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本屆白玉蘭獎︰
《人世間》和《縣委大院》獲得“最佳華國電視劇”獎;
李璐憑借《人世間》獲得“最佳導演”獎;
王曉槍憑借《縣委大院》獲得“最佳編劇原創)”獎;
洛君澤憑借《人世間》獲得“最佳編劇改編)”獎;
鄧潮憑借《人世間》獲得視帝;
趙夢穎憑借《風吹半夏》獲得視後。
《人世間》10提5中,《縣委大院》6提2中,成了本屆獲獎最多的兩部劇!
至此,穎寶獲得了一次白玉蘭視後,一次白玉蘭女配,兩次飛天視後,三次金鷹視後,在劇圈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大花!
頒獎典禮剛一結束,本屆白玉蘭獲獎情況就沖上了熱搜,同時登上熱搜的,還有洛君澤現身白玉蘭獎的消息。
洛君澤沒有參加頒獎典禮之後的采訪,而是讓小美對參加本屆白玉蘭的君耀系合作伙伴提出宵夜邀請。
鄭午的侯洪亮,導演孔生。
《人世間》的導演李璐;
《狂飆》的導演徐記周;
《夢華錄》導演楊揚,編劇張葳;
《縣委大院》編劇王曉槍,也是梁蜜正在拍的《哈市1944》的編劇;
《幸福到萬家》的編劇趙冬齡,也是白鷺的《警察榮譽》及在拍的《北上》的編劇,還是君耀的《父輩的榮耀》編劇。
《風吹半夏》的編劇及導演傅冬育。
還有胡哥、鄧潮、王梟、郭京飛、朱一瓏、孫麗和白鷺等。
這些人里已有安排的也取消了,都接受了洛君澤的邀請。
席間,一眾華國電視劇行業的頂梁柱,有的剛才可能還是競爭關系,但因為是洛君澤的局兒,也是談笑風生,相互交流。
男女主演、導演、編劇等構成的主創團隊和出品方是相互成就的關系。
而洛君澤領導下的君耀系公司是當今內娛最尊重導演、編劇,基本能給演員公平競爭機會的平台,受邀請的人多數都對洛君澤發自內心的尊敬!
......
現在是端午小長假,演出市場活躍,今晚在魔都,除了有白玉蘭頒獎典禮,還有德芸社的魔都相聲專場。
白玉蘭頒獎典禮結束時,德芸社的相聲專場經過幾波返場,今晚的演出也結束了。
後台,老郭和余謙已經脫下大褂,穿著圓領短袖背心、燈籠褲和布鞋,在坐著喝茶。
周圍的徒弟們按照長幼順序,也差不多同樣裝扮,同樣姿勢喝茶。
“師父,一會兒宵夜吃什麼?”秦宵賢一邊給老郭蓄水,一邊問道。
“那得問你謙大爺,輪吃,人家是這個!”說著話,老郭豎起大拇指,余老師笑笑沒說話。
在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歇好後吃什麼的的時候,一個略高微胖,梳著利落分頭的三十多歲男人走進後台。
“哎呦~!稀客!稀客!這不是賀大經紀嗎?”
“你不在少幫主身邊伺候,怎麼出現在這了?”
“這不請客的人來了嗎?”
德芸社的幾個碎嘴子一陣調侃,這人是郭大林經紀人賀涵。
余謙目光微閃,郭大林正在橫店拍攝君耀的《慶余年2》,按理說賀涵應該在橫店劇組,看來是有事。
他向孟鶴棠看了眼,後者立刻起身給賀涵倒了杯水,“來,賀經紀喝水,有賺大錢的活兒別忘了小弟,哈哈!”
