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回答花姐,依在沙發上,想著最近發生的事兒,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我有種強烈的預感,這一次我好像過不去這個坎了。
感覺非常無助,我相信剛哥不會放棄我,但是認為所有人都保不住我的感覺,換句話說,我就是這場游戲的炮灰。
“老公,怎麼了?”
我笑著看著花姐︰“沒事兒,早點休息吧。”
“嗯,那我去洗漱。”
我眼楮盯著電視里放著廣告,心里卻想著如何自保,可是想來想去好像自保不了,不管是我現在逃走,還是選擇繼續走下,結局都是一樣。
我自嘲的笑了笑,就听見花姐說︰“電視都雪花了,還想呢啊。”
我擠出一絲微笑︰“行了,早點睡吧。”
躺在床上也睡不著,看著花姐睡了,起身泡了一壺茶,端到院子里喝,看著院子,感覺更像是泡影,特別虛幻。
我來到廂房,將工作室清理的一遍,灰落的很厚,好似荒廢的房間一樣,將所有的工具清洗一遍,又上了一些油,才心滿意足。
困意來襲,躺在桌子上便睡了過去。
早上,花姐︰“老公醒醒,你怎麼睡這里了?”
“昨天晚上睡不著,收拾下衛生,就睡著了。”
“那你回屋再睡一會兒。”
“不睡了,去鋪子吧。”
來到鋪子,花姐開門,等了有半個小時,也沒見胡子哥過來。
“媳婦,胡子哥呢?”
“不知道啊,沒給我打電話,應該和剛哥走了吧?”
“哦。”
“你去二樓休息吧,有事兒我喊你。”
來到二樓泡茶,看書,我有預感,陳老板這兩天會聯系我。
看了會兒書,接到龍哥電話了︰“張總,不好意思啊,昨天喝多了。”
“沒事兒,下次別喝那麼多就行。”
“張總,今天我愛人給小柔送李老板鋪子去了。”
“行,有什麼問題,跟我說就行。”
“張總,太感謝了,我嘴也笨,您有什麼事兒,吩咐我就行。”
“好,先謝謝你。”
掛了電話,準備去潘家園逛逛地攤,還沒到一樓呢,電話來了。
“你好,哪位?”
“小宇,我是小魏!”
我連忙上樓,對著電話說︰“你那面什麼情況?”
“怎麼了,怎麼這麼說?”
“你是不是下了一個元代的古塔?物件還賣到潘家園了?”
“有這件事兒,你怎麼知道?”
“知道個屁,已經有人找我打听你了,你最近還是要小心點,別再下坑了。”
電話那頭沉默片刻︰“小宇你說的是真的?”
“我還能騙你?就連古塔地宮的照片都給我看了,你要是在亂來,很容易出情況。”
“我明白了,這樣,小宇,這是我新的電話,你存一下,有事兒打這個電話。”
“行,那你注意點吧,我也只能幫你到這里了。”
“謝謝,那就這樣。”
掛了電話,想著小魏的事兒,這貨是真的能惹禍。
好在這個年代還不錯,能講義氣,出了事兒也不會亂說話,希望這貨躲過這一劫吧。
一樓,花姐在櫃台,李丹在賣貨︰“媳婦,今天胡子哥不來了?”
“嗯,這個時間沒來,就不會來了。”
胡子哥不來,我就不能走,鋪子剩下她們兩個人不太行,萬一有個事兒,幫手都沒有。
“晚上去看看師父去啊?”
“可以啊,那你把二樓的白酒搬車里去,然後下班就過去。”
“行。”
我將白酒搬下樓,裝車的時候和對面鋪子的老板踫見了。
“小宇,這麼巧,我找你有事兒,正好踫見你了。”
“哥,什麼事兒,你說。”
“怎麼個事兒呢,我這面有個客戶,想找一個明代的蛐蛐罐,我這里沒有,你鋪子有沒有?”
“蛐蛐罐啊,我想想啊,前段時間賣了一個,好像是沒有了。”
“咳,難住我了,小宇,你幫我問問,看誰手里有。”
“行啊,我給你問問潘家園吧。”
“成,你要是問到了,給我電話。”
回到鋪子,我問花姐︰“家里有明代的蛐蛐罐麼?”
花姐想了想,隨後拿出賬本︰“沒有,以前有個明代的,後來賣了,怎麼了?”
“對面鋪子的老板,說他客戶需要一個明代的蛐蛐罐,問咱家有沒有,我就問問。”
“沒了。”
我給王胖子打了個電話,王胖子︰“蛐蛐罐,我沒有,老李鋪子有一個,我給你看看去,要是有,我給你送過去。”
“行,那你去看看吧。”
掛了電話就沒信了,過了一個多小時,王胖子來了。
“弟妹,小宇呢?”
我躺在躺椅上,听見王胖子的聲音站了起來,王胖子嚇一跳。
“你坐地上干嘛啊?”
“這是躺椅,坐地上,不得冰串稀了?”
王胖子楞了下︰“有女同志,你不要用粑粑尿的,罐子給你拿來了。”
王胖子將一個錦盒放在櫃台上,我打開看了一眼。
蛐蛐罐成圓筒狀,深弧腹,口,底相若,淺圈足,上附扁蓋,蓋面口沿微斂,為“平蓋式”。
器內無釉,外壁繪青花斗彩裝飾,繪雲龍紋,雙目圓睜,胎體厚重很有手感,青花發色明快,蓋內與底足署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蟋蟀,即促織,通稱蛐蛐,性好斗善鳴,據歷史記載,蓄養蟋蟀源于唐朝,五代人王仁裕所著《開元天寶遺事》,書中有《金籠蟋蟀》寫道“每至秋時,宮中婦妾輩,皆以小金籠捉蟋蟀,閉于籠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聲。
到了宋代,蟋蟀好斗性格被人發現,開始流行斗蛐蛐,宋代財富達到鼎盛,不管是官紳還是百姓,都會斗蛐蛐,當時還編寫一本叫《促織經》的書。
書中闡述了蟋蟀的習性,種類,喂養,治療,甚至如何選擇用具都有詳細介紹,到了明清兩朝,“瓦盆泥罐遍世井皆是,不論老幼皆引斗以為樂”,斗蟋蟀仍盛勢未減,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歷史有記載宣德,康熙,乾隆,道光皇帝都有斗蛐蛐的嗜好,明宣德帝堪為個中翹楚,宣德帝朱瞻基有“蟋蟀皇帝”之稱。
據說為了滿足宮廷斗養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命御窯廠燒造了大量蟋蟀罐,這些蛐蛐罐得到歷代嗜好者追捧。
喜歡我的盜墓回憶錄請大家收藏︰()我的盜墓回憶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