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你們的醫館呢,它的運營情況又如何呢?是否門庭若市,患者絡繹不絕,醫生們忙碌而有序地為每一位病人提供著專業的醫療服務?
亦或是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資金緊張、人才短缺、市場競爭壓力大等等,需要不斷地去解決和克服呢?
暮春檐下新巢了一雙燕子,日日餃泥往返,恰似為娘這顆懸著的心。
紙短情長,惟願珍重。
母 李氏手囑。
八月二十五日
十月十八那日,京城落了今冬頭場雪。
李寶兒正在給東城張員外家的咳喘癥患者換藥方,他全神貫注地思考著各種藥材的搭配和用量,希望能找到一種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就在這時,一陣清脆的聲音從前堂傳來︰“掌櫃的,永州驛馬到啦!”這聲音如同銀鈴一般,打破了藥房里的寧靜。
李寶兒心中一喜,她知道這一定是母親寄來的信。她連忙放下手中的筆,快步走向前堂。
只見一個藥童站在門口,手中拿著一封厚厚的信箋,上面寫著“吾兒寶兒親啟”六個大字。李寶兒接過信箋,仔細端詳著。
那字雖然有些顫抖,但筆鋒依然蒼勁有力,帶著淡淡的松煙墨香。李寶兒一眼就認出,這正是母親的筆跡。
她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紙。母親的字跡映入眼簾,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對她的關愛和思念。
母親在信中寫道,今年秋天永州的柑橘格外甜美,比往年還要甜上三分。她特意將金桂釀成了蜜餞,已經托南貨商隊捎來了兩甕,希望寶兒能喜歡。
讀完母親的信,李寶兒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仿佛能聞到那金桂蜜餞的香甜,感受到母親的愛和關懷。
信紙的第三折處,竟然還夾著一片曬干的紫甦葉。
這紫甦葉已經被陽光曬得有些卷曲,顏色也變得深黃,但它依然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這讓她想起了小時候,每當她患風寒時,母親總是會在窗邊晾曬這種紫甦葉,然後用它來煮水給她喝,那味道至今仍縈繞在她的心頭。
她繼續翻閱著信紙,當翻到最後一頁時,突然發現上面多了一行娟秀的小楷。仔細一看,原來是母親在信尾寫下的絮叨︰“英子的婚事你莫憂心,那蕭郎君既肯為她學辨三七與田七,可見是個知冷熱的人……”
看到這里,她不禁微微一笑,母親的字還是那麼漂亮,而她對英子婚事的關心也溢于言表。
夜已深,她靜靜地坐在桌前,讀著這封家書,一直讀到了三更時分。
窗外,積雪壓折竹枝的脆響聲不時傳來,那聲音清脆而響亮,仿佛與永州老宅後院的動靜一模一樣。
她仿佛能看到那片熟悉的後院,積雪覆蓋著青石板路,竹子在寒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音。
藥櫃上陶罐里新收的茯苓,恍惚間都成了童年與英子在山澗挖到的那些。
指尖撫過信箋上凹凸的墨痕時,李寶兒忽然覺出永州與汴京竟隔著這樣多的氣候——老先生的字跡比夏時來信更顯滯重,想是永州今冬的濕寒又犯了老人家的關節。
藥碾子在案頭投下菱花格般的影子,恰似母親信中提及的新房窗欞樣式。
當讀到母親對煜兒關愛的那一段時,她情不自禁地輕笑出聲,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小兒害羞惱怒時,耳尖緋紅如血竭一般的可愛模樣。
正沉浸在回憶中的李寶兒,忽然听到窗外傳來陣陣更鼓聲,這才如夢初醒般意識到自己竟然對著“鱸魚性溫”這四個字發愣了許久。
思緒漸漸飄遠,她想起了那年正式出閣的前夜,母親也是如此在灶間忙碌著,一邊準備著明日的飯菜,一邊絮絮叨叨地跟我說著各種食材的寒溫屬性。
就在這時,一片佩蘭葉從信紙間滑落,仿佛帶著故鄉泥土的氣息,直直地飄落在我的腳邊。她彎腰拾起這片葉子,輕輕摩挲著它的紋路,感受著那來自家鄉的溫暖。
她忽然起身將曬藥簾子卷高三分,京城的雪光便斜斜映在\"百年首烏\"那行字上。
藥櫃最上層陶罐里,去年從永州帶來的忍冬藤正與新收的茯苓依偎著,像極了信尾母親那句\"藥圃里的佩蘭,替你留著\"。
第二天,李寶兒興高采烈地拿著母親的來信,快步走到婆婆張玉花面前,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娘,您看,這是我娘給我寫的信!”李寶兒興奮地說道,將信遞給了婆婆。
張玉花接過信,小心翼翼地展開,認真閱讀起來。發現好多字不太熟,但信中的內容讓她的臉上也漸漸浮現出了笑容。
“寶兒啊,你娘在信里說啥了?”張玉花抬起頭,看著李寶兒問道。
李寶兒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連忙說道︰“娘,我爹娘同意英子和謹燁的婚事啦!”
張玉花听後,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她開心地笑了起來︰“太好了,這可真是個好消息啊!”
李寶兒接著說︰“我娘在信里還說,他們對謹燁這個孩子非常滿意,覺得他穩重、有上進心,是個值得托付終身的好男人。”
張玉花連連點頭,笑著說︰“是啊,謹燁這孩子確實不錯,我也很喜歡他。”
婆媳倆你一言我一語,都為英子和謹燁的婚事感到高興。這個好消息讓整個家庭都充滿了喜悅和溫馨的氛圍。
傍晚,李寶兒來到李俊寶和英子住的地方,李寶兒興奮地對李英子和李俊寶說道︰“嘿,你們知道嗎?我收到娘的來信啦!”
李英子和李俊寶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快說說,娘在信里都寫了些什麼?”李英子急切地問道。
李寶兒開心地笑了起來,然後從口袋里掏出信,小心翼翼地展開,讀道︰“娘說她很想我們,希望我們在外面一切都好。她還告訴我們家里的一些好消息呢!”
“什麼好消息?”李俊寶迫不及待地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