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熊和鷹的糧食戰爭
曲卓並沒有詳細解釋每種“戰爭”的表現形式。
有些,是大家通過字面就能夠大致理解的。比如和平演變引申出的文化戰和正治戰。
曲卓讓社會學專業和哲學系的同學收集案例並匯總成資料,後續會安排他們上台發言。
又給歷史系的同學布置任務,讓他們從中外史中搜尋兩種戰爭的痕跡,並加以總結,再與現今的國際形勢進行印證。
同樣,後續會給他們上台的機會。
另有一些戰爭形式,大家缺乏最基本的認知。而脫離基本認識的表述,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
比如,金融戰。
現場絕大多數的同學,甚至是教工,完全不懂什麼是股市,什麼是期貨,也不知道國際投資和銀行利率之間的潮汐關聯。
曲卓把科普基礎知識的任務,安排給了經管系和政經系的同學。
至于他自己,先告訴大家,老美和毛子在文化、技術和教育領域的交流,名義上是為了促進了解消除隔閡,實際上打的都是展示自身實力,宣揚自身價值觀的主意。
短暫的展開和總結後,將話題轉向對能源戰、貿易戰和糧食的表述上。
沒有長篇大論的闡述,而是直接上實例。讓同學們根據實例,進行總結和思考……
毛子擁有一點二億公頃耕地,曾經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新生後為了站穩腳跟,不惜犧牲農業,將全部資源投入到工業和軍事領域。
這麼做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隨著殖民時代的結束,一個國家想要崛起,幾乎就只能通過農業補貼工業完成工業升級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漢斯、義大利、奧匈帝國都是這麼崛起的。
問題是,毛子在工業發展起來之後,沒有對農業進行反哺。
或者說,毛子的領頭人,一哥也好,二哥也罷,眼楮里從來就只有工人,忽視,甚至是蔑視農民。
且極度自負,頭腦僵化。
這點從我們那時候初期,無視了我們為農耕國家的事實,在明知我們工業薄弱,工人數量單薄的情況下,依然通過那個國際,遙控我們以工人為基礎,以大城市為中心開始發展。
哪怕接連失敗撞得頭破血流,也將問題歸結于我們的組織不力,便能窺得一斑。
即便我們取得了勝利,他們也始終看不起我們。視我們為只懂得打土豪分田地,然後繼續種地的土雞瓦狗。
所以,後來的交惡,其實從最初時就已經注定了……
1913年沙俄糧產量8600萬噸,1953年毛子的產量8250萬噸。40年間所有主要國家的糧產量都在增加,唯獨毛子在倒退。同時人口在戰爭結束後穩步增長,糧食危機初見端倪。
三哥短暫的過度,沒什麼建樹。四哥上台後,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通過大拓荒實現了連續五年的糧食增產。
雖然糧食危機得到了緩解,但始終沒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積極性的問題。以至于大拓荒紅利期過後,糧食產量再次開始走下坡路。
四哥在好大喜功和獨斷專行兩種的性格特征的加持下,無視氣候差異和土地屬性,在整片版圖上插滿了玉米稈。
其後果就是,63年比62年的糧食產量少了百分之二十三,糧食危機爆發。
為了填補糧食缺口,不得不拿出三分之一的黃金儲備全球購糧。
老美抓住機會趁火打劫,逼毛子以低價石油換糧。
其結果是,糧食換到了,解決了饑荒問題。但低價拋售原油,對能源經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這就是兩家的第一次糧食戰爭……
四哥雖然有點廢,但好歹還能意識到糧食的重要性。等64年五哥上位,為了保證軍事實力對美西方的絕對壓制,干脆徹底放棄農業,將百分之八十五的資源投入到重工業、軍工業和航空航天。
其後果就是,糧食逐年減產。毛子徹底從曾經的糧食出口第一大國,變成了糧食進口第一大國。
到了72年,天災加人禍,糧食缺口高達三千萬噸。
這回毛子學聰明了,為了避免老美趁機提價,高調宣稱72年是近20年來最大的豐收年。
為了掩蓋真實的情況,不惜動用龐大的人力物力進行偽裝……
老美當然不傻,動用衛星偵查。
而衛星圖片上,毛子的幾大糧食主產區一片金黃,確實大豐收了。
憋著勁屯糧,準備狠宰毛子一頓的老美糧商,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瘋狂拋售,導致國際糧食價雪崩,毛子趁著迅速吃進。
幾千萬噸的巨量吃進,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崩到谷底的糧價迅速推高。
國際糧價走高,老美國內的農產品價格跟著上漲,尤其是飼料和肉蛋,接連刷新歷史新高。
等老美反應過來上當了,立馬對毛子實施制裁,限制糧食出口。
已經晚了,毛子屯夠了糧食,順利度過了時間進入七十年代後,最大的一次糧食危機。
這就是兩家的第二次糧食戰爭……
喜歡1976步步生蓮請大家收藏︰()1976步步生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