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她這做虎頭帽的手藝,還是從前在宮里的時候跟老嬤嬤學的,當時孝懿皇後總算遇喜,她這個貼身宮女,自是歡喜得很,趕著就去學了做虎頭帽。
只是孝懿皇後的孩子,甫一落地就夭折了,孝懿皇後自此傷了身子,往後也再未遇過喜,甚至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
精心做好的虎頭帽,被肖嬤嬤抹著眼淚悄悄埋了。
肖嬤嬤還以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再做虎頭帽了,沒想到有生之年竟然還有機會再提針線。
肖嬤嬤心里高興,打定主意給二阿哥也做一個,要不是大格格如今到了愛美的年紀不肯戴,肖嬤嬤也想給大格格做一個,那要不……
給大格格做雙鞋?鞋面兒上繡小老虎?
對!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肖嬤嬤滿腦子想的都是虎頭帽跟小鞋子,維珍則靠在軟枕上翻賬本。
從年前就忙得腳不沾泥,到現在,維珍才總算得空看賬本。
一頁頁翻下來,維珍不由在心里感慨,這一年,茯苓真的長進不小。
從前的賬本,基本都是鋪子交上來什麼樣,送到她跟前就是什麼樣,但是如今的賬本,都是茯苓整理過的,哪里有什麼異常,茯苓都有標注,一目了然,就用不著維珍費心思,甚至去拿去年的賬冊對照了。
九間鋪子的賬冊看下來,竟然也就只花了半個多時辰。
放下賬本,維珍第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給茯苓小天使漲工資!
維珍這邊看完了賬本,茯苓那邊也結束了跟肖大有夫婦的談話,肖大有夫婦又進來跟維珍磕頭謝恩,然後就被肖嬤嬤送走了。
茯苓端了一碗烤栗子進來,維珍老遠就聞著香味兒了,含笑道︰“哪兒來的烤栗子了?”
茯苓含笑道︰“回主子的話,宋師傅烤的栗子,奴婢知道主子愛吃,所以特地帶了一些過來。”
“給武格格那兒送去了沒有?”
大格格還有慧嫻慧妍這會兒還在正在武格格那兒上音樂課呢。
“回主子的話,甘草已經給送過去了,武格格說今兒想留大格格跟表小姐們在她那兒用晚膳。”茯苓道。
維珍含笑點點頭︰“那記得叫江師傅給武格格院兒里加一道松鼠鱖魚,再來一道芙蓉雞片。”
松鼠鱖魚孩子們愛吃,芙蓉雞片是武格格的心頭好。
“是,奴婢記下了。”茯苓將烤栗子放在小幾上。
伺候維珍久了就知道,有些事兒維珍是喜歡親力親為的,就比如沐浴用膳,也比如吃烤栗子烤紅薯,自己剝栗子剝紅薯皮,對于維珍來說不是麻煩是一種享受。
維珍把碗朝茯苓那邊推推,示意茯苓也吃,茯苓也不扭捏,坐在腳踏上,也剝著栗子吃了起來。
“今年的米價比去年貴了些。”維珍道。
茯苓忙不迭點頭︰“是,收糧的價格每石就比去年多了一錢銀子,售價自然也比去年高。”
“不過去年的米價極低,今年漲一漲也是有的。”
倒是這麼個理兒。
去年米價極低,想必不少種稻的人家虧了錢,所以改種了別的作物,市場上的稻谷少了,米價有所回升也是正常現象。
果然,茯苓再開口也證實了維珍的猜想。
“听伙計們說,之前收糧的時候,不少莊戶家中缺米缺面的,都想著用旁的谷物跟咱們換米,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想換米面的人家就更多了。”
對于真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莊戶人家來說,米面還是奢侈品,產量更高的玉米紅薯,才是他們種植的首選。
得虧在清朝,玉米紅薯都已經被大面積推廣。
平時吃點兒雜糧沒什麼,但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誰又不想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包頓餃子?
也用不著提古代,即便是放在七八十年代,這也是廣大百姓的真實寫照。
莊戶人家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幾個銅板,每文錢都得用在刀刃兒上,糧食都靠自給自足,想買大米白面壓根兒就沒有這筆預算,所以想著用手里的雜糧換點大米,這現象就很好理解。
維珍放下了手中的烤栗子,問道︰“那可給他們換米面了嗎?”
茯苓搖搖頭︰“這怎麼能換呢?換回來一堆雜糧的,賣不賣得出去且不說,就是存儲也是麻煩事兒。”
旁的雜糧也就罷了,紅薯是不易存儲的,放個十天半個月就要發霉了,要想長時間存儲那就只有制成紅薯干了。
茯苓小聲嘟囔著︰“總不能把紅薯干擺出來賣吧?”
一想起米鋪里頭擺著堆積如山似的紅薯干,茯苓就覺得兩眼一黑。
喜歡開局狂拍四爺腦門,娘娘一路榮華請大家收藏︰()開局狂拍四爺腦門,娘娘一路榮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