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元1399

第449章 平步青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老大河 本章︰第449章 平步青雲

    如果只是詩會本身,今日這場于杭州舉辦的九月九詩會,必將被載入史冊。

    因為這是宋室南遷至今兩百余年,南北文人的第一次聚會。也是江南諸多長期隱居于山林之中的宿儒,首次公開出現在官府組織的聚會之中。

    “吟事久已落,茲晨遇高秋

    泠泠空中籟,襲我書帷幽

    ……

    茅屋足花草,洵美難久留

    苟能一吾志,斯道將何憂。”

    有人拿著一張詩稿,搖頭晃腦吟哦著。

    “咦,這首秋詩,真是不錯啊!”

    評委席上的大儒們,紛紛傳閱。

    已有不少詩作遞來,有好有次。但是這首詩,當屬今日所見之最佳。

    落款的作者,是“清江範𨧺”。

    又是一個南人!

    幾個北地的大儒,不由臉色訕訕。江南學子雖然擁有主場之利,但是若今日評出十佳詩作中,沒有一首北地的作品,也未免讓人覺著難堪。

    總不成,真讓他們這些當評委的定幾首詩湊數?

    今日被特邀前來參加詩會的北方大儒,可謂個個身份尊貴。

    年過六十的河北磁州人胡祗,曾歷任戶部員外郎、荊湖北道宣慰副使,如今是浙西道提刑按察使。

    河北容城劉因,與許衡並稱為“北地兩大儒”,官至右贊善大夫。

    定居于大同的回回人高克恭,以監察御史身份升任浙江行省左右司郎中,曾被趙孟夸為“國朝名筆第一”。

    曾經是真金幕僚的馬致遠,同樣任職于浙江行省。雖然官身不顯,但一首“天淨沙•秋思”的小令,至今無人可出其左右。

    這些人,都是因為葉李行省丞相的身份,不得不來參加這次詩會。其實在心里頭,是瞧不起與他們坐在一起的那些江南所謂大儒。

    官與民,而且是與這些貌似反賊的前朝遺民,同坐于一堂評審詩作,總會讓人心里覺著別扭。

    更別扭的是,在這坐了半天,見到稍好些的詩作,全是出自江南學子之手。

    好在時刻盯著這些評委的方回,及時地察覺到了這絲異樣。便抽出一張詩稿,遞給葉李,滿臉興奮地嚷道“又見一首佳作!”

    方回的人品沒人看得上,但是他的詩品卻屬一流。他說是佳作,那絕對不會差。

    葉李略掃一眼,微微頷首,將詩稿送到右手邊的王應麟面前。

    王應麟撫須而誦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

    絳袍春淺護雲暖,翠袖日暮迎風涼。

    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

    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好顏色。”

    “好詩……”王應麟頷首道“以江上芙蓉與蕩舟之女相映,引出知音未遇的愁思。言辭流麗,風格清婉,頗有古樂府之韻!”

    讓江南大儒來點評,說明這詩是北地學子所作。于是那些北人紛紛探頭詢問寫詩之人。

    “雁門,薩……薩都剌?”王應麟一臉迷茫。

    雁門,即山西雁門關,可是這名字明顯就不是漢人名姓。

    “薩都剌?此人是……”葉李側頭問向胡祗。

    “薩都剌啊,此人應該算是高兄同族。”

    “哦,這也是回回人?”

    江南諸儒,神情略顯怪異。

    北地漢人已經沒人會寫詩了嗎?卻由一個回回人來撐門面?

    高克恭臉上略顯無奈,“此子自幼聰慧,只是家境貧寒,偏又醉心于詩詞書畫。可惜啊,僅靠詩詞歌賦已經謀不得出身。若能重開科舉,金榜之上,當有此子一席之位。”

    幾位老評委,同時搖頭嘆息。

    只有吳澄冷冷地說道“若開科舉,金榜題名對于江南學子而言,不過探囊取物耳!”

    廳堂之內,為之一靜。

    國朝之所以一直不肯重開科舉,最主要的原因是蒙古人尤其是怯薛軍出身的蒙古人,長期在朝廷上霸佔著絕對的話語權。對于他們來說,領兵打仗不過尋常事,讓這些人或是他們的子弟去讀四書五經,還不如直接剁了他們。

    文武相輕,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大唐數百年基業,毀于武將之手,致中原陷于近百年的混亂,更令金甌自此殘缺。這使得故宋極力抑制武將的權勢,導致的後果是終宋一朝,再沒武將造過反,但也成就了“弱宋”的名聲。

    佔據中原百余年之後,故宋不僅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未能向西拓展一寸土地,反而丟去了半壁江山。

    以文抑武,導致大宋對外戰爭屢屢挫敗,雖然在蒙元的鐵蹄之下又支撐了五十年,卻最終未能逃脫覆亡的命運。

    但是,尊崇武力的元朝,就真的比已成歷史的大宋更強嗎?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若論武力論疆域,元朝可謂前無古人亦後無來者。若論興盛的文化,百姓的安寧與幸福,元朝與故宋相比,無異天壤之別。

    朝廷不開科舉,直接的後果是斷了學子的晉升之階。想要掙得官身,只有如方回這般,極力在上官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以求得舉薦的機會。

    這也是這場詩會,吸引到江南江北諸多家境貧困、無門無路的學子踴躍參與的最主要原因。

    只要有當權者的賞識,便意味著有了躍上高枝的可能。

    見廳堂里的氣氛一時有些尷尬,方回靠近葉李說道“大人,要不召這薩都剌來見見?”

    葉李頷首道“可。”

    高克恭大喜,看著方回的眼神中,流露出極為難得的謝意。

    吳澄卻又開口道“不如把範𨧺一起叫來。”

    這種機會可不能光給北地學子!其他三位江南的評委,王應麟、胡三省與汪元量同時點頭稱是。

    葉李無奈頷首。

    一個江南學子,一個北地文人,兩人都是年方十八歲,出身貧寒,身材相當,站在堂前如同一對枯竹。

    身著褡護,頭戴笠兒的薩都剌,眼深鼻高,臉上帶著坦然自若的微笑。

    範𨧺一身泛白葛衫,頭扎逍遙巾,眼瞼低垂。

    “見過諸位師長。”兩人同時行禮道。

    “免禮!”葉李微微抬手,說道“兩位詩作,字字如璣,可見胸中之丘壑。不知你們可有意進入行省,歷練一番?”

    兩人臉上同時現出難掩的喜色,同時應道“願听大人安排。”

    喜歡滅元1399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滅元1399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滅元1399》,方便以後閱讀滅元1399第449章 平步青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滅元1399第449章 平步青雲並對滅元1399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