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元1399

第527章 驅逐韃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老大河 本章︰第527章 驅逐韃虜

    理學,或稱道學,亦稱義理之學。以北宋時的程顥、程頤兩兄弟與南宋時的朱熹為代表,故後世將之稱為“程朱理學”。

    “宋初三先生”胡瑗、孫復、石介,開啟理學序幕,主張將儒學經典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據。

    北宋五子,包括二程、周敦頤、張載、邵雍,都是北地河洛人氏。而趙復正是其中周敦頤一脈弟子。是以他所傳授的理學,也屬于河洛學說,讓北地文人有天生的親近感。

    趙宋南渡之後,理學以朱熹為尊。“存天理、滅人欲”,正是他的核心主張。

    雖然趙復並不太看得起朱熹,可被一個稚兒如此編排理學,讓他到底覺得有些憤懣難安。

    就如同被一個不講道理的家伙,臭罵自家的佷兒。

    可是,卻不能說那家伙淺薄無知,胡言亂語。

    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便成為治國的主流學說。但是魏晉時黃老學說重新興盛,隋唐諸帝又信奉佛道玄學,乃至入宋後被奉為圭臬的理學。確實都是為了治理國家而服務的學說。

    治理國家的根源,說白了,不就是用各種手段來“牧民”。

    趙復默默地飲了幾盞茶,沉吟半晌,開口問道“你覺得他,如何?”

    姚燧停下手中茶壺,皺著眉頭斟酌道“很難評價,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去年之前,隱身于南海上的一座小島。教導他的,不過是故宋流亡政府的一介夫子。雖然姚某不敢非議此人,但可想而知,他這十年間,是學不到什麼真本事。

    可是,一出島,便令天下為之驚艷。

    詩詞歌賦、研桑心計、文韜武略,無不令人折服……”

    趙復喃喃吟道“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姚燧點點頭“這闕‘少年中國’,本以為只是他在鼓勵其他少年之說,其實卻是他對于自己,最真實的寫照!

    “這樣的一個少年,本該心系天下,胸懷壯志。得知自己為太子之後,必然欣喜若狂才是,哪怕不覬覦天下之尊,也當力搏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位。如此,才能為國分憂、為民謀利。

    可是呢,他卻根本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身份……”

    “他不願意承認?”趙復也覺得意外。

    “是啊,絕非做作,而是從心底深處對于蒙古人的不屑。”

    不屑?

    當今天下,對于蒙古人有崇拜者、有仰慕者、有痛恨者、有恐懼者。但是不屑者,趙復卻是平生所未見。

    “他其實是個很小家子氣的人,他不是很在乎身份的顯貴,卻更在意身邊的每個人。他可以毫不猶豫拒絕唾手可得的潑天富貴,卻會為了一個手下之死而在杭州掀起一場不顧後果的大戰。

    他時常會表現出少年般的頑劣無賴,可是卻堅守商業上的誠信,絕不會以勢壓榨與他合作的任何一家商戶。

    他不信鬼不拜神,更不願意奉儒學為經典。任何的道理學說,對他而言,不過是一個隨時可用、用後便棄的工具。

    他並非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可是只要在他身邊的人,無不受其影響,乃至改變自己初衷與志向。

    比如李邦寧,比如賀勝……”

    還有你嗎?趙復神色復雜地看著姚燧。

    姚燧只能苦笑地點頭。

    “他既然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身世,為何又放出風聲來,故意引導世人對其身世的猜測?”趙復問道。

    “身世的隱秘,對他而言,同樣只是工具。他早就知道,有人在利用他的身世布局。既然如此,他便趁勢利用這模糊的身世,為目前的自己謀利。

    而且,他從來也不相信,自己會是真金之子!

    這也是姚某難以理解之處,莫非他的身世,另有隱情?”

    趙復搖搖頭,並未回答。

    自己多年的謀劃,並非無人知曉。但是既然姚燧不清楚事實的真相,只能說明他的先師許衡以及叔父姚樞,並不覺得姚燧適合知道過多的真相。

    對于這種不夠圓滑之人,有時候知道了太多的真相,未必就是好事。

    “你覺得,他能擔當得起天下的重任嗎?”

    姚燧無奈地看著坦然的趙復,自己的問題他避而不談,只能說明甄鑫的身世,可能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可是既然趙復不願意說,自己也不能繼續逼問。

    “此人,是江南最後的希望。或許,也是漢人最後的希望……”

    這回答有些出乎趙復的意料,沒想到一向眼高于頂的姚燧,對此人的評價會如此之高。

    如今最有希望爭奪太子之位的兩個王爺,鐵穆耳一向瞧不起漢人,甘麻剌雖然對漢人更親近些,卻只是想利用漢人的勢利以對抗鐵穆耳。

    這兩位,猶如當年的阿里不哥與忽必烈,一個依靠蒙古宗親爭奪正汗位的正統,一個希望憑著漢人的擁擠奪得天下。

    只是,鐵穆耳與其祖父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之上。漢人文武也不可能如當年一般,傾盡所有來輔助鐵穆耳。

    兩個無論誰上台,都不可能重用漢人文武,更不可能接受進一步的漢化。

    如果沒有其他的變數存在,可以預見百年之內,漢人確實再無翻身的可能。

    除非,造反……

    但是別說江南人被打斷了脊梁骨,就是連北地漢人,又有幾個敢挺身而出,直面依舊凶悍的蒙古鐵騎。

    關鍵是,現在的漢人,早已被忽必烈打成了一片散沙!

    “他曾說過,無論漢人南人,其實都是兄弟。兄弟之爭,只是意氣之爭,在面對蒙古人時,應當團結一心,共抗外敵。

    國朝如今蒙古人不過數十萬,哪怕加上漠北蒙古人以及畏兀兒人,也不過百萬。可是漢人與南人相加,足有近億。

    以億對百萬,堆也能把蒙古人全都堆死!

    當然,戰爭並非只是數量上的簡單對比。若漢人與南人無法形成一致的目標,終究不過一群面對巨象的螞蟻。

    是以,他為今後的舉事,確定了一個可供南北共同擁護的綱領

    驅逐韃虜,還我中華!”

    驅逐韃虜,還我中華?

    趙復眼楮一亮,幾乎拍案而起。

    僅此八字,當抵十萬精兵!

    喜歡滅元1399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滅元1399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滅元1399》,方便以後閱讀滅元1399第527章 驅逐韃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滅元1399第527章 驅逐韃虜並對滅元1399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