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讀我心後,老朱家人設崩了

第151章 朱雄英︰文武之道在于平衡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京海第一深情 本章︰第151章 朱雄英︰文武之道在于平衡

    明朝的疆域並不算大。

    尤其是在洪武年間。

    基本上就是前宋的所有地盤。

    再加上幽雲十六州。

    之後的建州等地說是國土。

    其實也只是羈縻罷了。

    不是朱元璋不想打。

    而是大明國力實在不允許。

    自己人眼看都養活不起。

    再繼續向外擴張,那跟找死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朱棣雖然打了幾場仗。

    但更多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打仗的欲望。

    打完就回來,並沒有真正的統治那個地方。

    等到朱祁鎮把幾十萬精銳葬送在土木堡之後。

    整個大明就徹底從進取轉變為防守了。

    在這區區不到百年的時間里。

    大明從重武變成重文,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使得這個漢人最後的王朝從盛轉衰。

    很難不說是一種遺憾。

    但是朱雄英知道,無論是重文還是重武。

    都是錯誤的。

    【文武之道,只有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重武肯定不行。】

    【唐朝時候重武,雖說給大唐帶來了一百多年的強盛。】

    【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安史之亂,藩鎮割據。】

    【這種強盛是以後世子孫的悲慘為 代價的 。】

    【清晰的告訴了武將掌權的後果。】

    【一旦兵權沒有了制約。】

    【軍隊里的士兵就會只認將領,不認皇帝。】

    【所有人都覺得宋朝的過猶不及。】

    【但那是站在後世的角度去看宋朝。】

    【以結果倒推原因。】

    【要是站在趙匡胤本人的角度來看。】

    【真不一定會比趙匡胤做的更好。】

    【在宋之前, 五代十國的經歷。】

    【讓趙匡胤不得 不防著手下的武將。】

    【因為之前都是武將造反,把皇帝給殺了,然後奪了皇位。】

    【而且還不止一家這樣。】

    【所有人都是這麼做的。】

    【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

    【像趙匡胤這種留下前朝皇族的人根本就是不可思議的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趙匡胤從來都不覺得自己錯的原因。】

    【因為在他那個時代,他的做法已經是仁慈的不能在仁慈了!】

    【至于杯酒釋兵權,更是那個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

    【因為趙匡胤都不知道自己建立的大宋能夠持續多久。】

    【說不定哪天就被篡位了。】

    【以文御武,已經是趙匡胤能夠想到的最優解了。】

    【歷史也證明了趙匡胤的選擇確實是對的。】

    【否則大宋也不會立國那麼久,幾乎都沒有發生什麼武將叛亂的事。】

    听到朱雄英的心聲。

    朱元璋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沒想到朱雄英竟然會這麼看趙匡胤。

    自己起于布衣。

    對于趙匡胤這種人是不怎麼看得起的。

    不是因為趙匡胤奪了後周的江山。

    而是趙匡胤的手段實在不夠狠。

    武將叛亂殺了就是了。

    卻忽略了那是一個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的年代。

    朱標的心中同樣感到十分的震驚。

    並且偷偷的看了自己的父皇一眼。

    和父皇的想法不一樣。

    朱標看到的東西似乎更多一點。

    父皇之所以能對大明掌控的這麼牢固。

    完全是因為大明沒有所謂的門閥和世家的原因。

    大明之所以沒有世家和門閥。

    一是因為安史之亂之後,連年征戰。

    總有那些不把門閥和世家放在 眼里的人。

    對他們動手。

    尤其是當年的黃巢。

    所謂天街踏盡公卿骨,可不僅僅只是一句詩而已。

    二就是因為元朝這個外族建立的朝代。

    只認自己人,除了自己人之外的所有人,全都被他們當成奴隸一樣的存在。

    他們甚至把人都分成了四等。

    並且對四等南人隨意的虐殺。

    等到父皇把這些蒙古人 趕走之後。

    別說是世家門閥了。

    就連大一點的勢力都沒有了。

    父皇當然能夠隨意的掌控大明。

    而不用像趙匡胤那樣,為了穩住那些老兄弟。

    只能選擇杯酒釋兵權的做法。

    試想一下,要是之前的李善長等人是從五代十國活下來的存在。

    父皇要想穩定皇位,十有八九也會選擇杯酒釋兵權這樣的做法。

    甚至連離開金陵,試探人心的做法都不敢有。

    真要是這麼做的話。

    李善長等人糾集的可就不只是區區萬余烏合之眾。

    而是十萬甚至數十萬帶著攻城器械,真正能打仗的士兵!

    只是自己之前還被蒙在鼓里。

    要不是听到朱雄英的這番心聲。

    就連自己都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還好還好。

    自己有這樣一個好兒子!

    朱標的心中無比的慶幸!

    【不過宋朝也並非沒有錯。】

    【要不然也不會被外族欺負這麼多年。】

    【以文御武是一個手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但是這個手段卻過于極端。】

    【文臣管理武將。】

    【只負責管理,不需要擔責任。】

    【仗打得好了,功勞大部分是文官的。】

    【仗打的不好,鍋全都是武將的。】

    【而相關的文官不僅沒有責任,甚至還有可能因此升遷!】

    【這簡直就是給這些文官一張真正的免死金牌。】

    【可比皇爺爺的免死金牌靠譜多了。】

    听到自己孫子的話。

    朱元璋的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絲愕然之色。

    當初立國的時候,自己確實是賞賜一些功臣有免死鐵��br />
    但是咱也是真心拿這些東西獎勵他們的功勞。

    只要不犯謀反之罪,都可以憑借免死鐵券免除死刑。

    怎麼到自己孫子嘴里,就變成了自己的免死鐵券補靠譜了?

    此時的朱元璋還沒有因為朱標的死而大肆屠戮功臣。

    所以自己賞下去的免死鐵券基本上都還沒有用過。

    雖然李善長當初也賞賜了一面免死鐵券。

    但是李善長犯的是謀反之罪。

    自然不在赦免之列。

    所以朱元璋對于朱雄英的話 很是納悶。

    不過轉念一想,朱元璋就釋懷了。

    因為以前宋的制度而言。

    確實沒有一個文官的死是被朝廷公開處斬的。

    朱元璋可自認做不到這一點。

    從這方面來看。

    前宋的某些制度。

    確實要比自己的免死鐵券還要來的強一些。

    只是朱元璋對此毫不關心。

    真正關心的是朱雄英嘴里的如何平衡文武之道!

    喜歡大明讀我心後,老朱家人設崩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讀我心後,老朱家人設崩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讀我心後,老朱家人設崩了》,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讀我心後,老朱家人設崩了第151章 朱雄英︰文武之道在于平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讀我心後,老朱家人設崩了第151章 朱雄英︰文武之道在于平衡並對大明︰讀我心後,老朱家人設崩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