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元1399

第394章 海上漕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老大河 本章︰第394章 海上漕運

    皇族也是人,不僅要吃喝拉撒,還得養兒育女,這無可厚非。但是對于那些立誓為趙宋皇家盡忠的老臣來說,趙孟出仕為元朝官員,無異于又遭遇一次慘重的打擊。

    上一次,是在臨安投降後,太皇太後發布的詔令,要求江南各地未下州郡放棄抵抗歸附元朝,並解散各地勤王之兵。

    自此,江南遺老,再也沒人把歸附元朝、出仕為官,當作一件很羞恥之事。

    時間,可以洗滌一切的罪過,也可令人忘卻所有的痛苦。

    包括國仇,也包括家恨。

    只要目前的生活是安穩的,又有幾個人會為了所謂的理想、尊嚴與民族大義,奉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連趙氏子孫都不在意這天下了,其他人在意又有何用?

    當然,這種事趙孟不會去考慮太多。

    元朝皇帝願意利用他來收羅江南民心,那說明自己還有被利用的價值,這對于他來說,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起碼,還能因此而讓妻兒的生活不再拮據,還能順手庇佑下如趙珍珠這般孤苦無助的皇家後人。

    正因為如此,趙孟才能在大都與妻子,過著舉案齊眉、夫唱婦隨的日子。

    不用管外界如何風雲動蕩,只需要享受眼前的幸福美好。

    數年時間,不僅是趙孟在北方受到文人的尊崇,連他這位夫人,也憑著她的書畫、詞文,讓其在大都的夫人圈之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見趙珍珠不肯離開望樓,管道升並未再勸,只是攬住趙珍珠的肩膀,讓她靠著自己默默地流淚。

    良久之後,懷中的聳動的肩膀漸漸平靜,管道升掏出一方帕子,輕輕地擦去趙珍珠臉上的淚痕,柔柔地問道“珠兒,你會不會怪叔嬸自作主張,讓你離開北地南下?”

    趙珍珠搖搖頭,低聲說道“珠兒不敢責怪叔叔嬸嬸。”

    不敢,意思是心里還是有些責怪……管道升嘆了口氣,說道“你心里,還記掛著賀家的二郎?”

    趙珍珠搖搖頭,沒有回答。

    十五歲時與賀家商議婚約,到現在已經二十歲了。

    賀家那邊沒了下文,這邊也沒了主事之人。這婚約還算不算數,誰也不清楚。

    可是家境衰敗如斯,以如今的身份,趙珍珠想正常嫁人,幾乎不可能。

    作為皇族之女,想要她的蒙古王公不少,卻只能是當作玩樂的對象,而不可能娶回去當正室。

    “你別怪葉李葉大人,此番南下,若婚事可成,也算了結一樁大事。郡公泉下有知,也當瞑目。”管道升輕聲安慰道。

    是啊……用自己的身子,來完成這些故宋大臣們的心願。

    在叔叔嬸嬸看來,這是件很值得做的事。畢竟說明自己這個孤弱的身子,還有可用的價值。可是卻沒人想過,自己願不願意。

    去引誘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一個被稱為“江南第一風流子”的浪蕩子弟,一個橫空出世的商業奇才。

    一個很可能給江南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男子!

    這樣的人,自己又該如何去吸引他、並控制住他?

    對于自己的相貌,趙珍珠還是有相當的自信,即便對方真的是一個招蜂惹蝶的風流子,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又能有見識過多少美貌女子。

    更何況是自己這樣一個外秀慧中、琴棋書畫皆通的佼人。

    但是,把身子當作武器,帶著目的去引誘一個年齡比自己還小的少年,這讓趙珍珠感覺到了深深的屈辱。

    只是這種苦楚,又能向何人訴說?

    從臨安到大都,從大都到上都,又從上都往大都投奔趙孟夫婦,不到二十年的時光,讓趙珍珠恍若度過了別人幾輩子的生活。

    趙珍珠也從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娃娃,被迫長成一個極度內向的老姑娘。整日間沉默寡言,所有心事也只能深埋于心底,不肯與人訴說。

    對此,管道升感同身受。因此對于她的緘口不語並未在意。

    畢竟讓一個二十歲的姑娘,主動南下尋找一個陌生男子,並力圖與其成親,說出去委實是件上不了台面之事。

    更何況還是一個身份曾經尊貴無比的郡主!

    月亮終于西沉于海面之上,整個世界似乎都陷入黑暗之中,只余海浪依然不急不緩地拍著海船。

    沒了月光,海船也不敢繼續夜行,靠向岸邊拋錨停駐。

    這是一艘負責漕運的船只。

    自隋煬帝開通了南北大運河之後,南方的糧食便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往北方。也讓北方人可以更專注于打仗。

    這是整個唐代,四處征伐的最大依仗。

    但是金兵佔據中原之後,南北大運河便斷了航運,一直至今也未能恢復。

    重新疏通大運河,雖然自忽必烈稱汗後便開始進行,卻也只是挖通了山東至大都的一些河段。以至于江南的糧食想要北運,極其艱難。

    從浙江出船,涉江入淮後,再由黃河逆流而上。至河南封丘的中灤旱站後,轉陸路車載牛馱運至淇門,重新裝船,入御河抵達直沽後,再溯白河抵達大都。

    糧食一路不僅要裝卸轉運三次,若遇風雨,便極為難行。

    但是海運,卻不需要考慮未能疏通的運河阻礙,其成本遠遠低于數次轉運的河陸聯運。

    宋國的投降,讓朝廷海上實力有了質的變化。

    至元十九年,故宋降將朱清與張造船六十艘,運糧四萬余石,首次從海道北上。雖然此次在海上飄蕩了幾個月時間,但是足以向世人證明,海運漕糧,是絕對可行之事。

    由此,海運數量逐年增加,到今年運糧已經達到了九十余萬石。

    從劉家港出發,過三沙、崇明後出海,入黑水洋,越過東海再繞山東半島進渤海灣,由直沽再溯白河直抵大都。

    這條海路,已經成為朝廷事實上的經濟命脈!

    為此,朝廷在戶籍之中,專門編定了船戶和海道梢水戶。船戶需為朝廷資財造船,以供海運。梢水戶則為朝廷出壯丁以充水手。

    二月開洋,自南往北,五月回來後復運夏糧,八月回。

    趙珍珠與管道升搭乘的,正是準備返回浙江的漕運海船。

    喜歡滅元1399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滅元1399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滅元1399》,方便以後閱讀滅元1399第394章 海上漕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滅元1399第394章 海上漕運並對滅元1399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