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將軍

第十二章 大案

類別︰ 作者︰落葉凋謝 本章︰第十二章 大案

    “李,你竟然敢為刺殺朝廷命官的人開脫,你還配為宗室嗎?”

    李嶼不想讓李再問下去,但形勢比人強。

    “呼!”

    李沒有理會李嶼,他伸出手抓向壓住薛錯的家奴。

    兩名家奴在措手不及下,被李推開。

    其他幾名家奴見李看向他們,畏懼李的氣勢,迫不得已松手。

    薛錯得以解脫。

    “他的話,當耳旁風即可。你可以盡言。”

    李伸出手,示意薛錯起身。

    薛錯錯愕,雖然他被里三層外三層的包圍,畢竟他行使的是刺殺官吏之事,李身份尊貴,竟然如此近距離與他接觸,還要扶他起身。

    他是果斷的人,咬了咬牙,抓住李的手起來。

    隨即用凶狠的目光瞪向範陵,嚇得範陵連連後退到右相府的家奴身邊。

    這一次,薛錯沒有沖動!

    機會已經錯失。

    在李氣度的感染下,薛錯告訴李前因後果。

    薛錯家住長安城東面的雲門鄉,是良家子。

    自幼家貧,听說在西域能建功立業,獲得財富。二十歲時,從軍安西。

    三年來,因多次斬敵,被任命為統領二百士兵的押官。

    本想再立功,獲得一些賞賜,就榮歸故里。

    但不久前,他突然收到家中的來信,自家三妹被活埋于墓中陪葬。

    薛錯的三妹,並非李想象中的賤籍,而是因為頗有姿色,被範陵的亡子,納為妾室。

    其他四名被活祭者為賤籍。

    得知親人的悲劇,薛錯立馬以回家探親為由,離開龜茲軍。

    回到長安後,薛錯多次想刺殺範陵,但範陵是京兆少尹,平時出入謹慎,帶著下屬的縣卒跟隨,這些縣卒可以明目張膽提刀挎劍,薛錯無法動手。

    今日範陵與李嶼相游,護衛的縣卒在曲江池外等待,讓被仇恨填胸的薛錯找到機會。

    他裝扮成看花馬的游俠接近,但他被仇恨蒙蔽雙眼,心浮氣躁,準備發起致命一擊的時候,疏忽了李嶼身邊身手不凡的家奴。

    “你有沒有向京兆府狀告範陵的罪行?”

    李得知經過後,問出至關重要的一點。

    “我阿爺得知京兆少尹是京兆尹的下屬後,到京兆府狀告。卻挨了一頓毒打,又被性命威脅。申冤無路,只能行刺。”薛錯回答李。

    “雖是下策。然匹夫一怒,血濺五步。你能做到的,也只有這樣了。”

    雖然為其妹的生命惋惜,又敬佩薛錯的舉動。卻不贊成他的行為。

    因為這種行徑,與李心中的秩序,有巨大的矛盾。

    “如果範陵得到報應,即便身死,亦可瞑目。”

    薛錯撲騰一聲,向李跪下。

    “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必跪我。符合道義,我不會坐視不理。”李將薛錯拉起。

    此時此刻,範陵面如死灰。

    他抓住李嶼的手,像抓住一根稻草一樣。

    但李嶼猛然甩開範陵的胳膊。

    此情此景,他束手無策。

    他在心中大罵範陵,無端端的用活人為亡子殉葬。他早夭的弟弟都沒有這種待遇,活該去死。

    李嶼有一些政治智慧,知道被李鬧大後,範陵必然要倒霉。

    見李嶼緘默不語,絕望的範陵,力氣像是被抽空一樣,一屁股坐在地上,臉色煞白。

    將近半個時辰後,萬年令鄭岩到來。

    他得到曲江池官吏的稟告,听說又涉及到兩個宰相的兒子,馬不停蹄的趕來。

    怎麼還是李!

