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總算又回到正軌上。
所有人各司其職,按部就班地奮斗著,巴中整體的發展基調和規劃早已定下。
以重工業積累原始資本;大力發展食品,文具,服裝等輕工業;因地制宜發展水果,銀耳等特色農業。
通江縣是銀耳的發源地,通江銀耳可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不過現在生活條件還不夠好,銀耳市場並不大,所以只能小規模種植,走高端路線。
巴中還建了十多個修鐵路需要用的工廠。
這些工廠都是重工業,污染很大,等巴中鐵路修好,都要陸續關閉,只保留一些經濟效益好,污染較小的。
巴山銀行的儲金也不斷突破新高,已經達到兩億整。
巴山學院各院系各專業也陸續建設完成,運營模式已然成熟高效。
最重要的是,隨著每天的宣傳,巴中人民的素養和思想境界得到顯著提高,也養成了不斷學習進步的好習慣,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現在,巴中日報的報紙每天都是售罄了的。
可以說,巴中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全面發展。
到1974年5月,巴中整體的發展水平已經達到蜀川省平均線。
巴中市委,李豐正看著文件沉思,窗外無數飛鳥突然竄向天空。
李豐心中頓時警鈴大作,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還沒等他做出反應,地面開始左右晃動,茶杯里的水蕩漾,房頂上的瓦片啪嗒掉落在地。
“地震了!”
“快躲好。”
同一時刻,巴中人民齊齊采取最正確的避震措施。
離室外近的立馬跑到室外,跑不了的就地躲在家具下或牆角。
這些都歸功于他們經常宣傳,隔三差五還組織下避震演練。
反正也花不了多少時間,警報一響,大家做好避震措施就行。
由于李豐他們威望很高,所以每次大家都是不折不扣地執行。
幾秒鐘後,一切恢復平靜。
所有人才急忙跑到空地上,李豐心情有些沉重,一轉頭,就看到收發室的工作人員抱著台電台。
“馬上聯系各區縣,立刻實施應急預案。”
“再讓他們立刻統計受災人數和受災程度。”
“是。”
不多時,常委們也趕來市委,李豐立馬迎了上去。
“你們來的正好,我剛剛啟動了應急預案。”
“但地震是天災,群眾難免心有不安,我們立馬趕往各區縣坐鎮。”
“好。”
“我去平昌縣,剩下的你們分配。”李豐說完扭頭就走。
他之所以去平昌,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去平昌要路過巴中中學。
這次地震雖然強度不大,牆都沒怎麼開裂,但他還是擔心吳芸。
路過巴中中學時,李豐一眼就看到了吳芸。
“小芸,沒事吧?”
“沒事。”吳芸笑著揮揮手。
吳芸顯然也是想去看他,李豐淡然一笑。
“我要去平昌,你注意安全。”
“好,你也是。”
兩人相視一笑,內心都安定了下來。
…………………
傍晚時分,李豐抵達平昌縣城,沿途都沒發現什麼重大傷亡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