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是不是在我家裝監控了?我這才剛進家門。”
“……”
“誰呀?亂講呢。我一直提倡同學們敢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解決問題。但前提是,必須以科學的角度對待問題。
大學生,成年人啦,不是小孩兒!哪有成天哄著的道理。他們必須要主動去學習。
尤其是京城的學生們,他們有充足的渠道獲取一切需要的知識。
有這種便利條件,還全憑臆測和好惡的看待問題,只能說要麼蠢要麼壞。我的想法是,剔除掉那些壞的,教會蠢的學聰明。這總不能有錯吧?”
“……”
“怎麼是常有理呢,這是嚴謹的治學態度。跟我沒關系的事,多看一眼算我吃飽了撐的。
但是,既然學生們喊我一聲老師,我就要盡到做老師的義務。
哪個有意見您跟我說說,正好我最近下午都有空,找他們好好掰扯掰扯。
放心,絕對心平氣和,擺事實講道理。您是知道的,我這人最講道理了。”
“……”
“一貫制學校呀……別提啦,鬧騰死個人。我算知道您和其他老幾位研究點事兒,怎麼那麼磨嘰啦。
我的天……我不是搞一家理科學校嘛,戲劇學院和話劇院沒子弟學校,說用他們的地可以,但要加個藝術類特長。
我一琢磨,也行……理科好的基本都是傻小子,在和尚廟里一待就是十二年挺可憐的。
再說了,我們是培養理科人才,不是培養一心只知道做學問的工具人,接受點藝術的燻陶也挺好。
但學校招生範圍大了,面積就大了。戲劇學院的學生宿舍不能離學校太遠,話劇院一心想修個大戲院,地方不夠呀。
我的意思是,家屬區在外城找片地方。嘿~人家不干。
說什麼工廠都在外城,在廠子周圍起家屬區工人們沒意見。戲劇學院和話劇院都在內城,外城蓋家屬區太遠,上下班不方便。
奶奶個六餅的,工廠在外城,工人們在內城住多少年啦,成天上下班的都沒嫌遠。他們多點啥呀?還身嬌肉貴……好好好,不罵人。唉~氣死我啦~”
“……”
“…我可不摻和,不摻和,隨便一個院里都好幾個單位的人,牽扯到的麻煩事多啦,沒工夫听他們打嘴官司。”
“……”
“呃~~那…周一下午吧。咱先說好,我就听听,不摻和……您看看,我說啥來著!就不能瞎出主意,出完主意就沾包。誒~~~”
一通電話打完,曲卓放回話筒在單人沙發上坐下,收斂起煩躁的情緒,主動問起︰“說是讓長嶺召集一批青壯,準備的怎麼樣啦?”
“……”曲振江下意識看向張井崗。
“哦哦,是…是這樣的。”張井崗匆忙間組織了下語言︰“我們這趟過來,就是想問問人員上,具體有哪些要求。省的把人組織起來了,去那邊再干不來活兒。”
“沒那麼多說法。身體健康,沒有不良嗜好就行。有一定的建築經驗優先。”曲卓臉上正經,心里暗笑。
看來在老黎同志和三號計劃外提供的“助攻”下,無暇疊加了“震懾”效果。
“內個……”曲振江想到路上張井崗的交代,委婉的開口︰“既然最好有建築經驗,地區就有建築隊,直接拉過去唄。”
“兩碼事。”曲卓擺手︰“地區建築隊是公家的,以後要承接公家的工程。從百姓里選人過去,主要是學習如何在沿海地區施工。
等學成了,可以組建一支有專項技能的,私企性質的建築隊。企業可以注冊在長嶺,是能夠提供稅收的。”
“哦哦,這樣呀。”曲振江把不準好與不好,看了眼張井崗,又說︰“不能耽誤糧食生產,長嶺能抽出的人手有限。如果地區各縣抽人手,就寬裕多了。”
“不著急,人過去能不能適應那邊的氣候,能不能學會先進的施工工藝都還兩說呢。大嶼山島的建築周期很長,要持續很多年。
先從長嶺選一批人去學著,看看效果。如果能成,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可以考慮擴大招工範圍。”
“這樣呀……”曲振江點點頭。
他沒听懂,但張井崗听懂了。
對“條件合適”四個字的理解十分的透徹,似乎無意的看了眼身邊的曲振江,岔開話題︰“咱的人過去干活兒,工錢方面……?”
“港島那邊普通工人現在的月收入,大概一千五到一千七左右。建築工人屬于體力勞動,工資要高一些,大概有兩千塊。”
“吼呦~”曲振江嚇得瞪大了眼楮。
農村壯勞力一天十個工分,一個月下來才三十塊錢。港島最次一個月掙一千五,這差距……也太離譜啦。
“不能只看收入。”曲卓解釋︰“在港島雖然掙得多,但花銷也大呀。那邊吃穿住行,都比內陸貴好多倍呢。”
“哦哦哦,對對對。”曲振江恍然的點點頭。
張井崗的表情不像曲振江那麼夸張,但心里也是一哆嗦。腦袋里飛速算了一筆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按一個月兩千算,派八百人過去,一個月就能掙回來一百六十萬。截一半就是八十萬……一年九百六萬?!
不對,港幣是港幣,不能直接按咱的錢算。忙問︰“咱的錢跟港幣怎麼個換法?”
“匯率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現在來說,咱和美元的匯率是一塊五毛五到一塊六換一美元。港幣換美元是四塊九毛幾換一塊。合算下來,一元港幣大概頂咱們三毛三到三毛四吧。”
“這樣呀……”張井崗心合計︰“原來港幣不咋值錢。不過,一個月六百來塊也高到嚇人啦。”
“那咱的人過去,吃飯什麼的?”曲振江問。
“不用管,吃穿住,包括勞動工具和服裝,全都不用管。”曲卓回答。
“干掙錢呀?”曲振江不放心的確定。
“嗯,干掙錢。”曲卓笑了。
“這八百人,才第一批唄?”張井崗插言。
“嗯,島上環境原始,人多了鋪不開。而且,眼下施工主體是港島本地的工程隊,咱的人主要是學習各種工程機械的使用,路基、路面、水電管路的鋪設,以及框架式樓房的建築。
沿海地區空氣里鹽分高,還時不時就刮台風,跟在內陸地區施工有不小的差異。”
“哎呀,一個人一個月……六百來塊,八百個人就是四十八萬。一年……我的天。”
“一年干滿,留下部分好的繼續培養,再派第二批過去。縣里能落下四百來萬,可以把路網和水利好好修一修,明年掙了錢再購置一批農業機械。”
“……”張井崗听話听音兒。
五百七十六萬,縣里落四百來萬。也就是說,眼前這位的意思是,一個人每月給實發一百多塊,剩下全部縣里截留。
一百多塊不少呀,都趕上科級干部啦!
“這份收入是穩保的,可以跟建行談,先把錢支出來一部分。今年農閑時就可以開工干。”
“對對對!”張井崗心思已經通明了。
今年就出成績,越早出成績越好。
有了成績,曲振江同志理所應當的上調。調到地區,下次征招人手可就不止長嶺一地啦,也不止八百個名額。
好事,大好事……
喜歡1976步步生蓮請大家收藏︰()1976步步生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