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
就非常非常的尷尬……
尷尬到足足十來秒,愣是沒一個人開口……
說啥?
說︰反正你沒啥事兒。倆倒霉蛋讓你電的都尿褲子啦,交給他們老子批評教育得啦?
事兒確實是那麼回事兒,但帶了個殺人犯,拎了把通過人的三稜,光天化日的刺闖進一副廳級干部家里……
凡事都有倆角度,可能還不止倆角度,看從哪個角度論唄……
空氣扎扎實實的陷入了安靜,老太太慢悠悠的岔開話題︰“對了,我過年前兒,踫見教育口的鄒部長了。
他跟我說,你答應給農機化學院和北大,一家捐一座大禮堂?還說要搞個小中高連讀的,從小培養理工科人才的學校?”
“入股滄浪公司時我不就說了嘛,內陸賺的錢內陸花,全部投到科教產業里。”曲卓一副應當應分的嘴臉。
順帶著不著痕跡的強調了一下,是內陸賺的錢內陸花。不是外面賺的錢,也在內陸花。
“ ,還沒賺錢呢,就開始花錢啦?”三號笑著打趣。
“原本是不急的,但現在看……還真得趕緊動工。”曲卓說著話眉頭開始打皺。
“嗯?急什麼?又有人惦記你戶頭里那點錢啦?”錢袋子老人也跟著逗趣。
緩和氣氛嘛,不然太尬了。
“我那點錢,差得遠啦。”曲卓稍稍盤算了一下,說︰“我已經下定了兩條四寸晶圓生產線的關鍵部件,還有一批高純石英坩堝。價錢……老規矩,按市場價三分之一算吧,折算成軟妹幣給我。”
“……”又沒人說話了。
不是嫌貴,是沒臉開口。
內陸與戴英在港島合作的兩個項目,一個是晶圓廠,一個是芯片廠。
後者眼下還差部分專利授權,需要英國佬搞定。工藝欠缺的部分由兩家合作推進解決。
前者,我們理論上已經完整的掌握了,四寸晶圓生產線的全部技術與工藝。<的合作中,內陸負責提供生產線和培訓工人,as負責拿地和建廠。
問題是,咱雖然在京城和滬市有了兩條四寸線,但怎麼來的只有極少一部分人知道。
雖然確實基本吃透了全部工藝,但吃透不等于擁有建造能力。
所以,整條線的關鍵部件,還是要曲卓想辦法。
眼下一整套全新三寸線的正常價格,大概是七千三百萬美元。
但那是美西方,及盟友國家間的價格。“外人”想買,哪怕是關系比較好的“外人”,也得一億美元打底。
三寸線都七千三百萬美元了,最先進的四寸線得多少錢?
哪怕只是部分核心配件,最低最低也要三千萬美元。兩條線就就是六千萬,還不一定能夠。
曲卓沒說多少錢弄到的,但他再有特殊渠道,廠家冒著風險計劃外生產出來,雖然省了稅,但那是不同于公開發售型號的“訂制產品”,造價理論上要高出不少。
再有,人家得賺錢呀。不可能多錢造的多錢給你。
再加上偷摸運到港島的費用……老幾位私下里估算過,最少最少也得五千萬。
計劃是,曲卓用從曲家借的黃金貸款,再想辦法籌集一部分,先把設備買回來,等滄浪公司賺錢了還給他。優先還貸款,贖出黃金還給曲家。
這會兒听說按市場價的三分之一算,老幾位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一定是不夠的,這小子肯定往里搭錢了。
搭錢還不算,用軟妹幣結算?
再用軟妹幣給高校建大禮堂,建學校!?
知道的是這小子願意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幾個搶劫呢!
之前殺氣騰騰的那位,剛退溫的老臉又開始火辣辣的。視線別到一邊兒,生怕跟某人對視……
三號看了下大老板,又看了眼梅宣寧老子,仨老頭眼神交換間達成默契︰這便宜絕對不能佔,太丟人啦。讓曲家人知道了……
統一了思想,三號稍醞釀了下正要開口,老太太先說話了︰“那可不老少錢呢,你就建倆大禮堂,再修個學校,哪能用了那麼多?”
“不止農機化和北大,清華、人大、師範……您諸位如果不反對,我以海天基金的名義,給京里所有高校一家建個大禮堂。
還有富余的話,一家再給建個圖書館。等以後有了錢,全國性的建。”
“你不過啦?”老太太察覺到不對勁了。
不止老太太,老幾位都意識到不對勁兒。隨即想到臭小子剛說“原本是不急的,但現在看,還真得趕緊動工”,這肯定是有點什麼因由呀。
“說說,那麼著急做什麼?”三號開口。
“前不長時間,五號院進賊了,被看院子的貳金鵬按住送派出所。”曲卓眉頭皺的更緊︰“行竊的是兩個年前回來的知青,炮局胡同拘五天。出來後倆小子不服氣,糾集了二十多號人報復。”
“就拘五天?”一位老爺子鐵青了臉色。
他以為那倆知青有什麼來頭,才只拘了五天,放出來還敢報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是您想的那樣。”曲卓擺手︰“我打電話問了,就是普通的知青。拘留所實在裝不下了,輕來輕去沒造成嚴重後果的,就從輕處罰了。”
“……”老幾位的表情都肅穆起來。
情況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自從年前知青大規模返城,打架斗毆、小偷小摸的治安事件直線上升,每天都鬧出一籮筐。
歸根結底就倆原因,一是閑的沒事干,二是沒飯轍。
意識到根由後,老幾位瞬間明白了曲卓什麼打算。
梅宣寧老子說︰“修一所學校,再建幾個禮堂,一共才能用幾個人呀。再說了,就幾個月的事兒,治標不治本。”
“能解決幾個是幾個唄。”曲卓搓了搓眉心︰“各單位不都缺房嘛,七八口子,十多口子擠一間小屋的情況十分普遍。
有條件的廠子都建家屬區,正好把南北城的人口往外城散一散。”
“一樣不是長遠之計呀。”錢袋子老人咂吧著嘴搖頭。
“大批量蓋樓,不止建築工地用人,磚瓦水泥廠也可以招很大一批工。
京城的百姓,尤其是正式工,其實是有一定存款的。只是節儉慣了,什麼東西都三年三年又三年。沒有驅動力,不舍得添置新物件。再一個,受票據限制有錢沒處花。
等樓蓋好,家家分了新房。平時再不舍得,也得添置個電視、收音機,新鍋碗瓢盆,做幾鋪新被褥吧?所有涉及到的工廠就有了大批訂單。
新建那麼多居民區,給排水,完善路網也是個挺大的工程。
總之,找各種活兒撐個一兩年,抓緊時間起一批勞動密集型工廠,先把內循環拉動起來。搞好了還能憑低價出口創匯……”
喜歡1976步步生蓮請大家收藏︰()1976步步生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