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工頭到一方高官

第848章 媒體上的隔空交鋒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陳茶老酒愛少女 本章︰第848章 媒體上的隔空交鋒

    這一招確實讓九環水泥無比難受,因為他們除非是遇到了大災大難,或者當地政府搞活動有硬性要求,不然的話他們沒有理由支出這筆錢。

    特別是這麼大額,還是捐給八桿子打不著的這邊,他們的分廠是建在鄰縣,也不是這里,給這里捐的話,鄰縣那邊要不要捐?

    幾千萬元,貪污或者揮霍都比捐贈容易。

    雖然當地政府沒有接受這筆錢,但風聲已經傳出去了,全縣人民都知道了,你非不要這筆錢,你是何居心?

    所以拖也拖不了多長時間,最多說需要請示上級領導。

    思考猶豫矜持了兩天,當地政府最終還是接收了這筆捐款,沒辦法,不收顯的太傻,收了實際上更傻。

    原本的方案,就是縣里以碼頭入股,思楊這邊出這錢改造,最終雙方或平分,或四六這座碼頭。

    現在還得合作,只不過思楊一邊只需要再出三千萬元,就取得了一半的股份。

    實際上錢還是那麼些錢,並沒有多掏多少,思楊還落了個好名聲。

    正當楊辰沾沾自喜之際,一篇《警惕,強迫式捐款》文章出現在了經濟日報上,這個報紙的份量可是相當高。

    文章就以某縣為例,講了這次的捐贈,雖然多數地方都做了模糊式處理,但知道的人都知道發生在了那里,畢竟思楊捐那五千萬元,也是好好地宣傳了一把。

    文章沒有點明思楊的外資成份,但是卻呼吁各地,在出售或合資公共設施時,警惕這種以捐款為名義的提前佔位。

    雖然說這樣的招數楊辰不打算用第二次,確實不合適,第一次用能收到奇效,第二天你再用,就是侮辱人家的智商了。

    但不用歸不用,楊辰卻不想讓人家這麼指責。

    你既然能用媒體,我就也能用,你能用國家大報,我就用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南風報。

    雙方本來就有很好的合作關系,南風報又是認錢不認人的主,思楊又是他們比較偏向的外方,于是雙方一拍即合。

    本身最近這邊一直在考察水泥市場,拿考察報告出來改一改,就是專題。

    第一篇《丹州水泥,享地理之便,受地理之苦》,文章指出,丹州水泥背靠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優秀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佔市場,外地水泥企業難以進入,吃了幾十年的飽飯。

    但同時,也導致了丹州水泥擴張的欲望不強烈,等他們醒悟過來就會發現,周圍的市場已經全部被其它企業佔據,無法再就近擴張。

    用丹州水泥來打第一炮,是楊辰的一個障眼法。、

    第一篇,立場非常公允,意見也非常中肯,就連丹州水泥,也不能說這邊說的不對。

    甚至給報社這邊打來電話,說他們已經制定了周密的擴張計劃,正在按照計劃進行發展,目前正在嶺南建造一座分廠、一座粉磨站。

    這個時候第二篇出來了,《九環水泥,高速擴張背後的債務陰影》,文章指出,九環水泥在負債率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情況,仍然大肆擴張,有兩個分廠在建的同時,又投資一點八億新建江津水泥廠,同時還有財務手段掩飾支給宜城市開發區的一億元借款。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不僅引來了九環水泥的抗議,宜城市開發區還專門發公函解釋這筆錢是九環水泥支付給他們的土地轉讓費的預付款。

    已經刊登出來了,再解釋還有什麼意義,南風報出了名的頭鐵頭硬,號稱獨立精神,除了錢好使,誰說也不好使。

    正好這個時候九環水泥在向建設銀行申請一筆一點七五億的貸款,本來已經通過審批,就準備放款了,又被銀行收了回去。

    九環水泥雖然說不是靠這筆錢救命,但也是非常急需,無奈之下,只好緊急協調昌州省信用社,提供了一億元的短期資金。

    這個時候,九環水泥這邊才懷疑這是楊辰這邊搞的鬼,但短短時間內,第三篇文章又出來了。

    《靜海水泥,盛名之下,其實難負》,這是上嘉省一家專業生產高標號水泥和特種水泥的企業,文章連圖帶文字,揭露了靜海水泥管理不善,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形成虛設,以低標號水泥冒充高標號水泥,同一批次產品竟然分裝三個標號,這種產品用到重點工程上,簡直就是禍國殃民。

    這是段雙林他們在安排人進行暗中考察時發現的,只是當時沒有揭穿,而是把證據保存了下來,借用南風報之手,捅了出來。

    這篇文章,就像一記炸彈,炸到了靜海水泥的頭上,要知道這家水泥公司還是一個上市企業,直接股價狂瀉不止,連續四天跌停。

    不是剛好踫到周末休市,一定繼續連跌下去。

    周一還未開盤時,所有持有靜海水泥股票的股民們都在擔心不已之時,突然靜海水泥宣布公司因重大資產重組,暫停股票交易。

    然後就傳出了消息,香港一家投資公司,計劃從靜海市財政局國有資產管理中心收購所持有的靜海水泥百分之二十八的股份, 同時收購靜陽區政府手中所持有的百分之十三點五的股份。

    其實原計劃中,楊辰是沒有打算收購的,因為這是一家上市公司,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是這個殼值錢,一般來說當地政府都不會放棄。

    但是股價狂跌之後,當地政府質押了其中百分之十的股份用于發展當地的旅游業,結果現在投入還沒有見效,這邊卻已經觸發了強制平倉線,當地政府擔心一旦引起連鎖反應,手里的股份會更不值錢,只好選擇出售。

    既然有這樣的機會,楊辰也不會客氣,該收還是要收。

    只是擔心影響到連山水泥這邊的聲譽,楊辰在香港又成立了一家公司,來進行收購。

    這一來一去的,時間就已經到了五月,很多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比如劉海闊的上任,曹非明的回歸。

    思楊的資金實際上已經枯竭,如果不是香港企業家聯合會又提供了五億資金,收購也不可能完成。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包工頭到一方高官》,方便以後閱讀從包工頭到一方高官第848章 媒體上的隔空交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包工頭到一方高官第848章 媒體上的隔空交鋒並對從包工頭到一方高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