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辰認真地對待著每一位上訪者,有的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有的是衣衫襤褸的窮人,或滿臉苦色,或一臉無奈,有的眼神中還帶著期望,有的卻已經是心如死灰。
只是抱著那麼一絲絲的可能,才來嘗試一下。
這其中確實有無理取鬧,無論于法于理,都站不住腳,但大多數,都是有原因的。
比如,在原國企上班,以臨時工身份進廠,只干了不到半年,企業就倒閉了。
現在他的訴求是跟其它正式工一樣,享受退休待遇,無論你怎麼給他解釋政策,他都不接受。
而且他最大的理由是,當時廠里已經承諾給他轉正了,為此他還給當時的廠長送了兩萬塊錢。
他認為,廠子倒閉不是他的原因,他不應該承受這樣的後果,如果廠子正常生產,他肯定能一直干下去,到現在,也該享受退休待遇了。
而把原來的廠子叫過來之後,是另一種說詞。
他的原因是,當時為了最後一次嘗試挽救企業,他向部分臨時工收取了一部分集資款,條件就是給他們轉正。
但是他的嘗試並沒有獲得成功,為此他又陸陸續續籌措資金分批這筆錢退給了他們。
而再問這位,這位眨巴著眼楮說道︰“你們又沒有問,而且是他非要退給我的,我可沒打算要,這不能怪我,不管怎麼說,你答應替我轉正的,我也給了錢的。”
那個廠子一臉的欲哭無淚,最終對楊辰說道︰“楊書記,是非曲直,您想必也听明白了,廠子倒閉,我承認,是我能力不足,但當時的經濟形勢確實不好,百分之八十的企業都倒閉了,這能怨我,反正他告隨便他告,那怕告到京里呢,我都陪他去。”
對于這種情況,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說服教育,如果他還不听,那只能動用信訪資金,給他點錢看看能不能安撫一下。
一般這樣來上訪的,都是家庭情況不如意,稍給點錢看看能不能讓他停止上訪。
這就叫花錢買平安,有的拿了錢就安生走了,讓簽停止上訪承諾書也簽。
但是這里面有一部分人,是前腳簽了承諾書, 後腳還該上訪上訪,說他已經簽了字,人家干脆不承認。
還有的是只拿錢,不簽承諾書,無論你怎麼威逼都沒用,擺明了還會上訪。
至于說不拿錢的,很少見到,可以說幾乎沒有。
對于這類上訪戶,楊辰也不會多在他身上浪費時間,直接把信訪辦主任叫過來,把人領到其它地方給錢,肯定不能在這里給,有的都是把他送到家後才給錢,不然他一會再跑來咋辦。
身為執政者,你要跟民眾過于計較,也沒有意義,民眾在思想和覺悟上,自然有其落後的一面,何況就算是領導干部,在自身利益被侵害到時,同樣也是這樣,誰敢不比誰高尚那到。
楊辰很能理解他們的訴求,但有的確實不太象回事,但當權的,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
楊辰今天來,固然有表演的成份,攝像機都在旁邊架著呢,但同時也是想緩解群眾的情緒,當他們有訴求渠道的時候,就不會亂跑了。
到了下午,好不容易送走一位難纏的老太婆,她是家里娶了個媳婦,又生了個孫子,想讓村里再給她分兩口人的地方,你說現在的政策是統一不調整地了吧,她又說當時分地的時候,村里留了一部分機動地沒分,人家把畝數和村里的新增人口都算好了,正好夠分。
萬幸她弟弟是水利局的一名職工,把他叫過來一說,他就把她姐姐拉走了,縣委書記可就在現場呢,他要是敢說個不,回頭一定沒有好果子吃。
外面喊到二百六十八號時,領過來一位衣著極為陳舊的老頭,也不算太老,大約五十出頭,看著也比較健壯。
只是戰戰兢兢的,一點沒有常年上訪那種人的自信。
“到三百號為止吧,後面的人讓他們回去吧,等明天或下次我來也行。”楊辰對身邊的人交待道,後面頓時一片嘈雜。
“這位同志,有什麼訴求,您說?”等前面這位坐到楊辰的對面,楊辰重新拿起筆,做好記錄的準備。
其實記錄的人在旁邊,楊辰這個只是揀重點記上幾筆,一來顯得重視,二來自己心里也有點數。
對方看了看眼神,似乎有些意外,但怕的味道似乎更多些,鼓足了勇氣,才開口說道︰“楊書記,我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不然的話我們也不敢來給國家找麻煩。”
楊辰笑著說道︰“老同志,有什麼困難只管說,幫助你們解決困難是我們應該做的,這怎麼能叫找麻煩呢。”
對方從身邊破舊的有些掉皮的黑色公文包里開始掏東西,一邊掏一給楊辰解釋︰“楊書記,這是我的身份證和戶口本,我叫徐茂森,五十一歲,在東條胡同居住,原來在咱們縣第一水泥廠上班,這是我的工作證,我已經在那里上了二十三年班了,我還獲得了七次優秀員工呢。”
旁邊的工作人員一邊拿過去記錄核實的同時,趕緊工業局和第一水泥的人過來。
楊辰趕緊說道︰“老同志,感謝您對國家做出來的貢獻,你現在是遇到了什麼困難了?”
徐茂森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我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去年老伴生病把家里的錢全部都花光了,結果今年夏天,我兒子又得了個大病,得動手術,要好幾萬呢,家里親戚朋友也都借遍了,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楊辰一邊認真傾听,用筆在紙上寫下︰“叫民政局的過來,給他辦理大病救助。”
徐茂森緊接著說道︰“廠里呢,從過來年開始,就沒有再給我們發過生活費,一要,就是沒錢,我們也知道廠里的形勢不好,不然也不會把廠子賣掉,可是當時都說好了的,給我們按一半工資發生活費,發三年,然後根據情況再說。”
楊辰卻迅速捕捉到一個信息,趕緊問道︰“老同志,麻煩你再說一下,你們廠賣了?什麼時候賣的?縣里怎麼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