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笑著看向鄧子義。
“老鄧,你的意見呢?”
鄧子義默默轉過頭。
“我沒意見。”說著又看向齊永平,臉色好轉了不少。
“齊市長,我快退休了也不喜歡藏著掖著,剛剛我說話重了些,你別往心里去。”
齊永平苦笑著搖搖頭。
“無妨,常委會本來就是供大家討論的。”
眾人見狀全都欣然一笑,巴中市委常委還是那個熟悉的團隊。
“但是從這件事也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半年工期太久了。”
“老百姓有些接受不了。”李豐凝聲道。
眾人聞言全都凝重地點點頭,周勇開思索片刻立馬笑著發言。
“我看可以將輪休的規模縮小,把頻率搞上去。”
“每隔十五天讓一批工人回家探親,盡量讓每位工人每季度回家一次,這樣,運輸壓力也沒那麼大,也不會嚴重延緩工期進度。”
眾人想了想,全都贊許地點點頭。
“我看這個主意好,不過還可以完善一下。”
“讓那些留在農村從事生產的成年男性全部參與進來,全部輪換。”
“只有全民參與,才能調動起全市人民的熱情和決心。”
“以後大家也會發自內心地維護和保護鐵路。”齊永平提議道。
李豐欣喜一笑。
“就這麼定了,全民參與。”
按照以前的制度就算輪換完成,巴中也還有十多萬人沒修過鐵路。
眾人也連連點頭表示贊許。
“好,那這事就這麼定了,散會吧。”
“對了,老齊你留一下,老鄧你去我辦公室坐一會。”
眾人依次離開,齊永平有些疑惑地詢問道。
“李豐,還有什麼事嗎?”
李豐笑著解釋道。
“老齊,你還沒去過工地上,不知道工地上的苦,所以你對這件事的意見很大我能理解。”
“但老鄧他們也是心疼那些老百姓和干部,你別往心里去。”
“等你以後去工地上待段時間就都明白了。”
齊永平聞言陷入沉默,片刻後面露鄭重。
“好,我把市政府的工作提前布置好,就去跟老周換一下,下個月就上工地。”
李豐欣喜一笑,輕松了不少,拍了拍齊永平肩膀。
“好,沒什麼事了。”
齊永平微微點頭,轉身離開。
李豐回到辦公室,鄧子義正在研究他辦公室的一枚鋼質國徽。
“李豐,這國徽哪來的?做的也太精細了。”
“這是華心研究所剛建立沒多久,我們幾個技術骨干一起完成的。”
“一共就做了四個,我這個還是上次回四九城拿回來的。”
李豐笑著解釋道。
這枚國徽只有巴掌大小,每一部分都是可以單獨拆開的,且內部沒有一絲縫隙。
這是他們給自己做的紀念品。
“啊?我還說跟你打听打听,我也去買一個呢。”鄧子義有些掃興地搖搖頭。
他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精細又有意義的工藝品。
但他也知道,這不是用錢就能買來的。
華心研究所是國家最大的機械科研單位,怎麼可能為他單獨打造一個?
李豐見狀心中立馬有了主意。
他本來還沒想好老鄧退休送點什麼東西好,現在這不就有了?
老鄧這些年一直跟他們並肩奮斗,他退休李豐也想表示一點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