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第1692章 實業推廣古印度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沐軼 本章︰第1692章 實業推廣古印度

    這件事迅速的在朱羅王朝附近的王朝擴散開去了,最先是北邊的波羅王朝和帕拉王朝,三個王朝本來就是同盟。

    听說大宋高價在朱羅王朝收購茶葉、棉花和甘蔗之後。都跑來找大宋,希望大宋的人也能到他們那去推廣種植和收購。

    這當然正中吳敏的下懷,立刻便答應了,很快與這兩個王朝也簽訂了貿易協定,以同樣的價格從兩個王朝收購。

    朱羅王朝剛開始還有些擔心他其他王朝的加入擾亂市場,降低價格。

    可是大宋似乎根本不在乎,雖然兩個王朝也與大宋簽訂了貿易協定,也開始大量收購茶葉、棉花和甘蔗,但價格並沒有拉低,依舊還是原來的樣子,這才放心。

    與此同時,大宋的金行在朱羅王朝迅速建立了起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都開辦得有金行。

    在海外如何創設金行,對大宋的人來說輕車熟路,已經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加上有錢,開辦銀行也就不成問題。

    按照雙方簽署的協議,金行開辦之後對外發行靖康通寶紙幣,如其他的海外疆土一樣,剛開始的推行是比較冷場的,很多當地人都持觀望態度。

    但是隨著大宋茶山、棉花種植農場、甘蔗農場以及紡織廠和各種生產生活用品生產工廠的建立,這些產業全部都可以使用紙幣進行交易,而且只接受紙幣。

    急于從大宋新設立的這些工廠購買便宜的生產生活用品的當地人,不得不嘗試著用手里的糧食或者金銀銅錢去換取大宋的紙幣,然後向大宋購買產品。

    開始這些人還是心中忐忑的,不敢持有太多紙幣,可是當他們發現他們的紙幣隨時可以花掉,而且隨時可以在大宋的金行兌換成金屬貨幣之後,擔心就慢慢消失了,而變得習以為常。

    在茶山、棉花種植地、甘蔗種植地打工的當地人也開始接受用紙幣作為薪酬支付手段了,使得紙幣很快在朱羅王朝推廣,連當地人相互之間的交易都開始使用紙幣進行結算。

    因為拿到紙幣,可以馬上到大宋的金行兌換成金屬貨幣或者存入金行,隨時提取金屬貨幣,還能夠通過金行進行貿易結算,這對大宗交易的商人來說,簡直不要太方便。

    金行在朱羅王朝大受歡迎,當地很多富商也想開辦自己的銀行,大宋倒不獨佔,鼓勵他們開辦金行,但是要求像大宋的金行提交金屬貨幣作為儲備金,當然是一定比例的。

    然後通過貸款的形式,把紙幣發送給他們,再由他們對外發行或者放貸,大宋收取利息,這進一步推進了紙幣的推廣。

    紙幣在朱羅王朝迅速流通起來之後,先是持觀望態度的波羅王朝和帕拉王朝也迅速接受了大宋的金行和產業的開辦,與大宋簽訂了類似的合同。

    大宋的金行和各種實業迅速在兩個王朝也加以推廣,眼看三個王朝的百姓很快過上了好日子,富的流油,使得其他印度半島的王朝坐不住了。

    這些王朝的國王或者皇帝,他們的皇宮那些女子已經被大宋皇帝派出去的兩位女特使蒂婭嘉和麗西卡攻陷了。

    在她們的游說下,這些王朝的國王、皇帝或者頭人開始注意到朱羅王朝發生的巨大變化,也開始羨慕嫉妒恨。

    由此一來,經過蒂婭嘉和麗西卡的牽頭,很快吳敏與其他的王朝都簽訂了類似的貿易協議,以及投資興辦實業的協議。

    大宋的金行、實業和茶葉等三種主要經濟作物的種植、加工業迅速在朱羅王朝各地開始興辦起來。

    一年時間過去了,在蒂婭嘉、麗西卡和吳敏內外共同努力下,大宋的金行已經遍布了印度半島的各個王朝,紙幣已經佔到了主流,在市場上很難再見到金屬貨幣了。

    其中的大部分金屬貨幣都被持有者去置換成了紙幣,糧食生產大幅銳減,耕地都用來種更加有利可圖的茶葉、棉花和甘蔗等經濟作物。

    印度半島的各個王朝開始從國外進口糧食了,本地的糧食已經不夠吃了,但他們口袋里有錢,並不擔心糧食的進口。

    糧食主要來自于大宋控制的印度河流域,大宋的租界區以及大宋的蒲甘都護府和錫蘭都護府,這都是大宋的領土,而且是糧食的主要產區。

    從這些地方通過船舶,可以很容易的把糧食運送到印度半島各沿海港口,再通過這些港口的河流運送到需要的都市。

    就算通過費人費力的車馬運去的糧食,也比當地種植出來的糧食要劃算。

    因為如果把土地拿去種糧,換回來的錢要遠遠少于用這些土地種植茶葉等經濟作物出賣之後獲得的金錢,所以傻子才會把耕地拿去種糧食。

    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不少人擔心萬一大宋卡他們的脖子,不賣糧食給他們怎麼辦?但這種擔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成了笑話。

    沒有人去質問為什麼大宋的印度河流域、蒲甘和錫蘭都護府不去種植更賺錢的茶葉,棉花和甘蔗,反而辛辛苦苦去種糧食賣給他們,賺那麼點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讓印度這些泰米爾人都流傳著一種說法,那就是大宋人真的是人傻錢多。

    當地大量的棉花被收購後,送到棉紡廠制作成了棉鞋、棉布、棉被等產品,然後通過大宋的強大的海洋運輸能力,運送到了地中海出售給了這里的歐洲人。

    大宋在歐洲設立了三個都護府,駐扎了上百萬軍隊,另外還有數十萬的家屬,當地大宋商人有了落腳的地方,可以從這與歐洲的威尼斯等商人進行交易,已經建立了非常成熟的貿易網絡。

    來自印度的茶葉、棉花以及蔗糖通過這些銷售途徑,迅速在歐洲大陸得以推廣出售,賣出了十倍以上的價格,讓大宋真正賺了個盆滿缽滿。

    而印度半島的這些泰米爾人還在那嘲笑大宋人傻錢多,只因為這個時代消息太過閉塞,交通極為不發達,使得他們成了井底之蛙。

    而大宋通過低廉的價格將茶葉、棉花和棉紡制品,迅速在歐洲推廣,尤其是北歐等寒冷地區,對大宋的棉被、棉衣和棉紡織品簡直趨之若鶩。

    剛開始價格漲得很高,後來隨著大量的產品的輸入,價格直線下降,普通百姓甚至都能消費得起了。

    大宋當然不會是來給歐洲送溫暖的。

    皇帝趙桓要通過這些貿易來取得對歐洲市場的壟斷,即便價格直線下降,大宋依舊能夠從這獲得豐厚的利潤。

    同時還能通過貿易與這些國家的國王、皇帝以及貴族、權臣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為下一步皇帝趙桓在歐洲大展拳腳打好基礎。

    喜歡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請大家收藏︰()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方便以後閱讀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第1692章 實業推廣古印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第1692章 實業推廣古印度並對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