嘴上打著哈哈,眼中卻帶著親近。
“行了,都去換衣服吧!一會兒附近隨便吃點,省得太晚影響休息,明晚還有一場。”
老郭發話,徒弟們都識趣地退下,德芸社後台是特別講究規矩的地方。
休息室里只剩下老郭、火燒、余謙和孟鶴棠,賀涵知道該自己說話了。
他臉上稍顯為難,“郭老師,大林今年生日當天接到《邊水往事》監制曹葆平導演遞的本子,叫《脫韁者也》,邀請大林演男主角。”
“合同3月份就已經談好,現在就差公司蓋章,電影已經進入籌備階段,我們必須給個準信了。”
余謙和孟鶴棠听後,目光低垂,3月份就談好的合同,6月底了還沒蓋完章,事情很明顯,這是人為的。
郭大林在德芸社身份敏感,加上這是他自己人脈拿到的資源,公司這邊有資格按住這事的,不用明說,只有一位!
這是老郭的家事,余謙輕易不會摻和,除非太不像話,他才會說兩句。
隨即,余謙又很好奇!
郭大林的經紀合約雖然在德芸社,但他還是很有自主權的。
郭大林拍戲、上綜藝的收入公司抽走大部分,理論上公司不會橫加阻攔,畢竟不用你做什麼,就能坐地分錢。
因此,余老師很好奇,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戲,讓那位連錢都不賺了?
外界說口罩期間,郭大林一個人養活了德芸社,雖然老郭闢謠了,但這也不完全是胡說八道。
口罩期間線下演出停止,而對郭大林接戲,尤其是上綜藝影響不大。
2019年播出了《慶余年1》,2021年播出了《贅婿》,口罩三年正是郭大林大紅的時候,他光綜藝就接了十幾檔。
而他的收入要分成給公司,因此,說口罩期間郭大林養活了德芸社,雖然夸張,但也並非是無稽之談。
老郭平靜的外表下,心中充滿無奈,他知道這件事情,問題出在這部《脫韁者也》的劇情上了。
那麼,這部電影講了什麼故事呢?
郭大林要接演的男主角“馬飛”在中學時因父親的不信任誤入少管所,此後背井離鄉,自我放逐。
一別數年,身背高利貸的馬飛為了老家的拆遷款重歸故里——津城,憑借父親離世前未經證實的那句“我對不起馬飛”的遺言,與兩位姐姐爭遺產,甚至不惜“綁架”外甥。
馬飛並非一無所有,故事開始時,馬飛有哥們兒的陪伴。
故事高潮時,因馬飛連累而失去一只眼楮的女友依舊對他不離不棄。
故事結尾時,馬飛的媽媽和兩位姐姐與他站在一起,對抗追債的黑社會。
然而,當故事最後,鏡頭轉到馬飛父親的墓碑時,觀眾終于意識到,在這場“脫韁”的旅程中,馬飛追尋的並非拆遷款,而是父親的愛和道歉。
人一輩子都在向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渴愛”,男女都有自己的戀愛腦,只是對象不同。
“我爹為什麼不信我呢?”這是馬飛的吶喊!
這個故事是不是和現實中一個人的經歷和境況很像?沒錯,這個人就是同為津城人的郭大林自己!
電影中馬飛是在中學時父親不信任誤入少管所,現實中的郭大林是在中學時老郭“特殊教育”而退學。
電影中馬飛背井離鄉,自我放逐,現實中郭大林淡出德芸社,勇闖娛樂圈。
電影中馬飛為了拆遷款和姐姐爭奪,現實中郭大林和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有繼承德芸社的問題。
電影中馬飛有哥們兒和女友陪伴,現實中郭大林有德芸社的幾個鐵桿擁躉和師傅余謙。
電影中馬飛媽媽出現與其一起對抗追債的黑社會,現實中郭大林遠在倭國的親媽,前幾年也曾出手救他于危難。
老郭對大兒子的培養方式是所謂的挫折教育,理念是家里吃苦,總比在外邊吃苦強,他用近乎嚴苛的方式,要把兒子打造成一把鋒利的劍。
而對小兒子的態度卻截然相反,那真是含在嘴里都怕化了的“寶貝”!
郭大林飾演馬飛肯定能產生共鳴,因為他對故事“追尋父親的愛和道歉”的內核深有感觸!
曹葆平自己都說“從一開始,《脫韁者也》就與郭大林息息相關”!
這讓德芸社法人,持股99的王董事長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