    看到李後,鄭岩頭一陣痛。

    只是另一個主角換了,成李林甫的第五子,李嶼。

    鄭岩雖是開元名相張說的女婿,但他的“老泰山”已經死了十幾年了。

    俗話說,人走茶涼。

    現在張說的兒子張均、張�都要依靠李適之。

    他誰也不想得罪,也得罪不起。

    “聞刺客刺殺京兆少尹,刺客何在?”

    鄭岩向場上的賀知章、李白執禮後,開口詢問。

    本來他拜見範陵,但範陵此時癱坐在地,如喪妣考一樣,讓鄭岩一臉懵。

    “鄭縣令,他就是刺客。不過恕我直言,在萬年縣地界,京兆少尹為他的亡子殉葬五名活人,其中還有良家。你知不知情?”李拍著薛錯的肩膀,笑著詢問鄭岩。

    “什麼!”

    鄭岩陡然一驚。

    活人殉葬,自唐初以來,就沒再听說。就算是在漢代,這也是皇帝、王侯的特權。

    “我剛就任萬年令三個月,未听說這樣的事情。”

    鄭岩驚後,趕緊回復道,然後問旁邊的一名長得十分猥瑣的官吏︰“吉七,你知道這件事嗎?”

    “屬下並無耳聞。”

    這名叫吉溫的官吏不假思索地回復。

    听到吉七的稱呼。

    李眼眸變得深沉,緊盯著這名猥瑣男子。

    這是吉溫啊!

    李知道此時吉溫任職京兆府,沒想到是鄭岩的屬下,看穿著應該是萬年丞。

    李很想將吉溫斬除,但也知道,吉溫後面,是高力士。

    無緣無故,很難動他。

    性格陰詭的吉溫,也不是省油的燈。

    蕭炅在開元二十七年當過河西節度使,但被吐蕃大敗,李隆基一怒之下,罷免蕭炅軍權。

    幸虧李林甫為蕭炅說情,使蕭炅出任河南尹。

    在河南尹任上,蕭炅與權貴勾結,多行不法。被檢舉後,李隆基派遣監察御史到洛陽徹查蕭炅。

    監察御史听說新豐有個叫吉溫的縣丞,處理案子有一手,就指派他辦理此案。

    在審案過程中,吉溫下手狠毒,還上了大刑,弄得蕭炅遍體鱗傷。

    幸虧李林甫對蕭炅施以援手,使蕭炅再次逃脫一劫。

    加上蕭炅被張九齡以無學術為由,貶到岐州那一次,這是李林甫第三次撈蕭炅。

    並且說服李隆基,將蕭炅升任到刑部尚書,兼京兆尹。

    可見李林甫的滔天權勢。

    去年的時候,吉溫好不容易走關系從洛陽來到長安,擔任萬年丞。

    但沒過幾天,蕭炅就兼任京兆尹,成為吉溫上司的上司。

    照道理,蕭炅要把吉溫整死的。

    但吉溫一向多智,料定蕭炅會在高力士沒有當班的時候,到高力士府中,他提前一步來見高力士,討高力士歡心,並且高力士用“吉七”這種族中排名稱呼,表示親密。

    蕭炅在高力士府中,看到高力士與吉溫的關系,就有盡釋前嫌的心思。

    吉溫在離開高力士府後,又親自攜帶禮物拜見蕭炅,誠摯向蕭炅道歉,並表示當初是奉命行事,不敢違背國法。從今以後,洗心革面,效犬馬之勞。

    經此以後,蕭炅和吉溫,化干戈為玉帛。

    並且蕭炅見吉溫的能力,還準備提拔吉溫。

    李思考他所知道的事情,知道無法將火引到吉溫身上。

    他心想如果蕭炅被貶,吉溫會不會被李林甫這�“知己”發現。

    歷史上,是吉溫升任京兆府法曹後,被蕭炅推薦給李林甫。

    時間會在這兩年之內。

    “我欲出將入相,又何懼吉溫呢?步步為營,才是上策。”

    李自顧自地微微搖頭,暗暗想道。

    “鄭縣令剛到任,又忙于公事,不知也正常。再說京兆少尹也並非你來管。包庇之罪定不會落在你頭上。”

