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一個性格沉穩的人,平時很少說話,做事踏踏實實的,這一點皇帝覺得他很像年輕時的自己,所以他把皇位的未來確定在了他的身上。
太子果然很沉穩,沉穩到他也不表態,只是憨厚一笑,說道︰“父皇,兒臣還沒想好,請給兒臣一點時間。”
太子說的好听一點是性格沉穩,說得不好听,那就是陰險,他沒有弄清楚父皇準確的打算,他是不會輕易表態的,萬一他說出來的話父皇不喜歡,豈不是得罪了父皇。
何況他身為太子,有資格後面發言,先從其他人的發言觀察一下父親的態度,然後找到發言的方向,這才是穩妥之舉。
果然他的話不僅沒有讓皇帝生氣,反而緩緩點頭,露出贊許之色,這就是他欣賞自己這個三兒子的很重要的一條。
即便是自己作為皇帝,讓他發言,他也能夠找出理由先不表態,這才是君王很重要的一點,君王是不能輕易表態的,更不能朝令夕改,否則就沒有了威信。
于是目光望向了四兒子。
四皇子是個火爆脾氣,跟他哥完全不同。
所以他立刻開口說道︰“那有什麼考慮的?再給我五萬人馬,我一定把她滅了,將她人頭提回來。”
哥拉皇帝微微蹙眉,四兒子打仗是把好手,作戰勇猛,就是沉不住氣,太沖動,這次的戰敗他的性格暴躁是重要因素。
不過他也就僅僅這麼一個微表情,隨即寬厚地笑了笑,兒子雖然沖動些,但是這個銳氣是要給他保留的。
接著他把目光望向了軍隊的總司令摩陀那波羅,他是軍方的最高指揮官,他的發言可能將會決定今天會議的走向。
總司令立刻起身整了整自己的軍裝,隨即說道︰“臣以為對二公主可以先禮後兵,畢竟她是公主,她可能受人挑撥才起兵造反。
我們再派人去勸降,若是還達不到目的,再出兵滅她,也就名正言順了,另外在勸降的同時,找出她的幕後支持者,將那個人滅了,也能達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畢竟二公主出嫁時可沒有攜帶能夠武裝一支五萬人軍隊的嫁妝,她能迅速組建出一支軍隊,背後必然有一個強有力的人在支持她,這個人可能不是色那王朝的。
以臣所見估計,多半是大宋的人,因為只有大宋才有如此財力,而且也才有如此野心。
大宋在我們印度掀起了多少風浪,挑斗我們相互征戰,他們就坐收漁翁之利,用軍火換走了我們大量的年輕女子,使得我們的出生率斷崖式的下降,現在王朝已經沒有幾個孩子。
這樣子下去我們的國家將因為沒有後代而亡國,所以大宋是我們不共戴天的仇敵,只是我們沒有能力與之對抗。
現在他們又在幕後挑撥二公主起兵來反叛我們王朝,這是大宋慣用的伎倆,他們憑借他們強大的財力,支持我們的敵人來攻打我們,以便坐收漁翁之利,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這一次多半仍然是這些大宋商人,甚至軍方在後面慫恿,所以將其找出來,老賬新賬一起算。
只要把幕後黑手斬斷,二公主就蹦噠不起來了,就會乖乖的听從陛下的聖旨,甚至跪地請罪,這一戰不戰而勝。”
皇帝微微點頭,卻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讓下面的人猜不透。
可是只有太子明白了,他在父親身邊多年,對父親的任何微表情都了如指掌,父親的這個表情,說明他對總司令的話不是很滿意。
究其原因,是總司令並不知道他的父皇有多討厭這位二公主。這一點連太子都不清楚原因,反正父皇討厭,他們就跟著討厭。
而且只要他們想著法的折磨二公主,他的父皇表面上不說什麼,私下里卻很高興,這一點家里人都知道。
總司令的方法從普通人角度來看是很穩當的,也是最符合常人思維的,只可惜不符合皇帝此刻的心中所想,太子便知道他的父皇到底是什麼打算了。
太子已經了解了皇帝怎麼想的,但是其他大臣可沒有他這般對皇帝的了解。
既然總司令是那樣表態的,而且皇帝好像並沒有明確的反對,于是其他人也就跟著總司令一起表態,支持總司令的意見。
所有人都發表了意見之後,太子才在皇帝的注視下陰沉著臉,不緊不慢的說道︰“對于犯上作亂的亂臣逆子,從來沒有姑息的,不管她是誰,即便她是我們的親人。——而且,越是親人謀反,越要從嚴懲處。
二公主敢起兵造反,還殺了我們四萬兄弟,犯下了滔天罪行,還有什麼資格跟我們談判?就算她現在跪在地上一路磕頭磕到京城來,也休想讓我們饒她性命。
所以,我們應該派一支軍隊去將她剿滅,並把她人頭提來,在祖廟前向祖宗謝罪。”
總司令等人听到太子如此狠辣,都有些傻眼,這是不是太狠了些。
他們都把目光望向了皇帝,想看看皇帝怎麼說。
皇帝望著太子,露出了欣慰的笑,
不愧是自己的兒子,說出來的話格外符合他的心意。
當即便緩緩點頭說道︰“太子的意見很對,只要敢背叛王朝,起兵造反,就絕不姑息,不管他是誰,越是親近的人就越要嚴懲,以儆效尤。
否則誰都學著他們起來造反,等著朝廷招安,然後放下屠刀又可以繼續做官,過上逍遙自在的日子,那天道何在?那些被他們屠殺的英烈,我們還有何面目去面對他們?諸君以為如何?”
皇帝都表態了支持太子的意見,其他人哪還敢反對?紛紛附和,大罵二公主罪不可赦,應該起兵直接鎮壓,並將她人頭摘下來放在太廟里祭祖,向祖宗謝罪。
皇帝一錘定音之後,這件事接下來就該討論誰領兵,該如何作戰了,以及派多少軍隊去。
總司令雖然之前大罵二公主大逆不道,起兵謀反,但說到領兵作戰時,他就不吭聲了。
畢竟去殺的那可是二公主,他如果真的領兵去了,也把人殺了,接下來說不定哪一天這就成為他的罪過,到時候老賬新賬一起算。
畢竟他殺的可是皇室的成員,外人才不管其中的緣由,殺了就是殺了,就是他將來的一個痛腳,所以這種事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接。
他是這麼估計的,而皇帝也有他的想法,他必須派其他人去殺了二公主才行,而不能由他自己的兒子領兵前往作戰。
否則外人說起來可是好說不好听,——姐弟開戰,手足相殘,這罪名他可不愛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