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黃旗”三個字,小池子著重強調了一下。
“就……就這麼解決了?”連翹大張著嘴。
“可不嘛,就這麼解決了。”小池子無奈地聳了聳肩。
連翹聞言,不由發出一聲感慨“旗人的身份可真好使啊。”
可不嘛,很多事兒,漢人跑斷腿兒都未必辦得成,可換成了旗人,嘴皮子都不用動,露個面就成了,還是人家上趕著辦成討好。
入關伊始,順治帝就下令八旗實施薪金制,這種制度規定,凡八旗前鋒、戶軍、領催、驍騎,每人月給餉銀二兩,匠役則為一兩。
到了康熙年間,社會、經濟穩定恢復,八旗餉銀開始大幅上漲,而且出兵打仗時還可以領“雙工資”,這就是所謂的“行糧”制度。
此外,八旗士兵的家屬還能得到相應福利。
另外,清廷入關後還給八旗將士分發了大量的世襲土地,即“旗地”。
即使是最普通的下等士兵,在當時都分到了十余畝田地,不事生產的旗人往往會將土地出租給漢人佃戶耕種,只需坐收田租。
什麼是鐵桿莊稼?
這就是鐵桿莊稼。
普通旗人所享受的待遇都這麼好,更遑論與皇室沾親帶故的旗人。
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的直系後代都是宗室子弟,系黃帶子;其他旁系為覺羅(即遠支),系紅帶子。
單以紅帶子為例,“覺羅”出生之後,入《愛新覺羅宗譜》,領取一條紅帶,作為貴族標志,直至死亡紅帶方上交。
每年年初,“覺羅”可憑紅帶子向朝廷領取二十四兩白銀俸祿與二十一石二斗糧食。
男子結婚時,朝廷會賞賜白銀二十兩,死亡時,朝廷撥款白銀三十兩作為治喪銀。
以六十歲的壽命計算,一個遠房的皇室宗親,一輩子得到的耗銀可以達到一千四百九十兩,折算成人民幣約為一百一十一萬七千多元。
再加上皇糧,折合大約三十余萬元。
所以,清廷在一個“覺羅”身上耗資高達一百四十二萬人民幣。
不止在經濟上,旗人在政治、教育、司法上的優待也是顯而易見。
別看這位黃知縣是個貪得無厭的主兒,不過很明顯,他是個熟練掌握見人下菜碟技能的。
一開始的時候,以為他們養生堂是沒什麼背景漢人開設的,所以一上來張嘴就要八十兩,那三間養生堂可就是二百四十兩。
在知道他們身後還有上三旗的旗人大爺,他可就屁都不敢放一個,還什麼趁機敲銀子,趕緊把大爺請走!
連翹跟女貞並不是通過小選進宮的宮女,是維珍從莊子里選上來的奴婢,她們都是漢人包衣出身。
比起漢人,她們的身份算高的,但是跟正經的旗人比,那就真是不夠看的了。
“就是個欺軟怕硬的,”小池子撇著嘴,一臉不屑,“到三河縣彭大人跟前,這姓黃的就連提鞋都不配!”
小池子嘴里的三河彭大人,是曾經的直隸三河知縣彭鵬。
說起來,直隸有名的知縣可真是不少,曾被貶短暫擔任定州知縣的李光地是一個,這位三河知縣彭鵬也是一個,更巧的是,這兩人還是福建老鄉,早年經歷還有相似之處,這里暫且不表。
但是在康熙一朝乃至是整個大清,最有名的知縣無疑是彭鵬,即流芳百世、連後世公務員尤其是廉政部門都視作學習楷模的“彭公”。
三河地處京畿要沖,是滿、漢群眾雜居之地,皇親貴冑常仗勢欺壓百姓。
別的地界兒的地方官是父母官甚至是土皇帝,但是三河縣這種一塊招牌掉下去就能砸到七八位旗人大爺的地界兒,父母官那就是三孫子。
尤其是對于漢人官員來說,著實是難以下手,所以三河縣的混亂情況可想而知。
彭鵬到任時積案已有三十多件,都是棘手案件。
當時,有人謊稱為萬歲爺放鷹之旗人,到縣城四處索要牲畜,搞得百姓民不聊生,但都畏懼他的身份,敢怒不敢言。
彭鵬卻硬要踫一踫這位旗人大爺,在查實此人是假借身份進行敲詐勒索,最終按律處置。
不畏強暴,執法如山,伸張正義,百姓無不拍手稱快,自此,彭鵬有了“彭青天”的美名。
如今,六十五歲的彭公已經官至廣東巡撫。
就沒有老百姓不擁戴彭公的,比起這位欺軟怕硬、貪財懶政的黃知縣,彭公更是高大偉岸如山。
喜歡開局狂拍四爺腦門,娘娘一路榮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開局狂拍四爺腦門,娘娘一路榮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