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店員把車開到後院門口,還想著,這次要干苦力了。
希望這幾個小孩子,看在他這麼賣力的份上,到時我給辛苦費。
事實卻是,那兩個孩子,一個站車下,一個站車斗里。
百十多斤的原石,地上的隨手一拋,車上的輕松接住。
要不是搬到拖車上時,每一塊的重量,他都知道,光這麼看著,還以為那些是演戲用的泡沫石頭。
原本以為搬上車是最困難的,結果不到十分鐘,就裝好車了。
圓圓幾個留下來,在店里,順便看看有沒想買的,錦軒跟車。
錢昆在得知幾個小孩子花八萬多時,很想看看他們買的原石,沒想原石裝出去了。
對于這幾個孩子,錢昆也多了幾分興趣。
于是與管明柏一樣,也與他們交談了起來。
只不過,幾個孩子個個猴精猴精的。
圓圓,“錢叔,我們能不能參觀下你們制作玉飾的作坊?”
“你一小孩能看懂些什麼?”
“正是因為不懂才要看的啊,再說了,不懂不是還可以問你?”
錢昆被個小孩子懟得無言,也不生氣,“那行,你們幾個都想去看?”
年年點頭,“想。”
汪文俊,“圓圓去哪,我去哪。”
李雲澤,“我也想見識一下。”
于是,錢昆領著一群半大的孩子去了他加工的廠房,
其實,廠房就在隔壁,前面店,後面開廠。
說是廠,說小作坊更確切。
像手鐲,都是事先畫好,用機器掏的,包括後期的打磨,基本都是信賴機器的。
除非有特殊花紋,在手鐲上雕花。
但現在用的也是電磨工具。
幾個孩子看了後,還上手試了下。
讓錢昆意外的是,年年下手特別穩,只開始生疏,很快就上手了。
年年這些年跟著予姝學了不少東西,除了醫學知識,還有予姝那一手的雕刻手法。
當然,與予姝是沒法比有,但也算入門了。
之前用的是雕刻刀,現在用了電動工具,她掌握起來,更加的得心應手。
當得知,年年才十一歲時,錢昆都要自閉了。
他眼中認識的十一歲的孩子可不是這樣的。
汪文俊多嘴,還說了錦軒,圓圓,年年三人是三胞胎時,錢昆听得有些麻了。
“我看你兩個哥哥一米七多了,你們是怎麼長的?”
他更想問,你們是吃什麼長的?但覺得那樣不禮貌。
年年見他人還可以,說道︰“我們很小就開始習武,所以可能跟我們練的功夫有關。”
她沒說修煉的事,習武這事也是真的,他們也學招式,身法的。
那邊錦軒與店員把車開到一個偏僻的地方,這邊鮮少有人走過。
“東西就放在這里,我跟家人說好了,他們會來裝車的,我在這里等一會兒,你先回去。”
錦軒不把店員打發走,他可不好把東西裝入儲物戒中。
他拿了一張五十的面額給店員,“這是你的辛苦費。”
店員看在錢的份上,想說,他在這里一起等,到時能把錦軒順路帶回去。
但見錦軒看著他,就知道,錦軒不想他等。
他開車先回去了。
人一起,錦軒把原石收進了儲物戒中。
要不是買的不多,他倒是想租個倉庫。
東西收好後,沒人的地方,用了身法,比開車的速度並不慢。
所以,店員回到店中沒多久,就看到錦軒也回來了。
錦軒看到圓圓幾個在店中等他,手上提了幾個袋子。
一問才知道,買了不少車好的珠子,打算回去串好了擺攤賣。
這些珠子並不是名貴的料子,一條手串成本不到一塊,可以賣十塊。
圓圓還與錢老板加了電話,以後要貨,可以讓他發。
也算是一條長久的路子。
錦軒看過了,那些珠子,也能挑出一些品質相對好點的,賣的價更高。
他看過了,這些東西加起來也有個大幾十斤,拿手上去逛街不太方便。
他與圓圓背這些很輕松,是別人覺得他累,不比如錢昆錢老板。
“東西要不放我這,你們往回走時,再過來取。”
“不用,我去郵局打包先寄回去。”
見幾個孩子堅持,錢昆也知道,這倆小孩力氣大,這點重量根本不算什麼。
錦軒與圓圓兩個不能同時離開,所以出了店,錦軒和年年一起去郵局,讓圓圓帶著汪文俊與李雲澤繼續逛。
當然了,錦軒與年年是不可能去郵局的。
找了個沒人的地方,確認安全後,年年把珠子收到了空間。
之後五人匯合,一路逛著,並沒買什麼東西。
正走著,就听到有人喊,“前面有三人突然發瘋了,大家別過去!”
喊的那人,一邊還往回跑。
錦軒神識放開,看到了幾張熟悉的面孔,就是之前想擄走年年的那三人。
此時的他們皮膚露出的地方,全都是撓痕,臉也一樣,看著還挺嚇人的。
這還不是最嚇人的,這三人,男人看到女的就要過去抱抱親親,女的看到男的就撲。
暑假是旅游高峰期,路上人多,所以,就算那三人有出格的行為,也有更多的好心人上去把給按住。
很快警察也來了。
躲在人群中的錦軒,變聲喊了句,“這三個是人販子。”
之前顧不上,現在看到肯定是不能放過他們。
錦軒當然也知道,這三人之所以變成這樣,是妹妹年年的手筆。
但他一點也沒覺得年年做錯了。
這三人是他們人生中的過客,扮演的是反派角色。
在這條街的其中的一家店內,之前錦軒從圓圓那堆石頭中挑出的兩塊原石,此時正擺在一個老者的面前。
“爺爺,這是那幾個小孩挑出來的,我買了下來。”
說話的那人,之前與錦軒他們一起挑的原石。
只不過,他一個二十大幾的人,不屑與幾個小孩搭話。
他當時也看到了,錦軒付了八萬多,說不震驚是假的。
這年頭,小孩身上有那麼多錢,肯定家境不凡。
他天生就有種直覺,這種直覺幫他掙了不少錢。
鬼使神差的,他就把錦軒挑出來的石頭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