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的大都城牆,顯得分外的落魄,如同一個未老先衰的婦人,無人賞識而獨自哀憐。
與她相伴的,只有涼意漸起的秋風與城外一望無際的枯草。
一個更顯落魄的身影,自枯草叢中,跌跌撞撞地摸向城門口。
“誰——”被驚醒的城門守卒,懶洋洋地問道。如例行公事般地甩出長槍,捅向黑影。
“別、軍爺別捅……”黑影驚叫道“我是梁王府上的李二牛,不是賊人。”
“梁王府上?”守卒根本不想多問,搖搖長槍說道“給老子滾一邊去!”
“我、我要進城啊……”
“再不滾,我真捅了!”
李二牛只好閉上嘴,縮至牆根,找個凹下的小坑蹲下,繼續往臉上糊著鼻涕與淚水。
西北一行,李二牛只享受了半個多月的溫馨,卻又被迫重返可惡的江湖路。
原以為可以在那里一直賴到前往吐蕃的顯哥回程,卻被甄公子連罵帶踹地趕回大都。
命苦吶……
只是李二牛也知曉自己在趙復臨終之事上犯了個大錯,雖然心里不舍,卻也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大都。
瞧著周邊已經沒什麼人影,李二牛順著牆根往東南角摸行。找到一個小小的豁口,熟練地爬行而過,就此翻入大都城。
回大都第一站,自然便是到太極書院,確認那臨終的趙復到底是死是活。
李二牛摸出幾根布條,綁緊自己飄落的褲腿,便化為一只肥碩的狸貓,順著陰暗處,輕身向太極書院潛行而去。
佇立于東南城角之處的太極書院,靜謐而肅然。
有數個衙役正懶洋洋地抱刀蹲守于書院門前。
李二牛繞到書院後牆,尋到一個狗洞,費了半天勁,才將自己塞進去。
趙復的草屋就在不遠處。
透過半閉的屋門,可以看到堂屋已經成為一個靈堂。
中間掛著一個淒慘的“奠”字,供桌上擺著數碟果品,兩根粗大的白燭忽閃忽滅。
桌前,跪坐著兩個學子,正默默地往火盆之中,慢慢地投入一些紙錢。
果然涼了……李二牛心里跟著拔涼,縮著身子從狗洞退出書院。
轉眼,便消失于夜色之中。
……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魚的記憶是短暫的,其實人的記憶也未必好過多少。
春末夏初的那場危機,只是過去半年時間,絕大多數的大都人便已經忘卻了曾經的苦楚。
有些人是因為忙于每一天的生計,苦于明日的柴米油鹽,根本無力去念及昨日所發生過的事,也無法為後天的到來做計較打算。
有些人卻認為這樣的危機,根本動搖不了這天下的局勢。在他們眼中,這不過是小兒之怒,稍加安撫便可過去。
不是所有人都有憂國憂民的心思,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百姓的衣食而操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一心為國為民,不求任何回報的偉人,終究只存在于史書之間。
半年多以來,大都少了十數萬的駐軍,也走了無數的官員小吏。這些其實對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商人漸漸零落,貨物漸漸稀缺,糧價又開始慢慢攀升,便讓絕大多數的百姓又開始陷入了慌亂。
如同面對提前到來的寒冬。
更讓人覺得惶恐的是,不知從何處傳來的各種謠言,開始瘋狂地肆虐大都百姓愈見脆弱的神經。
有人說,此次的糧食漲價,將比春末更狠更絕。因為這不是因為江南糟糧斷絕引起的漲價,而是本已控制了大都糧食貿易的那些畏兀兒商人,以這種手段來表達他們的不滿。
朝廷為了度過上次的危機,強行征購畏兀兒商人大量的糧食。征購的價格極低,賣出去的價格卻依然高昂。本該歸于商人的利潤,活生生地被官府吞入腹中。即便如此,官府還欠著那些糧商巨額未付的糧款。
大部分的畏兀兒商人因此面臨破產的窘境,這可比囤糧居奇還讓百姓感覺到恐慌。
有人說,北平王那木罕早有異心,是畏兀兒將官未雨綢繆,準備協助將其捉拿歸案。卻被污蔑為殺人凶手,如今全都含冤入獄,不得昭雪。因此,大都之內所有的畏兀兒商人,都憤而罷市,以示不滿。
于是,又一波的糧食搶購風潮,開始席卷大都。
與其相伴的,是一些更加讓人瞠目結舌的流言。
有說北平王之所以在東北起兵,是因為大汗皇帝早已因病去世。此時在皇宮中執掌這個帝國的,不過是一個年輕、多情卻又欲壑難填的皇後。她隱瞞了皇帝的死訊,構陷北平王,試圖扶持她的親生兒子登上皇位,牝雞司晨。
為了防止這個國家被一個女人所敗壞,北平王已經攻下遼陽,不日將起兵攻向大都,以掃清朝中奸佞。
與之相應的,還有遠在雲南的梁王甘麻剌,也已經自雲南發兵北上。作為嫡長孫,梁王的目標,自然是為了皇帝之位。
一旦北平王與梁王的兵馬匯聚一起,大都皇宮將指日可下!
還有一些更加奇怪的流言,說大汗皇帝得位不正,利用漢人搶了他同胞弟弟的大汗之位。如今,遠在西域的窩闊台後人海都,才是大蒙古國汗位最正統的承繼之人。因此,海都已經與鐵穆耳結盟,準備瓜分這個帝國。漠南、中原與江南,從此歸鐵穆耳,漠北西域與吐蕃,自此劃與窩闊台汗國。
真真假假,才會被稱為流言。
只是常人無法分清,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有些流言,不過惹人一笑,有些流言卻越傳越凶。
幾個王爺開始爭奪太子之位,相信的人佔據了絕大多數。但是這種發生于皇家內部的爭斗,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不過是茶余飯後的談資。而皇後控制朝政之事,則讓許多人感覺到了憤怒。
難怪,形勢變得越來越糟糕。難怪,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
與其他朝代一樣,蒙古國同樣經歷過被女人統治過的痛苦。當年,窩闊台汗去世時,本當由其長子貴由繼位。可是其母乃馬真卻借機把持朝政,致蒙古國陷入內憂外患之中。
若非耶律楚材勉力維系,當時的蒙古國早已分崩離析。
喜歡滅元1399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滅元1399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