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上,不用說完美,就是道德準則非常高的人,都鳳毛麟角,不敢干壞事,一般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膽小,怕出事,怕丟人,怕被責怪等等。
根本沒有經過理智的判斷,就不敢去干。
這類人,就是俗稱的老實人。
還有一種人,不敢干壞事,不是膽小,而是經過理智判斷,認為得不償失,所以不去干。
特別是當領導干部的,工資穩定,待遇高,又能上不能下,基本上你只要上了一個級別,待遇就不會再落下來。
社會地位高,基本上都是別人求你辦事的。
特別是當領導的,全家看病,一人報銷,孩子不論學習好壞,總有個工作干。
家庭零星開支也都可以報銷,怎麼說,老婆買個襪子內褲都能開成辦公用品。
在這種情況下,保障可以說是全方面的,你根本不用去貪。
凡是去貪的,都是克制不住自己的貪婪之心,特別是攀比心理,別人貪就沒事,為什麼我不能貪。
或者自認為是聰明人,貪也不會被人發現。
但敢貪的人,一般也膽大,敢干,在工作方面也容易做出成績。
而不敢貪的人,一般都是比較膽小怕事,平時唯唯諾諾,別人說什麼都是隨聲附和,根本不敢有自己意見的人。
真正有能力,又不貪,還能干的人,簡直少之又少。
絕大多數,都是庸人,貪還沒能力。
見好處,拼了命也要上,有工作,想方設法去躲。
所以,在楊辰的用人觀中,從來不喜歡那種自命清高的人,光清有什麼用,要你是用來干活的,不是讓你來當聖人的。
就如同那些東林黨人一樣,說起來品德無從挑剔,處處以君子自居,實際卻是與國無利。
以明末東林黨魁錢謙益為例,為了官位,與權閹勾結,清軍兵臨城下,又主動開門投降。
小妾名妓柳如是拉著他投湖自盡,他留下了一句“水太涼”。
當清兵要求剃發留辮時,他又來了一個“頭皮癢”,主動剃去了頭發,要知道古代可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孝經》記載的。
但是投降過後,雖然被委任了官職,但他也認清了清朝統治者並沒有真正重用他的心思,于是辭官不做,反而被投進大牢。
然後暗中籌措資金,支持各種抗清勢力,最終在悲憤中郁郁而終,寫下了︰“忍看末運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遲”。
縱觀他的後半生,實際上並不是他不愛國,或者他不想當一個以身報國的君子?,而是貪生怕死下的糾結。
套用現在的文案,就是“拼又拼不過,躺又躺不平,擺又擺不爛,人生就如同一碗夾生飯咽了又咽。”
所以,一個成年人,言行不一致,很可以理解,討伐別人之前,先設身處地想一想,自己處在那個位置,會不會也貪。
所以朱亮這種人,能用,但要控制著用,不跟陳華安他們那樣,交待完連管都不用管。
定山縣多礦,自然就多山,走的又都重載車輛,可以說交通狀況極其差,縣級公路破損率達到百分之六十三,鄉村公路破損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五,日均事故七點二起,其中夜間事故佔比百分之六十七。
可以說不僅修路已經是迫在眉睫,提高亮化率也是非常重要,同時修路又是能讓人民群眾感覺到生活改善的明顯途徑。
楊辰沒有特別放心的人,手下這幫家伙也沒有對應的專業人士。
如果可行的話,楊辰更想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跟大規模城市建設結合在一起,就需要一個相對專業的人手,朱亮是自行找上門來,不然的話楊辰還準備去行政部門里面找一個呢。
不過現在楊辰肯定不能給朱亮什麼保證,他自己的事還在謀劃中呢,如果他自己去不成,那一切都沒有任何關系了。
朱亮當然能夠听出來楊辰的弦外之音,雖然楊辰說的如果,但能這麼說,就說明有希望。
于是朱亮拍著胸脯保證道︰“楊老弟,這個你請放心,我老朱不是那種不知進退的人,錢這東西夠用就行,以後不該伸手的錢,我一分也不會伸,該伸手的錢,我也盡量避免。”
楊辰也沒有完全相信他的話,听其言觀其行,只不過楊辰對他的態度還算滿意。
楊辰看了一眼他後面的皮箱,想著再考驗他一下,于是楊辰很認真地問道︰“要是這二百萬沒了,你心疼不?”
朱亮不知道楊辰為什麼要這樣問,難道又想要了,但還是爽快回答道︰“不心疼,又不是我辛苦賺來的。”
嘴上是這樣說,實際上還是比較心疼的,這一筆錢就把他手頭能輕易動用的錢拿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動產了。
或者老婆放在外面的錢。
楊辰不動聲色地對他說道︰“希望工程下面,有一個‘關愛孩子健康、關愛未來’活動,如果我讓你把這筆錢賺過去,你願意不?”
其實就是思楊慈善基金會跟希望工程聯手開展的一個貧困山區中小學生的一個午餐計劃,目前才剛開始,一個月就需要支出三十多萬,基本上全靠思楊基金會的投入。
朱亮只是咬了下嘴唇,就直接答應下來︰“我願意,沒問題,明天我就拿去捐了。”然後又問道︰“用什麼名義?無名氏?好心人?”
楊辰搖了搖頭︰“用你自己的名義,萬一以後紀委順藤摸瓜找上你了,至少有個緩沖的余地。”
朱亮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玩的。
楊辰笑了笑,其實有沒有用,楊辰也不知道,至少心安。
然後朱亮又對楊辰說道︰“老弟,你看俊杰跟過你,也跟過我,現在我沒本事了,不能把他扶正,俊杰的人品你也知道的,您能不能幫他一把,給他說兩句好話。”
楊辰忍不住說道︰“你當我是組織部長還是許願池里的王八,想讓誰上去就能讓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