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就到了開學的時間。
城鎮的學生背上書包就往學校走。
而農村的學生們則還要家長陪同,扛著鋪蓋被褥,帶上一周的糧食和咸菜,走一長段山路才能走到學校。
他們家離學校太遠,只能寄宿,所以床鋪都得自己安排。
宿舍是最簡單的鐵架子床,上下床,長1.9米,寬不到一米,床中間橫著四根鐵架。
學校只提供棕櫚須做成棕墊,所以還需要學生自己從家里帶一些編好的竹籬笆豎著鋪在床上面。
家里大人有空才會給學生編一下,沒空的直接就是一捆竹片,學生自己去學校鋪勻。
更困難家庭的孩子甚至沒有竹片,都是到處撿別人剩下的單根竹片或者扔到垃圾堆里的竹片,床上的竹片大多是稀稀拉拉的,躺在床上都得小心翼翼。
平時坐床上都只能坐在下面是鐵架的那一小片區域。
更不敢在床上行走,因為一不留神可能就直接踩到地板,或者是下床人的腦袋。
其實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就算沒大人弄竹片自己也是可以做的。
但貧困家庭的孩子開學一般都是自己一個人,因為家長要忙農活,沒時間。
所以這些孩子就干脆不帶竹片了,一個人背著書包和糧食,還要帶鋪蓋被褥走十幾公里山路,再帶上竹片真的太麻煩了。
所以他們只能被迫將就。
這個年代的學生讀書都很艱苦,李豐剛上任的時候條件比這還慘。
不少學校的學生都是睡得地鋪或者大通鋪。
那時候還是冬天,李豐看著孩子挨餓受凍心疼得不行。
立馬讓財政出錢,把全市的學生床都換成了鐵架子床。
又到一年開學季,李豐乘車前往偏僻的鄉鎮小學視察。
他到學校的時候剛好是飯點,學生們三五成群地來到蒸飯的地方,蒸飯的師傅早已把放飯盒的鐵框拿了出來,一摞摞地放在地上。
每個宿舍每天出兩個人,輪流抬飯框。
學生們擁擠在一起,急切地尋找著做了記號的大鐵框。
李豐一行人站在一旁討論著,學生們看到李豐滿臉欣喜。
“李書記!”
“李書記好!”“李書記好!”
……………
李豐一一笑著回應,不到十分鐘,六十多個飯框就被拿的差不多了。
就在這時,兩個身材瘦弱的小姑娘急匆匆地跑過來,找到她們的鐵框立馬就上手抬。
鐵框就有十來斤,一個飯盒差不多有一斤,二十多個飯盒,整個鐵框加起來都有四十多斤了。
兩個姑娘看著像是二年級的,雙手抬著鐵框,側著緩慢前進,非常吃力。
李豐看到這一幕心都揪起來了,立馬上前。
“小姑娘,我來拿。”李豐不由分說地拿過鐵框。
一入手就傳來一陣冰冷。
“你們宿舍在哪?”
兩名女學生拘謹地在前面帶路,走了大約百來米才到。
李豐將鐵框放到宿舍門口,宿舍里的女學生也認出李豐,神色各異。
“我能進來嗎?”李豐和煦地問道。
學生們激動地點點頭。
李豐走進宿舍,發現室內的溫度和室外沒什麼不同。
甚至因為不通風,宿舍的濕度比外面還高。
李豐笑著對學生招招手。
“不用管我,你們吃你們的。”。
學生們互相對視幾眼,才乖巧地排好隊拿各自的飯盒。
李豐則四處掃視了一圈。
不足二十平的宿舍里,放了十二架床,每個床都有學生。
十二架床並攏排列在並不寬敞的宿舍內,宿舍內狹窄的只剩通道,通道都沒有半米寬。
由于空間小,東西多,整個宿舍都是黑 的。
李豐看向身後的校長,眉頭微微挑起。
“校長,學校沒有其他的房間了嗎?”
校長苦澀一笑“沒有了,這棟宿舍樓還是去年新修的。”
李豐心中一沉,繼續問道。
“還有這宿舍怎麼這麼黑?”
“書記,現在學校經費緊張,我們只在晚上開半個小時電燈去,能省一點是一點。”
李豐聞言陷入沉默,不再多問。
他知道,這已經是目前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條件了。
可李豐心中的緊迫感卻越來越重,發展刻不容緩啊!
這樣的住宿條件,學生住著怎麼能好好休息?
教育是巴中的未來,絕對不容忽視。
李豐換上笑臉,返回宿舍發現姑娘們已經在正在吃飯。
李豐蹲在一個姑娘面前,看著她碗里薄薄的米飯,米飯上還鋪滿了厚厚一層紅薯,最上面放了一點炒好的咸菜。
李豐心中一酸,強顏歡笑地問道。
“這麼點菜夠吃嗎?”
姑娘拘謹地點點頭。
“夠了,李書記。”
“別叫我李書記,叫我李叔叔吧!”
姑娘微微點頭。
李豐看著姑娘旁邊的咸菜罐心中又是一緊,拿起咸菜罐掂量了一下。
咸菜罐和郫縣豆瓣醬大小差不多,里面大概裝了快一斤的咸菜。
一斤咸菜吃一周,李豐心中的酸楚又重了幾分。
“怎麼沒讓家里多弄點咸菜?”
姑娘恬靜一笑,抬起頭,眼中滿是滿足。
“家里還有兩個姐姐,我和她們一樣多,已經不少了,而且去年家里多弄了很多咸菜,現在比以前的菜多多了。”
“完全夠吃了,有的時候還能剩一些回去呢。”
李豐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幸好宿舍很黑,才沒人發現。
“我能打開看看嗎?”李豐哽咽道。
“可以。”
李豐打開咸菜罐,里面裝滿了類似梅干菜的咸菜。
李豐用鼻子聞了一下,只聞到了咸菜味,隱約還帶著一股淡淡的豬油味。
李豐走到門口,發現罐子的只有咸菜,沒有肉,更沒有什麼油水,罐子底部都沒有一點油花。
李豐心中滿是酸楚,默默放回咸菜罐,掃視了一眼宿舍,發現所有姑娘都在埋頭快速吃飯,真像在吃什麼山珍海味。
李豐眼淚唰地一下就流了下來,心疼憐憫交織在心頭。
轉過身擦了擦眼淚,快步走出宿舍。
“學生們平時就吃這個?”
“嗯,現在的學生都是吃這個。”校長回答道。
“李書記您沒來之前,孩子們過得更慘,咸菜都不夠吃,更別說油水了。”
李豐聞言陷入沉默。
他知道這校長所言非虛,因為現在是公社,每家每戶能分到的肉和菜籽油就那麼多。
一大家人炒菜都只放幾滴油,很多時候甚至不放油。
豬油那就更珍貴了,一年到頭都聞不到幾回豬油味,這些學生咸菜能用一小點豬油炒,都已經算家里大方很舍得的了。
李豐深吸一口氣,暗自下定決心。
就算拼了命,也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這些學生的咸菜罐里能有幾片肉。
現在想改善學生生活根本不可能,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長時間,持續性地投入資金。
但現在巴中沒多少錢,剩的那些錢要留著應急。
李豐越想心情越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