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萬歲爺的確有廢太子的沖動,不僅僅是因為太子竟然派人暗殺朝廷命官這一件事兒。
太子究竟做錯了多少事兒,萬歲爺心里有一本賬,只是萬歲爺一直不肯清算罷了,直到這一次太子竟然要置李光地于死地。
萬歲爺震驚之余更是不解,太子好端端地怎麼會要殺李光地?
李光地在漢臣里頭威望極高,都說李光地是漢臣領袖,人家那是名副其實,李光地的一言一行,在漢臣里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李光地雖然從未公開站隊過太子,但是漢臣能夠十年如一日地擁戴太子,要說這里面沒有李光地的功勞,萬歲爺便是頭一個不信的。
萬歲爺為什麼重用李光地?
甚至可以說,李光地為什麼會是萬歲爺身邊最重要的漢臣?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李光地自身的能耐,可也絕對離不開李光地對萬歲爺決策地堅定擁護。
有李光地在,萬歲爺就不必擔心漢臣會皇子奪嫡里頭站錯隊。
萬歲爺曾說李光地是知己,什麼是知己?很多事兒不必明說,君臣自有默契。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太子卻想要他死。
這是為什麼?
四爺當時能夠琢磨到的事兒,萬歲爺卻沒有想明白,或許是萬歲爺怎麼都不敢相信,太子竟然為了一己私利就要阻止永定河工程開工。
什麼家國天下,什麼百姓福祉,在太子眼里都是狗屁!
李光地緘口不言,萬歲爺也只當不知, 當時為了維護太子的名聲地位,這黑鍋,萬歲爺也就讓李光地背了,堂堂直隸巡撫一朝變成了七品知縣。
什麼叫如鯁在喉?
萬歲爺切切實實深有體會,這就是他一手養大的太子,這就是他大清未來的儲君。
這口氣兒還沒緩下來呢,結果太子竟然又要殺李光地。
萬歲爺當時忍得多辛苦,才沒有直接沖進毓慶宮,狠狠甩太子幾記耳光。
不行,不行……
就算是真的要廢太子,也不能這麼匆忙,也要顧及天家顏面。
無論如何他都接受不了,被天下人戳脊梁骨——
看,這就是萬歲爺欽定的太子!
這就是萬歲爺一手養大、教大的太子!
萬歲爺到底還是忍了下來。
佟國維覺得萬歲爺多少有些婦人之仁,其實並不準確,萬歲爺偏疼太子不假,可太子到底是做了二十六年的儲君,不管在朝堂還是民間都威望極高,是輕易能廢的?
而且一旦廢黜太子,不論是出于何等原因,太子會是個什麼下場自是不必多說,可給萬歲爺帶來的污點也是致命的。
從前萬歲爺對太子的種種縱容、寬仁,甚至是父慈子孝,到時候都會成為萬歲爺助紂為虐的證據。
他的千秋偉業、賢名仁德,絕容不下這樣的污點。
不到忍無可忍、萬不得已的時候,萬歲爺是不肯廢太子的。
這一回在木蘭圍場,借著直郡王狠狠給太子提了個醒,別以為他那點子齷齪手段,萬歲爺不知道,往後要是再走錯路,直郡王就是前車之鑒。
而今,一切的一切都符合甚至是超出萬歲爺的預期,萬歲爺自然是松了口氣兒的。
但是漸漸地萬歲爺的心,又沉了下來。
他將手中的折子放了下來,目光落在自己扎滿銀針的右腿上,面無表情,雙手卻默默抓緊了身側的折子。
方才,他真要是當著一眾王公大臣的面兒在圜丘壇上跌跤的話,那會是個什麼影響?朝臣百姓又會怎麼看他?
會覺得他為了甘肅的旱災、山西的疫情夙興夜寐、累垮了身子,還是覺得他這個天子已然年邁體弱、即將不久于人世?
他還不到五十歲呢,一個月前還新添了十八阿哥,虧他自詡龍精虎猛,可怎麼就突然這一副行將就木的架勢?
倒是太子,才是貨真價實的龍精虎猛、風華正茂。
還不止呢,如今的太子更是威望、民心達到頂點,不定多少人盼著新君能早日繼位為皇呢……
萬歲爺就那麼一直垂著眼看著,直到丁源端著湯藥進來。
喜歡開局狂拍四爺腦門,娘娘一路榮華請大家收藏︰()開局狂拍四爺腦門,娘娘一路榮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