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與肖懷揣著同樣滿心期待前來朝聖的沙彌亦是數不勝數。
他們不辭辛勞,千里迢迢趕赴這片神聖之地,渴望能夠在此求得佛法的真傳。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絕大多數沙彌因為無法繳納高昂的入寺費用,最終只能無奈地遭受武僧們無情的驅趕。
其中一部分不甘心就此離去的僧人,在听聞了肖的事跡之後,紛紛慕名而來,登門拜訪,希望能從他那里得到一些啟示與指引。
在眾多心思虔誠之人當中,有一部分人毅然決然地決定留下來,緊緊跟隨著肖,一同踏上這苦修之路。
面對每一個心懷誠意想要留下的僧眾,肖展現出了無比寬廣的胸懷和慈悲之心,他毫不猶豫地接納了他們。
然而,肖明確規定,所有留下來的僧眾必須依靠自身的努力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無論是衣食住行等方面,都需要自力更生。
肖所能給予這些僧眾的幫助,僅僅局限于為他們講解深奧的經文佛法,傳授強身健體之法,悉心指導他們每天必做的功課,除此之外絕不給予任何幫助。
同時,肖對于僧眾的去留秉持著極為寬容的態度,來去自由,全憑個人意願。
起初,許多僧眾在經歷了一段時間艱苦的苦行生活之後,由于無法忍受其中的艱辛與困苦,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去。
不過,信仰的力量是偉大的,即便跟在肖的身旁,日子過得艱苦,但仍有大量的僧侶憑借著內心堅定的信念頑強地堅持了下來。
久而久之,陋室中的僧眾數量日益增多,原本簡陋狹小的陋室也逐漸擴建得規模宏大。
令人驚嘆的是,這座陋室從最初的破土動工到如今的宏偉壯觀,其間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竟然沒有花費一分一毫!
這一切皆歸功于那些虔誠至極的僧眾們,他們親力親為,用自己的雙手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了這片屬于他們的修行之地。
在這片土地之上,當地的百姓們真真切切地目睹了陋室從無到有、逐漸興起的整個歷程。
陋室中的那些僧人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印刻在了眾人的心中。
他們以慈悲為懷,廣施善行,這種高尚的品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成功地吸引並折服了一大批原本持觀望態度的信眾。
這些被征服的信眾紛紛涌向陋室,虔誠地拜佛燒香,並慷慨解囊捐款,使得陋室日益興旺繁榮。
俗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與陋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座名為千佛庵的寺廟。
在那里,只有那些擁有足夠財富,供奉大量香火錢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廟門。
至于那些窮困潦倒、連購買香燭的錢都拿不出的窮人,則被無情地拒之門外。
不僅如此,如果想要請寺中的大師來講經說法、超度亡魂,更是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才行。
這樣的差別對待,讓許多窮苦之人感到心寒和無奈。
然而,陋室卻截然不同。
這里不在乎一個人的出身貴賤,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
也不在意一個人的過往經歷,不管曾經犯下過何種過錯;
更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貧富差距而區別對待。
只要心懷善念,真心誠意地想來修身養性、積德行善,即便身無分文,沒有帶來任何香燭供品,也同樣可以在這里誠心祈禱,得到心靈的慰藉和平靜。
正是這種平等包容的氛圍,讓陋室成為了眾多底層百姓心目中真正的聖地,覺得陋室中的僧人才是大師。
在人類社會中,從眾心理可謂是根深蒂固,很多時候人們甚至會盲目地跟從大眾的行為和觀點。
就拿寺廟來說吧,當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身處陋室之中的僧人乃是真正的大師之時,
那些腰纏萬貫的豪紳富商們即便心里頭暗自覺得千佛庵似乎更為靈驗一點,但也還是會忍不住前往陋室一試究竟。
等到他們真的親身感受過之後,很快就會察覺到陋室里的僧人不僅態度親切和藹、平易近人,
而且對待前來參拜的信徒每一位那近乎有問必答的優質服務後,大多數人自然而然地就會傾心于陋室了。
畢竟,對于這些前來燒香拜佛祈求心安的人們而言,這其實就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選擇題︰
同樣都是花費錢財來尋求內心的安寧與慰藉,
那麼自己又何必非要去面對那群趾高氣揚、對著自己呼來喝去仿佛自己就是個下人一般的“活爹”?
相比之下,當然還是應該選擇像侍奉親爹那樣將自己伺候自己的陋室僧人們相處起來,自然也就更為舒心啦!
最主要是的,陋室的僧人們更為平易近人,也更符合民眾心意,也更加隨心所欲。
比如某位求姻緣的附加小姐,在陋室搖了下下簽,然後,某位大師就把下下簽塞了回去,讓她重搖一次,還聲稱幫其逆天改命了。
再比如千佛庵的和尚都說出惡口者必遭報應,但陋室的大師卻告訴他們︰髒話罵出來心就清明了,咽下去那心可就髒了,
更提倡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不然就會滋生心魔,所以,香客們經常在陋室山附近看到被陋室僧眾追著揍了一路的惡客。
林林總總此類的事跡可謂不計其數,雖說這陋室教義和當地信仰的佛教存在一些差別,但卻莫名的符合百姓的想法。
當初,小西天地區只有千佛庵這麼一座佛寺,所以那時的人們根本就別無他選。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隨著陋室的出現,千佛庵終于迎來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廣大民眾擁有了全新的選擇余地,既然有了更好的去處,那誰還願意繼續忍受千佛庵那幫人的傲慢無禮呢?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信眾紛紛轉而投向了陋室的懷抱,將其視作拜佛祈願的首選之地。
結果不出所料,千佛庵的香火迅速衰落,往昔人頭攢動、香煙裊裊的熱鬧景象早已不復存在,如今這里門庭冷落、香客稀少,簡直可用門可羅雀來形容。
直到此時,寺內的一眾僧侶方才如夢初醒般地意識到,他們原本眾多的信徒已然被陋室搶奪一空,而留給千佛庵的只剩下一片蕭條與冷清。
喜歡我創造了賽博修仙請大家收藏︰()我創造了賽博修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