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是……行醫的先生?”一個梳著雙丫髻的小姑娘膽大些,攥著衣角上前一步,仰著臉問。她身後的大黃狗搖著尾巴,湊過來嗅了嗅小知鶴手里的藥簍,被小知鶴輕輕摸了摸腦袋。
瑤光听到小姑娘的詢問聲後,笑著點頭,語氣溫和的回復道“正是,听聞村里缺個懂醫的,我們便想著來落腳。”
“那可太好了!”先前納鞋底的婦人听到瑤光上神的回復後,直起身,嗓門亮堂的說道,“張嬸家的娃子燒了兩天了,正愁沒處尋大夫呢!”說話間,已引著他們往村里走。
村子不大,幾條青石板路蜿蜒著串起家家戶戶的土坯房,院牆上爬滿了絲瓜藤,紫瑩瑩的花正開得熱鬧。張嬸家在村東頭,土坯牆上曬著些玉米棒子,黃澄澄的像串起的小太陽。見他們來了,張嬸慌里慌張地把人往里讓,炕頭上的娃子小臉燒得通紅,嘴里還喃喃著胡話。
初昕連忙放下藥箱,摸出銀針消毒,玄女早已將剛采的景天搗成了汁。折顏在一旁搭脈,眉頭微蹙“是風寒入了肺腑,得先退熱。”東華不知何時尋來了些蘆葦根,放在桌上“煮水喝,能生津退熱。”
小知鶴在灶房幫著燒火,看張嬸家的水缸旁堆著些曬干的蒲公英,眼楮一亮“張嬸,這個能消炎,給娃子泡水喝最好了!”張嬸愣了愣,隨即拍著大腿“這野草還有這用處?我家後院多的是!”
折騰了半個時辰,娃子的燒漸漸退了,呼吸也平穩了些。張嬸感激得不行,非要留他們吃飯,端出剛蒸好的紅薯,甜得流蜜。“村里就缺個懂藥的,你們要是肯留下,我家隔壁那間空屋就給你們用,雖說舊了點,收拾收拾能住。”
眾人相視而笑,眼里都有了暖意。折顏拿起一塊紅薯,咬了一大口“那敢情好,往後啊,咱們就在清溪村開個藥鋪,就叫……”
“就叫清溪堂!”小知鶴搶著說,手里還攥著從河邊撿的鵝卵石,亮晶晶的像塊小玉石。
接下來的日子,幾人忙著收拾屋子。東華搬來石塊壘了個藥灶,折顏在院牆邊開闢出一小塊地,撒上當歸種子,玄女則把從百草堂帶來的藥鋤磨得 亮。小知鶴最是忙碌,一會兒幫瑤光曬藥草,一會兒跑到村口的老槐樹下撿槐花,說要做新的藥香餅。
秋風起時,院牆邊的當歸冒出了嫩芽,綠油油的惹人愛。清溪堂的招牌掛了起來,是東華用木炭寫的,筆鋒遒勁,倒有幾分風骨。村里的人漸漸都熟了,誰家里有個頭疼腦熱,都往清溪堂跑。初昕的醫術好,折顏認得的草藥多,玄女配藥細心,瑤光總能把藥湯熬得恰到好處,連不愛說話的東華,也常被孩子們圍著,听他講山里的藥材故事。
一日傍晚,小知鶴坐在門檻上,看著夕陽把清溪堂的屋頂染成金紅色,忽然想起百草堂的金鈴聲。
喜歡綜穿之初昕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綜穿之初昕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