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卜阿黎耶當然要再借機表白一番“我已經立下誓言,我一脈將世世代代忠于秦國,做秦國的臣屬,請你盡心輔佐我,使我國家興盛,部落強大。”
張不疑做出了不怎麼強烈的回應,不過也算是對須卜阿黎耶的請求有一個回應。
“那麼我們現在是不是就可以命令各部族到各自的居聚地去了?”
這次不止張不疑,連須卜阿黎耶也認為不可以。
不過兩人的觀點不同,須卜阿黎耶是想現在先將各個部族聚集起來確定自己的王位,然後再命令各個部族回到由自己分配好的各自的居聚地。
張不疑則認為現在就應該著手改革“如今錫豐國的國力還太弱,只能繼續沿用部落制聯盟的體制,但並不代表此時就不能進行改革。”
“如你所說,你匈奴人現在尚有幾十姓,二十余部族,壯年男性四十余萬,依皇帝陛下策,你應該先整合內部,梳諸姓,並諸部,明目主要,理清統治。”
幾十姓容易理解,匈奴人自然有攣 、呼衍、須卜、蘭、邱林等大姓,但因為匈奴人生存的環境十分惡劣,匈奴人也並非單一民族,所以自然也會有很多部族、族群、個人因為一些原因保留其原本的姓或者隨便改姓,甚至父子不同姓的情況也是常見。
二十余部族就並非那麼簡單了。
匈奴人從塞外萬里逃命至此,雖然沿途踐踏肆虐,但也有融合,比如塞種人就是在與匈奴人的萬里追逐中與匈奴人融合成了一個單位。
受匈奴人踐踏的薩爾瑪提亞人、斯基泰人、梅田人、辛迪人、達契亞人等也都有這種情況。
是秦人只將被自己一路追殺的所有游牧民族稱作匈奴人,但其實匈奴人自己直到現在都還在區分自己和其他游牧民族人。
前面說的幾十姓中也有如此情況產生的。
而這些部族中,大者如須卜阿黎耶的須卜部,或者稱作澤圩部,是有幾萬人,小者甚至可能只有千八百人。
既是因為有的部族並非是從塞外逃來的匈奴人,即使屈居于匈奴人之下,其也會保持很高的獨立性,也是因為匈奴人此時的部族劃分並非是以人數為條件,而是以戰斗力為條件。
就比如被匈奴人踐踏裹挾進逃命隊伍的梅田人,雖然在錫豐國中只有三百來人,卻戰斗力強悍,且自視自己是半農耕民族,不同于游牧民族,獨立性非常高。
須卜阿黎耶也只能是把梅田人當做高昂的敢死隊用,根本無法將其收編重組。
張不疑正是針對如此情況給須卜阿黎耶提出建議,要須卜阿黎耶主持錫豐國開展易姓工作,同時明確幾大部族為錫豐國主要,先將錫豐國的統治結構搭建起來。
須卜阿黎耶也有了些頭緒“我計算著錫豐國大概有大部族十個,主要還是我夏人,分別是我須卜部、攣 部二、呼衍部、邱林部、蘭部、賀賴部、休屠部、渾邪部、沮渠部。”
喜歡穿越到大秦改變大秦的命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到大秦改變大秦的命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