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襲在倭國所謂的官道之上,林川突然有點後悔走陸路前往京都的決定了。這他嗎的居然也敢叫官道?狹窄彎曲雜草隨處可見不說,到處還坑坑窪窪,路面有積水有碎石,導致馬匹都必須放慢速度去跑,不然不用敵人偷襲,光崴腳摔馬就能造成人員傷亡了。
林川絕非矯情之人,曾經也多次出國奔襲,從錫蘭古國到安南地區,那路面雖不及大明的平整,但絕對比眼下的倭國好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沒辦法,其實在林川來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倭國都處于群雄逐鹿,各封國打得不可開交的戰國狀態。
為了阻止敵軍入侵,不主動去堵上所有的大道,就屬于他們宅心仁厚了。而當足利義滿一統倭國後,需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鋪橋修路這種自然就是最無足輕重的。
想要從長門國趕到京都,他們要橫穿石見,安雲,備後,備中,美作,播磨,丹波等地,才能來到倭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央的京都。
光所言的這些封國,就隸屬于山名氏,赤松氏,細川氏,一色氏,京極氏,六角氏,六個不同的家族。要是將周邊全部算起來,那人數足夠坐滿一節火車車廂,猶如一群散裝耗子成天窩里斗。
其中最小的家族可能只能抽調出兩三千的人馬,也能稱霸一方,享受城主的優渥生活。
而一眾人馬里勢力最為龐大的即為細川氏,其家主細川滿元可謂當今幕府重臣,幼名聰明丸,官拜右馬助,右京大夫,入道稱道觀,岩棲院。
曾經在應永之亂中細川滿元擔當先鋒,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受足利義滿器重。而在義持幕府里,他也出任管領,參與幕政,是能用言語決定國家走向之人。
“情況不對啊,听你的介紹里,對這細川滿元似乎評價頗高?他不是逼死你哥的凶手嗎?”林川好奇的看向了一旁並駕齊驅的大內盛見。
“世人皆知細川滿元帶兵圍剿我哥,卻不知道他們兩人本是最要好的知己。如果帶隊的不是滿元,或許我哥還會奮起反抗,殺出重圍。”大內盛見說得是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應永之亂中,大內義弘遭受上杉憲定的背叛,孤軍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