    摒棄心中念想,李話里有話地向鄭岩說道。

    他沒有用失察,而是用包庇。

    這件案子發生半年了,而蕭炅已經上任京兆尹一年。

    結合薛錯的說辭,蕭炅脫不了干系。

    看這一次李林甫怎麼把蕭炅保下來。

    鄭岩听到李的話後,松一口氣。

    又听到李說李適之將來,心中釋然。

    雖然他兩個大舅子與李林甫有隙,但他不想摻合在這種斗爭中。

    李一直在觀察吉溫的表情變化,看到吉溫皺起眉頭,他一定猜出自己的目的。

    可吉溫畢竟人微言輕,沒辦法多嘴。

    他的從父吉頊是武周宰相,高力士少年時,見過吉頊。所以高力士才會稱吉溫為“吉七”。

    吉溫知道自己在高力士心中份量,也僅僅是“故人之子”。

    況且曾經吉溫被太子文學薛嶷引薦給李隆基時,李隆基看到吉溫的猥瑣樣子,直言︰“是個不良人,我不用也。”

    很是傷吉溫的心!

    在被皇帝否認的情況下,能混到如今這個地步,殊為不易。

    正因為有此遭遇,吉溫才立下豪言︰“若遇知己,南山白額虎不足縛也。”

    他以為蕭炅是他的知己,現在看來,很可能不是。

    又過半個時辰,李適之帶著左相府的屬吏,終于來臨。

    眾人拜見李適之。

    剛回應免禮的李適之,就被李拉到一旁。

    按照以往,李適之是不可能來的。

    現在李展現天賦,又道“十萬火急”,使李適之慎重。

    “有這等事情?縱如此,若蕭炅推脫,加之李林甫阻攔,拿下蕭炅怕也不容易!”

    李適之听到李的闡述後,覺得這是一個時機,但並沒有絕對把握。

    把刑部尚書拿下,是最能彰顯李適之權威,打壓李林甫威望的事情。

    “被殉葬者父親曾到京兆府狀告京兆少尹,卻被打成重傷,說明蕭炅知道此事,有意包庇。以此彈劾蕭炅。只要父親闡述好範陵藐視皇權、活人殉葬之事。再找人彈劾蕭炅在河南所犯下的錯誤。蕭炅凶多吉少。”

    李知道,李隆基的大忌之一,就是藐視皇權。

    一旦犯下這樣的罪責,在李隆基心里已是罪加一等。

    “範陵亡子之墓,必須打開,得到驗證。我會通知刑部,等他們到來後,再掘開墳墓。”

    李適點了點頭。

    照道理,他身為宰相去挖人墳墓,會落人口舌。

    但李適之知道刑部之內,盡是李林甫的親信,蕭炅還是刑部尚書。

    當初李適之任刑部尚書的時候,就感受到里面盤根錯節,當時他不是宰相,無法肅清。

    他如果不去,鎮不住場子。

    “賀監、李翰林,第一次見面,卻如此草草,今事無常,讓你們見笑。等這件事情處理完畢,我必登門賠罪。”

    李向李白和賀知章道歉。

    “七郎鴻鵠志遠,自當高飛。”

    賀知章對李的手段驚嘆不已。在波詭雲譎的政壇中,也只有李這樣的人,才能立足。

    更關鍵的是,李才十六歲,就有如此成熟的心智。

    “來日方長。”

    李白灑脫,不拘一時。

    今日的見聞,雖然感慨,但並未影響李白的本心。

    李向賀知章、李白道別時,五兄李瑯偷偷溜走。

    裴晃、裴冑叔佷繼續看花馬。

    李則跟著李適之,前往長安城外的範陵族墓。

    薛錯刺殺官吏,終究有罪。只能先由鄭岩的手下押回萬年縣衙。

    李會說服李適之,讓身為龜茲押官的薛錯,罪減一等,不至死罪。

    已經站不起身的範陵,被李適之下令,強行抓到馬背上。

    李嶼捏緊拳頭,飛馬回平康坊,將此事稟告李林甫,請求李林甫決斷。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天將軍》,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天將軍第十二章 大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天將軍第十二章 大案並對大唐天將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