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隨即沉澱為一種近乎嚴肅的平靜。鏡片後的眼神沒有躲閃,反而像沉靜的深潭,清晰地映照出主持人的身影和攝像機的鏡頭。
會議室里仿佛連空氣都凝滯了幾秒,只有攝像機運作時微弱的電流聲。
他沒有急于反駁,也沒有露出被冒犯的慍怒。相反,他調整了一下坐姿,身體微微前傾,雙手交叉放在桌面上,那是一個準備進行深度交流的姿態,帶著技術人特有的認真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
“這個問題,”李煥開口,聲音不高,卻異常清晰沉穩,帶著一種穿透喧囂的力度,“很尖銳,也很……典型。”他微微停頓了一下,仿佛在斟酌每一個字的重量。
“首先,我想澄清一個概念︰‘特殊照顧’。”他直視著主持人,“任何一個新興行業,尤其是像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這樣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對國家未來競爭力至關重要的行業,在發展初期,都離不開一個健康的、有前瞻性的政策環境。”
“這不僅僅是橙子科技,這是所有在華國這片土地上,真正想做點事、做點創新的企業,共同面臨的背景。”
“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是大政方針,是陽光普照,絕非針對某一家企業的‘特殊照顧’。”
“如果這算‘照顧’,那我們所有在做努力的企業家,都是受益者。”
李煥的語氣平實,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主持人專注地听著,沒有插話。
“至于‘抄襲’和‘復制’……”李煥嘴角牽起一絲自嘲又略帶鋒芒的笑意,“這頂帽子,從橙子科技誕生第一天起,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想給我們戴上。”
“今天,在橙子科技最新的旗艦機上面,我們將能看到快速充電、多攝像頭協同、人機交互……這些技術,最初由誰提出?又在誰手中不斷迭代、成熟?”
“技術發展的規律,本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學習、消化、吸收,然後結合本土市場的需求和痛點,進行再創新、深創新。”
“我們尊重所有的知識產權,也在持續投入巨資進行自主研發。橙子科技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比,在業內是公開的、透明的。我們擁有數千項核心專利,這是對‘抄襲’論最有力的回應。”
他語速平緩,但每個字都擲地有聲。
“說到‘改革’和‘開放’……”李煥的神情變得更為鄭重,甚至帶著一種發自內心的信念感,“主持人,我剛才說了2009年第一次接觸隻果時的震撼。那種震撼,恰恰來自于開放帶來的沖擊!”
“沒有改革開放,我們根本接觸不到那樣劃時代的產品,激發不了那樣強烈的追趕和創新的欲望!橙子科技本身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全球化浪潮下技術擴散與本土智慧結合的成果。”
接著李煥微微提高了聲調,語氣愈發堅定的說道︰ “我,以及橙子科技,從來不是改革的反對者,開放的阻礙者。”
“恰恰相反,我們是改革開放最堅定的擁護者和實踐者!我們所追求的,是一種更高質量的開放,更深層次的改革!”
李煥目光灼灼,透過鏡片鎖定鏡頭,仿佛在向所有質疑者宣示︰ “我們擁抱開放,擁抱全球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但絕不意味著放棄自主創新的脊梁!我們支持改革,支持建立更公平、更高效的市場機制,但絕不意味著全盤照搬、放棄符合我們國情和發展階段的道路!”
“該開放的地方,大門要開得更大、更敞亮!該堅守的城牆,也必須根基穩固、堅不可摧!因為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討不來、求不來的!這,才是對國家、對產業、對用戶真正負責任的態度!”
李煥的聲音在小小的采訪間里回蕩,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力量和不容置疑的決心。沒有激昂的口號,只有冷靜的剖析和堅定的信念。
一副眼鏡絲毫遮蓋不住李煥那強大的氣場,主持人也被李煥那充滿自信的氣場所感染,不過她沒有立刻追問,而是給了李煥,也給了所有觀眾幾秒鐘的沉默,去消化這番擲地有聲的回應。
“非常發人深省的一番話。”主持人點了點頭後稱贊道。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感想,而且我想給所有創業者提一個醒,全球化浪潮之下,我們似乎可以從全球市場上購買到足夠先進的元器件和技術,但真正的高科技是花錢買不到的。”李煥點到為止的說道。
“哦,那你的意思是可能發生逆全球化的現象?”主持人立即抓住了李煥話語中的潛台詞,直接挑明問道。
“我們首先要知道,之所以會有全球化,是因為參與到全球化的國家都滿足于從全球化貿易中賺取的利潤,這是全球化存在的根基。”
“可是截止到目前,你覺得每個國家還會滿足于自己在全球化貿易體系中所分得的利潤嗎?”李煥並沒有直接回答主持人的問題,而是接著反問道。
“據我所知,有一些國家是不滿意的。”主持人點了點頭後說道,但並沒有指明到底是哪個國家不滿意。
“是啊,既然越來越多的國家不滿意,那勢必會對現有的全球貿易體系產生影響進而進行調整。”
“這種調整勢必會對現有的貿易體系產生沖擊,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迎接這次沖擊。”李煥深知這次采訪一旦播出會產生何等巨大的影響,他說的每個字都可能被放大和解讀,所以只能隱晦的提醒道。
“說說橙子手機吧,你剛才說橙子科技已經推出了新的一款旗艦機,而且據我所知售價甚至可以比肩三星和隻果這樣的高檔手機,你覺得消費者會認可這個價格嗎?”主持人也知道這個話題太過敏感,當即話鋒一轉,接著對李煥問道。
“沒錯,我們近期確實會推出一款新的機型,至于說價格嘛。”李煥頓了頓後接著說道︰“這確實是一個消費者和市場都高度關注的核心問題。但我想先問一個問題︰當我們談論一款手機的‘價格’時,我們真正在衡量的是什麼?”
不等主持人回答,李煥自問自答︰ “是它的成本嗎?是品牌溢價嗎?我認為,最終衡量的,是它為消費者創造的綜合價值!是它能否滿足,甚至超越用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