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第583章 遼東故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一燈闌珊 本章︰第583章 遼東故事

    俞懷光和周陽夏接連審了好幾個將官,腦子越審越麻。

    楊胤磨刀霍霍向洛陽,或者說從黎陽到洛陽一帶,盡豎反旗。

    中原爛了!

    楊胤手下已聚集十幾萬大軍,不少朝廷官員,地方士族自帶資源投奔于他。

    這就是大吳權臣登高一呼的實力。

    別以為大軍攻打眼前這座營地輕松,實際就是個草台班子。

    民夫剛穿上盔甲不久,搭配少量的地方郡兵和將官。

    要真遇上正規軍,聯軍幾千人,沒有後勤支持,只有跑的份。

    段曉棠將事務交給尹金明和劉耿文,掀開帥帳的簾子,“兩位將軍,剛剛清點過,營中存糧大約夠五日。”

    俞懷光︰“世子和榮國公的先遣隊,約莫後日一早能到。”那也是沒多少輜重的。

    兩邊一匯合,再者俘虜也不可能全殺了,存糧只夠三四日。

    他們出發時攜帶十日干糧,鍋盔炒面早吃完了,只能啃列巴。

    俞懷光終于明白為何提到列巴時,右武衛的人會是那副表情。

    寧岩︰“周邊可有擁護朝廷的城池?”或許可以從那里獲取糧食。

    周陽夏常年在船上,被陽光照的麥色的臉,肉眼可見的垮下來,“沒有。”四遭皆反賊。

    該說楊胤蠱惑人心的手段登峰造極,還是中原百姓苦朝廷久矣?

    俞懷光︰“先將當前情況,匯總成文,呈報世子和榮國公。”

    然後他二人在斟酌,如何向遼東和長安匯報。

    自打啟程後,雷打不動地隔兩三天追在範成明孫安世後面給遼東發一封奏折。

    不管皇帝如何處置,態度首先得擺出來。

    俞懷光和周陽夏商量兩句,宣布道︰“就地扎營,等待同大軍匯合。”

    “糧食挑一挑,能做列巴的,都做列巴。”

    前軍剩的的干糧不多,何況人數更多,路上行程更久的中軍。

    他們在此扎營,也不是真的休息。而是以此為基地,攻擊周邊的小股叛軍,清出一片安全區域。

    相信消息很快就會傳到楊胤耳朵里。

    將視線轉向遼東,皇帝幾乎是以最快的時間知道黎陽叛亂的消息。

    總有忠臣義士不願從賊,一路順著糧道急往遼東報信。

    白雋與楊胤,一頭一尾把守糧道,結果受盡楊胤的氣。

    天氣、道路、民夫不足、土匪作亂……總能找到理由緩發糧草。

    大軍出征在外,糧食不足,竟要挨餓。

    兩人的嘴仗打到御前,白雋不是嘴皮子利索的人,楊胤有兄弟楊碩幫腔,兩人你來我往,斗得旗鼓相當。

    大事當前,皇帝在遼東前線,率領眾軍圍困遼東城,豈有差餓兵的道理。

    楊胤再是位高權重,也得為東征大事讓路,不停派使者去黎陽催促。

    白雋朝堂地方軍旅三個地方都混過,運送輜重糧秣的確是辛苦差事,但楊胤並非庸才,不可能連這點事都做的錯漏百出。

    久而久之,難免懷疑起楊胤的用意,東征失利對他有何好處?

    將皇帝困死在遼東,扶持新王繼位?

    那人選絕不是留守長安的趙王吳皓,況且還要解決一個大釘子——河間王吳嶺,性情固執認死理,焉能容忍楊胤禍亂朝堂。

    白雋心里留下一個模糊的猜測,不由得關注起遼東文武官員中楊胤一系的人馬。他處在糧道末端,交通要道,進出遼東的人口多從此地路過。

    自小就在高門貴族圈里混,人緣好交游廣闊,狐朋狗友一大堆。稍微留心一些,就能獲得無數消息。

    然後某一日發現,楊碩借醉酒,已經兩日未出門。

    白雋請了一位相熟的好友,再度下帖子邀請楊碩飲酒。卻被以“身體疲憊,無法再飲酒”的蹩腳理由推拒。

    無需再讓武藝高強的護衛夜入楊宅探訪,白雋已然確定,楊碩逃了。

    再看楊胤其他幾個隨軍,散在遼東各處的親兄弟堂兄弟、心腹手下,不約而同以各種理由不露面,醉酒、生病、受傷、出門打獵……

    白雋篤定楊胤將有大動作,即刻密報前線的皇帝。

    皇帝宣楊氏子弟前來御前效命,卻無一人應詔。

    密令左神武軍追擊楊氏兄弟,遙望已被圍困二十余日搖搖欲墜的遼東城,暗恨不已。卻無奈只能不動聲色將邊緣的軍隊往後撤。

    左神武軍乃是天子親軍,楊氏的子弟心腹未必能逃脫追捕。

    結果追到涿郡附近,被一直找各種理由徘徊在後,不上前線的左屯衛阻擊。

    左屯衛攻左神武軍,南衙軍打北衙軍,吳嶺的人攻擊皇帝的人……準確的說,是楊家的人攻打皇帝的人。

    白雋都不敢想,吳嶺知道這個消息會不會吐血。

    左屯衛在南衙多年被壓制,兵力不足兩萬,但到底比神武軍強些。

    最後楊家子弟,連帶左屯衛的牛家心腹,帶著三千精兵,一路向南逃亡。

    兩軍相接,還是在涿郡這樣的四方匯聚之地發生。

    交火雙方都不是籍籍無名之輩,要來歷有來歷,要資歷有資歷。

    事情一下被擺在台面上,引爆整個遼東地區的輿論。

    在黎陽事變之前,遼東方面就已經知道楊胤要反了。

    他要是不造反,單純搞個政變,至于把兄弟心腹一塊召走?

    皇帝原先想悄然班師,還留有一絲僥幸,能在事發之前攻下遼東城。

    可事已至此,徒留無用,只能下詔班師回朝,放棄唾手可得的遼東城。

    楊胤鎮守黎陽倉,把控糧道,原先時時緊縮糧食,導致遼東儲糧不豐。

    一旦發兵北上,封鎖南下通路,大軍只能活活餓死在遼東。

    一時之間,倉促撤軍,留下的軍資、器械、攻具積如丘山,狠狠給高句麗送了一波溫暖。

    兩三日後,黎陽事變的消息正式傳到皇帝和重臣的案頭。

    皇帝早已命左右翊衛先行南下平叛,左屯衛的根底所有人都清楚,不影響南衙的忠誠。

    同時悉派文武大臣奔赴各地鎮守,抵御楊胤。

    至于楊胤起兵的筏子,孫文宴失期謀反,在皇帝心中可信度極低。

    喜歡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請大家收藏︰()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方便以後閱讀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第583章 遼東故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第583章 遼東故事並對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