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酒色財氣

第1144章 香港之行2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令狐大蒜 本章︰第1144章 香港之行2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不管是大陸還是香港,都是同文同種的華夏血脈,誰窮一點誰富一點,其實都還正常,就比如上海人看誰都像外地佬,再比如在網上有一段時間喜歡調侃河南人偷井蓋一樣。

    可調侃歸調侃,大家打心眼里還是認為彼此都是一家人。

    但香港人似乎並不這麼想,他們還保持著心理的優越感,一種變態的心理優越感。

    當經濟和文化慢慢開始衰落時,香港人唯一能保持優越感的就是他們所謂堅持的民主和自由。

    為了保證這一點所謂的體面,香港的大律師們還一直堅持戴著假發上庭。

    這本來就是當年香港還是大英殖民地時期,大英這個攪屎棍留下的一種陋習,可香港人似乎不以為恥,反而還要堅持所謂的傳統。

    簡直是莫名其妙。

    其實與其香港的這些人是在堅持大英留下的傳統,倒不如說是堅持所謂的特立獨行,體現一下那有些病態的優越感。

    說到底,香港之所以能成為如今的香港,最大的原因是當年特定歷史條件下,華國將香港作為一個和全世界,尤其是和西方世界溝通的一個窗口。

    比如在1951年,大陸從香港進口的鋼鐵材料佔全國進口的三分之一,香蕉,醫藥品,器械,化學材料進口佔比超過百分之七十。

    1960年,在華國和老大哥翻臉以後,香港更是成為了華國與西方世界貿易的唯一中轉站。

    要知道進出口貿易從來都是日進斗金的買賣,香港這麼一個地方承接了整個大陸所有的進出口貿易,這時候的香港如果不富裕才見鬼呢。

    當然也有一些富豪為了幫助國家,竟然把這個日進斗金的進出口貿易給干虧了,那就是香港的霍家,當然也正是因為有這種巨大貢獻,霍老去世時才有蓋國旗的殊榮。

    改開之後,香港的經濟地位非但沒有削弱,反而進一步加強。

    港資成為華國吸引外資的重要資金來源,這些香港的大富豪們手握大把的鈔票到內地投資,大陸猶如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一樣,讓香港的富豪們盡情的投資,盡情的發財。

    那時候的大陸一窮二白,只要港資願意進來,那所有的條件都想辦法滿足。

    一時間手拿大哥大,嘴里說著粵語,腳下穿著皮鞋的香港富豪成為大陸所有地方政府的座上賓。

    內地的制造業起來了,可由于還沒有加入到to,內地的商品依舊要借助香港這個窗口進行中轉。

    十幾億人的消費市場被激發出來,香港才僅僅一千多萬人,這相當于是十幾億的市場由這一千多萬人來壟斷,所以在這段時間,香港達到了繁華的最頂端。

    香港遍地是老板,只要能做一點生意就能賺錢,這時候的香港人忙著做外貿,搞物流,建金融,有太多發財的機會,根本忙不過來。

    全民經商的香港人也把生意做出了花,炒股,炒樓花,連出租車車牌都要炒。

    這也是香港人的流金歲月,日後無數香港人都無限緬懷這個時期。

    無數的內陸人到香港淘金,間接也豐富了香港的文化,讓香港的電影,音樂,小說一時間風靡整個世界。

    比如黎明、劉嘉玲、王菲,這一大批所謂的香港明星其實都是出生在大陸,然後遷居到香港的。

    可隨著華國加入到to後,華國進出口的商品不需要再到香港進行中轉,進出口貿易的萎縮讓香港的經濟慢慢下行。

    轉而上海,深圳,寧波這樣的沿海城市開始慢慢崛起,香港也慢慢的恢復到它原本的歷史定位當中。

    香港本就是一個特殊歷史階段下的畸形產物,是華國因為國力衰落,被帝國主義從華國身上切走的一塊肉。

    香港的富裕是建立在十幾億國人被封鎖後才出現的歷史特殊現象,香港人的富裕是吃了華國發展的紅利。

    隨著華國國力的上升,香港的也慢慢要融入到華夏這個大家庭當中來。

    不過有一些香港人似乎並不這麼認為,香港人將他們的富裕歸結于香港人的勤勞、聰明,歸結于他們的“獅子山精神”。

    可論勤勞,論聰明,華國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不會比香港人差,可為什麼大西北的華國人依舊過的極其艱苦,無非是地理位置與香港相差太遠,吃不到華國發展的紅利罷了。

    眼下的香港與內地其他城市還有一些優勢的話,那就是金融了。

    因為華國實行嚴格的金融管制措施,國外的資本想要進來,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並接受相應的管理。

    可香港在這方面寬容了許多,這相當于是在華國金融體系上開了一個小口子,所以香港之所以還能維持如今的繁華,依舊還是在吃華國這個大市場的紅利。

    當然這也是國內眾多企業選擇到香港上市的原因,一來香港對于上市企業的標準並沒有那麼的嚴格,二來到香港上市,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國際資本。

    不過香港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在被以索羅斯為首的一干國際游資狠狠教訓了一番後,後港府話事人倡導香港不能僅僅依靠金融,而是要發展高科技,也就是當時最潮流的數字通訊科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剛剛經歷過金融危機的香港財團一听到這話紛紛響應,表示要發展一下香港的高科技。

    其中最為積極的當屬李黃瓜的二公子,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的李二公子公開表示搞高科技我熟悉啊。

    李二先是提出了一個依托香港大學打造出一個“亞洲 谷”計劃,史稱“數碼港計劃”。

    當時互聯網技術方興未艾,再加上香港大學等一干高校有著不俗的科研能力,如果香港這些財團真的願意砸真金白銀下去,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但是剛剛經歷過金融危機的港府完全沒錢,所以李二公子的騷操作來了,他建議港府出土地和基礎設施,李二公子的公司負責修房子賣房子,然後賣房子的利潤按比例平分,等賣房子賺到了錢再搞高科技。

    等土地到手了,李二公子開始修房子賣房子,只是等房子賣出賺了大錢之後,李二公子似乎忘記了他們當時的初衷,搞這個數碼港計劃是為了發展高科技,不是為了發展房地產。

    不過錢到手之後,李二公子才不管這麼多,數碼港計劃也變成了一個房地產項目。

    從這一點上面來講,李二公子和他老子一樣,對買房子是情有獨鐘。

    李家賺了大錢,港府也分得了一部分利潤,只是想要在香港發展高科技的想法也煙消雲散。

    香港又回到了搞金融賺錢的老路上。

    當然不管怎麼說,即便只是吃老本,香港的底子夠厚,依舊可以讓香港人保持那所謂的優越感。

    喜歡重生之酒色財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之酒色財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之酒色財氣》,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之酒色財氣第1144章 香港之行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之酒色財氣第1144章 香港之行2並對重生之酒色財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