破了膽子,才不得已來投降,可是留下此人,恐怕日後會生動亂。”

    曹鯤听後,便把陳余叫到帳中詢問︰“姬圓投降,是真還是假?”

    陳余回答說︰“丞相不必糾結于真與假,只需權衡局勢即可,姬氏近年來屢戰屢敗,軍隊在外疲于奔命,又遭遇饑荒,天災人禍接踵而至,無論智者還是愚者,都明白姬氏已呈土崩瓦解之勢,這正是上天要滅亡姬氏之時,如今丞相提兵攻打幽州,姬圓心里清楚,若不歸降,必將粉身碎骨,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是人呢,還望丞相明察。”

    曹鯤听後笑道︰“姬圓是個聰明人啊。”

    數日後,曹鯤派軍護送陳余回城。

    姬圓、姬肥出城投降,姬徹領兵企圖偷襲,卻被董奉先斬殺于陣前,姬安民誓死不降,最終自刎身亡。

    曹鯤平定遼東、幽州後,得到一箱書信,皆是玉京宗室及皇帝與姬圓暗中往來的信件。

    賈茅對曹鯤道︰“王上可將這些書信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

    曹鯤听從了賈茅的建議,校事府手持書信大肆捕殺相關人員。

    小皇帝姬禮被囚禁在寢宮,日夜惶恐不安,茶飯不思,最終驚恐成疾。

    曹鯤凱旋班師,途經姬氏皇陵時,祭祀姬氏歷代皇帝,隨行的有文武百官與八十萬雍涼精銳,嚇得護陵人不敢露面。

    好在曹鯤在皇陵停留的時間極短,祭完先帝後,便立刻班師回京。

    延平三年秋,御史上奏︰“岐山出現百鳥朝鳳之吉兆,百姓們都來向魏王祝賀了。”

    曹鯤听後滿心歡喜,幾日過後,又有消息傳來︰“據報,陝州洛水有麒麟現世。”

    祥瑞之事接連不斷,街頭巷尾議論紛紛。

    曹鯤手下的官吏每日聚在一起,熱血澎湃的討論怎麼輔佐曹鯤篡位。

    “如今上天降下吉兆,這是上天在昭示乾朝將亡,氣數已盡,魏將取而代之,一統山河,君臨天下,我們應該勸說小皇帝,行禪讓大禮,早日把帝位交給王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以中書令陳鈞為首,禮部尚書騰子敬、戶部尚書瞿榮、龍武大將軍董奉先、虎賁大將軍馮君可等百余名文武官員,四處游說朝中大臣。

    某一日,中書令陳鈞等一干大臣一同在姬禮的寢宮︰“臣等聯名上奏,乾朝運數已盡,還請陛下將帝位禪讓與魏王,以順天命。”

    準確地說,這並非上奏,而是逼迫!

    姬禮年幼,尚未親政,但曹鯤專橫跋扈,魏臣無禮放肆,朝臣們敢怒不敢言,朝廷實際上已形同虛設。

    如今他被大臣逼迫禪位,內心可謂是又恨又怕。

    對于這種無禮的要求,皇帝姬禮自然不可能立刻答應,憤怒道︰“朕豈能拋棄祖先的大業?爾等退下!”

    說完,姬禮便轉身走入內殿去了。

    騰子敬、李崇煥、董奉先等人隨後追入內殿。

    董奉先厲聲威脅道︰“臣等夜觀天象,見大乾氣數已盡,帝星隱晦無光,而魏王仁德布于天下,正是魏應代乾之兆,還望陛下不要自誤!”

    馮君可道︰“以山川社稷禪讓與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則陛下可安享清閑之福,祖宗幸甚,生靈幸甚,臣等議定,特來奏請。”

    李崇煥語帶威脅︰“以德禪讓帝位,無德讓于有德,此乃天理,不遵天理,則必自滅,乾朝國祚已終,並非陛下不德,實乃天命,還望陛下深慮,切勿迷惑以招災禍。”

    姬禮斷然拒絕︰“天兆實乃無稽之談,姬氏先祖提三尺之劍,建立大乾不朽基業,焉能一朝舍棄!”

    說完,姬禮閉目假寐。

    這段時間,曹鯤一直利用權勢、金錢和封官許願等手段,不斷分化瓦解朝臣,真正效忠大乾的忠臣,要麼墳頭長草,要麼告老還鄉,朝中已無剛直良臣。

    留下的朝臣,都懼怕曹鯤的權勢,只能仰其鼻息,極盡諂媚之能事。

    很快,朝會無大臣參加,皇宮四門封閉,斷水斷糧。

    姬禮饑渴難耐,心中充滿了恐慌。

    太後李婉神情悲淒,對姬禮說︰“陛下,為何不听大臣之言以避災禍?如此下去,恐怕隨時還有大禍臨頭,請陛下三思。”

    緊接著,董奉先率兵進宮,著甲持戈,凶神惡煞,殺氣騰騰。

    姬禮心生恐懼,緊急召集朝臣,雙目含淚,悲愴宣布︰“祖宗歷代基業,毀于今日,朕不德之至,引得天災不斷,烽煙四起,無顏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無奈事已至此,唯有禪讓與魏王,朕隱退鄉野,以祈萬民安泰,風調雨順……”

    賈茅催促道︰“陛下既然決心已定,便請下詔,以防血腥之難于未然。”

    姬禮顫栗不已,只見階下披甲持戈的數百人皆是魏兵,宣布承諾禪讓之後,依舊流淚不止,兩股放軟。

    賈茅把禮部尚書等人叫過來,一起逼著姬禮寫下禪國詔書,隨後由禮部尚書姬𠤖捧著詔書玉璽,作為敕使急赴魏王府。

    百官隨行,儀仗顯赫,沿途百姓見了,全然不知宮中發生的逼宮篡位之事。

    曹鯤喜笑顏開,拜領詔書,接受禪讓,當即令李崇煥建造受禪台,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大典。

    延平四年春,受禪台在玉京城外西北三十里處築成,瑞氣萬千,金碧輝煌,氣勢威嚴非凡。

    數萬朝廷官員、百萬禁軍、無數百姓齊聚台下,還有西域各國外族來賓均踴躍前來,可謂是四海賓服,萬國朝拜。

    姬禮登上受禪台,宣讀了將帝位禪讓給魏王的冊文。

    大禮之後,曹鯤登台接過玉璽,姬禮率宗室舊臣忍淚回到台下。

    一瞬間,四周響起震耳欲聾的鼓樂,山呼萬歲之聲響徹雲霄。

    禮部尚書姬𠤖奏曰︰“‘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帝既禪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乞降明旨,安置姬氏于何地?”

    言罷,姬𠤖攙扶姬禮跪于壇下听旨。

    曹鯤降旨封姬禮為豐安王,封地豐安,食邑萬戶,即日便行,非宣召不許入朝。

    姬禮含淚拜謝,乘車而去,壇下軍民人等見此情景,傷感不已。

    曹鯤環視群臣,霸氣凜然道︰“朕登帝位,改元太初,國號大魏,大赦天下。”

    群臣百姓皆山呼︰“萬歲”。

    喜歡別怕本座是好人請大家收藏︰()別怕本座是好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別怕本座是好人》,方便以後閱讀別怕本座是好人第707章 禪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別怕本座是好人第707章 禪讓並對別怕本座是好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