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萬福鴻的冰窖通過驗收。
四野莊靠近永安渠,冬季河邊上凍,采冰更方便。
況且莊子上許多產出,有了一個冰窖後,能保存更久的時間。
林婉婉估算時間,“等萬福鴻一二期工程結束,李師傅他們該忙著建火炕了。”
火炕的技術壁壘並不高,李君璞帶幾個護衛看過兩回,都能七七八八建出來。
說到底李匠人的工程隊,才是長安城手藝最好的,最受老百姓認可。
祝明月︰“沒事,除了幾個技術人員,其他都是力工。”
一般的火炕,用不上專門的技術人員。
段曉棠若有所思,暗自將這件事記下來。
各項菜肉準備妥當,放在的桌面兼灶台面上。
段曉棠毫不猶豫分派任務,“婉婉,雞肉放鹽水里泡十分鐘,再撈出來瀝干。”
林婉婉︰“鹽水配比多少?”
段曉棠甩出兩個字,“適量。”
林婉婉歪著嘴,她若是懂“適量”兩個字怎麼寫,就不會只會燒開水了。
到底在長安幾年歷練過有生活經驗,用小勺在木桶清水里放上三勺鹽,想想整整三只雞,又多放了兩勺。
其他三人一同動手,將菜蔬二次改刀,或摘豆角或調制玉米糊。
農家樂,圖的不就是一個自得其樂嗎。
段曉棠則將各種醬料按照固定比重,盛在空碗里,預備待會用來腌制雞肉。
趙瓔珞將泡發的木耳撕成小塊,“莊上在陰涼地方放幾截木干,時不時過去灑灑水,就能生出木耳。隔段時間摘一回再曬干,就是正宗的山貨。”
山珍海味不比地里種的菜蔬來得普通,這類東西說值錢也值錢,不值錢也不值錢,端看如何對待。
若舍得下力氣,雨後去山上勞累一回,運氣到了能摘好些;但若是遠離山林,只能花大錢買了。
戚蘭娘拿刀削土豆,“珍玉他們試過將山上的菌子移植到山下來,種在木屑和土渣中,可惜時靈時不靈。”
蘑菇種出來,還得看有毒沒毒,豬豬太貴,兔子太嬌弱,只能請雞鴨先吃了。
祝明月︰“慢慢試吧!”她不急著吃蘑菇。
以往家里的蘑菇都是外頭買的山貨,礙于從前各種菌子中毒的笑話听得太多,每次扔鍋里都慎之又慎。
林婉婉這個二把刀,可沒有點亮這方面技能。
人工種植的,至少品種和質量有保證。
雞塊清洗干淨並瀝干水分,段曉棠依次加入醬油、鹽、胡椒、姜片和蔥段,抓拌均勻腌制。
祝明月蹲在旁邊燒火,火還沒燒起來,先問道︰“大火小火?”
段曉棠︰“大火。”
待鍋燒熱,倒入豬油滑鍋,油七成熱時下入花椒,然後加入雞塊煸炒至出雞油,雞皮焦黃打卷。
段曉棠悠然地將干辣椒、八角、桂皮、草果和香葉炒香扔進去炒香,加入清水沒過雞塊。
三只雞的分量著實不小,哪怕段曉棠翻炒也要費一番力氣。
大鍋菜不是誰都能做,伙頭營的身材不是白來的,力氣小的壓根攪不動鍋。
大火燒開後調味,加入鹽、醬油、胡椒、陳醋和白糖。中小火繼續煮至雞肉七成熟,在加入各種配菜。
段曉棠將預先調制好干濕適中的玉米糊,圍著鍋沿邊上貼一圈玉米餅子,蓋上鍋蓋繼續燜煮。
鍋蓋是用幾塊木板拼合而成的圓形,中間做出一個把手,方便提放,放上去剛好合適。
林婉婉被各種香料醬料濃烈的味道一刺激,肚子差點唱起空城計,可憐巴巴問道︰“要等多久?”
段曉棠︰“一炷香,你先去玩點其他的。”
這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林婉婉將凳子挪過來坐下,雙手撐在台面上,“我就在這個等著。”
不知熬了多久,段曉棠總算揭開鍋蓋,一股撲鼻的香味直入鼻中,引得人食指大動,非得多干三碗飯不可。
段曉棠不急不緩地用鍋鏟先舀出兩大盆來,分給親隨和莊子管事,先前貼的餅子也全揭下來給他們,她們吃的重新貼。
就著食堂送來的米飯,幾人吃了個肚皮溜圓。
林婉婉哪怕再心系麻將,也只能站起來,“不行,我得出去走走。”
趙瓔珞︰“竟然覺得菜比肉好吃!”菜才幾個錢。
戚蘭娘︰“似乎是比盛在碗里的更好吃。”
鐵鍋炖段曉棠以前也做過,但都比不上今天守著鍋灶味道好。
林婉婉︰“這叫什麼,鍋氣?”
祝明月︰“熱氣。”冬天吃更妙。
林婉婉招呼道︰“走,出去走一圈。”
幾人成群結隊行走在莊子里,不自覺走到山腳下的豬圈附近。
哪怕時時注意豬圈衛生,但養豬注定味道不會太好。
程珍玉籌備中的新圈舍明年不會在這兒,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都怕帶毛的被一鍋端了。
故而達到一定規模就會分圈分舍,遠遠的分開。
幾人順著邊緣的位置走一圈,豬豬們各個膘肥體壯,發出幸福的哼哼唧唧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它們的日子多舒服呀,除了最後要挨一刀,其他時候快樂無邊,除了吃就是睡。
每天伙食花樣翻新,連春風得意樓和小吃街的泔水都落在它們嘴里。
所以養豬很有必要,能吃又能拉!
再往前走味道更淡些,兩間泥胚房搭一間草棚矗立其間,這里就是豬豬們的食堂了。
草棚里的物什簡單,小半柴火,兩口大灶再加一口大水缸。
豬豬們食欲旺盛,一鍋豬食只能管幾頭豬一頓,所以哪怕有其他食物補充,但熬豬食兩口鍋輪換,也得費去大半日時間。
紅薯連筐一塊扔水渠里,沖洗干淨上頭的泥土。再挑回來,個頭小的不用改刀,稍微大點的用刀切兩下。
這些紅薯都是淘汰下來,品相不佳的,最大不超過半個拳頭,拿來釀酒制粉都遭嫌棄,只能便宜豬豬。
工人將準備好的紅薯塊倒進鍋里,再將鍘好各種青菜瓜果一並倒下去。
這一鍋大雜燴食材準備好大半,蓋上鍋蓋添把火,靜待煮熟。
工人揭開旁邊另一口鍋,東西差不多煮熟了,從邊緣地方撈起一塊紅薯,先替豬豬們嘗嘗生熟,滾燙的煮紅薯的吹一吹才敢放進嘴里。
確定差不多了,從泥屋里拖出小半袋米糠,倒進鍋里,攪和幾下,蓋上鍋蓋繼續燜煮。
雖然知道眼前一鍋豬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幾人慶幸她們是吃飽了飯才來的。
喜歡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請大家收藏︰()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