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好衣服和鞋子,原本的都市金領形象就變成了鄉村街頭常見的大爺的形象。唯一差的可能就是林安的皮膚比那些大爺要白嫩一些。
用手機給自己現在的形象拍照留念之後,林安背起挎包就跟著關盛離開了這所當地唯一的賓館。
在關盛調頭的時候,林安也是注意到了他給自己買衣服的攤位。僅僅是比地攤要好一點的是,背著娃娃的女人還有一張木制的板床用來堆放用扎帶綁好的衣服和膠底鞋。
“就是在那買的?”
“是,看她帶著孩子還要出攤,想著照顧下她的生意,給她開門紅。”
“有用嗎?”
“至少今天會多50塊的收入。”
林安听後默然,羅城市面臨的困境是每一個資源枯竭城市都會遭遇的。倒不如說依托于華國的政策,羅城還能保留一些喘息之機。像是某國同樣是資源枯竭的大城市,現在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鬼城和‘喪尸’之都了。
接下來的100多公里路程,林安才真正近距離的看到了資源枯竭到底意味著什麼。剛剛走出收費站,一座早已經被掏空的大山就這麼直勾勾的戳進了林安的眼楮。
整座山就這麼癱在那里,將自己的一切毫不避諱的剖曬在太陽底下,展現出毫無生機的灰白。
“那座山原來是干嘛的?”
“鐵礦山,很久之前開挖的。就這還已經是填埋過得。原本下面是一處大坑的。”關盛作為本地人倒是很熟悉那座山的情況。
“不過可惜的是只有山里面還有底下淺淺的一層鐵礦。按照現在的環評標準肯定是不給挖的。但是這座山已經好幾十年了。現在上面唯一還能找到的人造物大概就是山底下的那個小心落石的招牌!”
類似這樣的山一路上還有很多,這倒是讓林安有些理解為什麼燦陽慈善基金的動作僅僅是給留守兒童補充營養,提供教學資源。
這種情況即使想要助農都很難,山都已經被掏空只剩層皮了。
“之前有人提議按照那種廢舊工廠改造成樂園的方式改造羅城,但是沒辦法,山已經撐不住了。隨便走兩步,山上都是各種的落石。”
“你之前不是說北干山有一半是礦區,還有一半不是。沒有考慮將非礦區的一半山區利用起來?”
“等您到了就知道了!”
將近兩個小時的柏油路之後,兩人終于是將車開到了狹義上所指的北干山山區了。取代柏油路出現在兩人眼前的是僅供驢車出行的泥濘的山道。
關盛下車指著不遠處的山頂說道,“林先生,翻過那座山就到了北干山的山民的村落,同時也是北干山山區唯一的聚落。早些年,扶貧的隊伍給那里通上了水電,只可惜資金問題,最後沒能將山道修上去。”
“要花多少錢?”
“不清楚,但是我听說就算是最便宜的煤渣路,一米也要將近5000塊。”關盛嘆了口氣,“其實最劃算的還是讓他們搬下來,可惜他們好像很抗拒出山。不過小孩子就好很多了,尤其是在學校建起來之後。”
“上山吧!”
林安和關盛兩人就開始奔著五水村的方向開始進發,即使不需要走崎嶇的山路,腳下的泥巴路也沒有好到哪里去。爬了才不到一半的路程,林安的膠底鞋下面便沾滿了泥土。
“這麼難走的嗎?”林安實在是忍不住吐槽,現在他感覺自己兩只腳帶了各一斤的鐐銬在行走。
“這還是當時已經撥款修繕過得,以前不僅難走,還很危險!”
林安看了看一旁高達三四米的落差,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雖然北干山山脈算不上高,但是當林安終于爬到能夠清晰的看到五水村的輪廓的時候,時間也已經到了下午的三點多鐘。
“還有多久?”
“大概還要將近一個小時!”
“不是吧,怎麼感覺比爬泰山還要累啊!”
就在林安跟關盛吐槽的時候,一聲悠長的牛的叫聲吸引了兩人的注意。
不多時,一個老人驅趕著一頭牛載著滿滿一板車的木柴從一旁的岔道走了出來。雖然時間才剛剛9月,但是山上已經步入了秋天。但是老人此時除了一條長褲以外並沒有其他的衣服,而板車上此時坐著一個約莫5、6歲的小男孩,身上套了一件不合身帶著破洞的白色汗衫。
林安剛剛想要上前詢問,小男孩反倒是先一步看到了林安兩人,臉上也不自覺的露出大大的笑容。
“關老師!你又來了!”
當小男孩朝著兩人跑來的時候,林安這才注意到他居然沒有穿褲子,僅僅是穿著一件汗衫遮體。
“不至于吧!”
一旁的關盛也是听到了林安的自語,解釋了起來,“因為相對比較閉塞,五水村的經濟情況很差,所以有些家里沒有勞動力的,這種情況也會有發生。”
“那他為什麼叫你老師,看樣子他應該才小學都不到吧。你們還普及幼兒教育?”
關盛搖了搖頭,嘴角帶著一絲苦澀,“這個孩子今年應該是8歲了,只不過因為營養不良感覺像是5、6歲的樣子。之前當志願者的時候,當過一段時間的老師。”
說話間,這孩子也已經跑到了兩人的面前,臉上的笑容明媚的展示著,“關老師,你是要到村里嗎?我讓大青帶你一程吧。我們家攢了好久的錢才讓村長幫忙買的一頭牛。”
雖然名為大青的牛看起來叫老黃更加合適,但是林安和關盛對視一眼後也沒有拒絕孩子的好意。
在經過老黃牛的時候,林安也是稍稍打量了下老黃牛的情況。這頭牛的年齡少說也在13歲以上,也就是說這頭老黃牛買來的時候應該或者說已經步入了老年。
難不成這對爺孫遇到騙子了?
不過當林安將情況告訴給孩子的時候,卻是听到了意料之外的答案,“叔叔,我和爺爺都知道的。但是我們只有500塊錢,就算是小牛犢也買不起。後來是村長爺爺幫我們從屠宰場找到一頭斷腿的老牛,我們一點點的養好的。
大青現在還能幫我們搬這麼多的木柴呢。以前我跟爺爺要兩三天才能比上今天一天的量呢。我家的大青最棒了!”
回應孩子的是老黃牛傳遍山谷的牛叫聲!
有了老黃牛的代步,十幾分鐘後,一行四人就到了五水村的村口。
喜歡一醒來,老婆孩子熱炕頭請大家收藏︰()一醒來,老婆孩子熱炕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