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們之前都有一種慣性思維,認為這去關中默認走延安府不從別的地方去,畢竟營中的弟兄多是延安府人和關中人,兩地之間的溝通也多是這幾條路,所以習慣性的將去關中的路默認這幾條路。
現在鄭彥夫這句話一說正好給大伙們提了個醒,這去關中的路多著呢,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呢!
王鐵摸著下巴饒有興趣的看著鄭彥夫說道︰“老鄭,你接著說下去!”
“是!”
鄭彥夫點了點後接著說道︰“掌盤子、諸位兄弟,我是西安府三原縣人,我知道的從慶陽府到西安府除了那幾條大路之後之外還有很多小路,這些山間小路多數都能供兩輪馬車行駛!”
“咱們從慶陽府去關中打糧的話,走這些山間小路也完全不用擔心搶來的糧食運不回去。”
說到這里鄭彥夫嘿嘿一笑道︰“當然啦,這些山路可能有些地方稍微要窄一點只能走走不能走人,不過大多數地段還是能通行兩輪馬車的。”
听完鄭彥夫這番話之後王鐵對身後的楊雄說道︰“取我輿圖來!”
“是!”
接著楊雄在帥帳之內翻王鐵的箱子找他的輿圖,帥帳內的周兵听到之後趕緊起身去將放在一邊的屏風給搬過來,其他人見狀也都上去搭把手。
過了一會楊雄將輿圖找了出來掛在這幅屏風上面,王鐵從帥案後面起身來到屏風前面看著輿圖研究起來,其他的弟兄也都圍了過來參觀。
這幅輿圖就是當年的那個老鄉送給他的軍事地圖,上面描繪的慶陽府到關中也就幾條路,這幾條路很明顯不可能有鄭彥夫所說的山間小路。
西安府和關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西安府是行政區劃,而關中則是一個地理概念,目前的陝西的行政區劃中西安府不僅囊括了整個關中平原,還包含了部分陝北地區。
慶陽府西南部的屬州寧州今慶陽寧縣)與西安府的屬州州今咸陽彬州市)接壤,慶陽府東南部的真寧縣今慶陽正寧縣)與西安府的三水縣今咸陽旬邑縣)接壤,西安府的這兩個州縣地理劃分上都不是關中平原。
不僅這兩個縣不屬于關中平原就連州南邊的永壽縣和三水縣以南的淳化縣也不屬于關中平原,這里從地理劃分上都屬于陝北高原地帶全都是山區。
所以鄭彥夫所說的從慶陽府去關中地區打糧目標自然是乾州、醴泉、涇陽、三原這幾個州縣了。出了高原山區的淳化縣往南離西安府的距離不到一百里,離西安府北面的護城河渭水不到八十里。
從慶陽府的寧州進入西安府的州,再往南經永壽或者去淳化這兩個地方進入關中肯定是不行的,因為西安府的州作為關中西北大門有一支守備營。
這支官軍可能在鐵營南下的時候不好對他們出手,但是鐵營滿載而歸的時候那就說不準了。所以走州這條路線肯定是行不通的只能換一條路。
那麼也就只能從慶陽府的真寧縣往南去三水縣,再從三水縣經淳化縣去往關中,這樣一來便可以避開州的這支官軍守備營的襲擊。
不過這條路線問題很大。從寧州到州有一條馬蓮河,這條河谷的大路非常寬敞適合部隊大規模行軍。但是從真寧縣到三水縣好像沒有官道可以走只能走山路。
雖然走三水縣沒有官軍的威脅,但這山路可就難走了,這萬一沒路的話那可就難辦了。
王鐵想著這鄭彥夫既然說有路可走那肯定他是知道路的,于是王鐵便問鄭彥夫道︰“老鄭啊!你既然說有路可走那你就指出來吧!”
“是!”
鄭彥夫說完便從人群後面走到屏風前面來,鄭彥夫指著地圖上三水縣的位置對大伙們說道︰“這說來也是湊巧,去年這個時候屬下在哭泉鎮被劉應遇那個狗賊埋伏把部隊給打散了,二爺就是在那一仗沒了。”
說到這里的時候鄭彥夫的語氣便有些悲傷了,畢竟跟著王二混了幾年多多少少有些感情的,王鐵听鄭彥夫提起王二也是一陣嘆息。
王鐵心想這多好一個人啊,可惜就是不長命,叫官軍給盯上了落的這麼一個悲慘的結局。
鄭彥夫感傷了一會之後接著說道︰“當時部隊打散之後我帶著一群弟兄到處亂竄,這一竄就竄到了三水縣北面的職田鎮這里,剛好在這里踫上了鄧梁這麼一個玩意。”
“後來我和鄧梁這麼一個玩意一塊從三水縣北上真寧縣,然後往東流動到中部縣,最後發現了廟梁山這麼一個好地方,于是便擱這里佔山為王,後來的事嘛我就不用多說了,大伙們也都知道。”
說完這些之後鄭彥夫看了看王鐵的這幅軍事地圖,在這幅地圖上面中部縣、真寧縣、三水縣這個三個縣也僅僅是標注了一個位置而已,其轄區內的點位並沒有標出來。
不過從這也可以看出來這三個縣境內並沒有關隘以及駐防的衛所和營兵部隊,畢竟這是軍事地圖,與軍事無關的內容肯定是不會標的。當然,這幅軍事地圖是三十多年的前,可能現在已經有所變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接著鄭彥夫回憶了一下之後便指著輿圖上說道︰“這從廟梁山出來到沮河河谷,先從河谷往西走,也就是往中部縣城的方向走,在沮河有條支流叫高台子溝,再沿著這高台子溝一直往西可以進入慶陽府真寧縣境內。”
“沿著這條路一直往西到一個叫瓦子坳的地方再往南走就是九龍河了,這段路程大概有個五十多里地,過了九龍河之後沿著河邊往西走到一個叫賈峪川的地方這段路大概十多里。”
“到了這個地方就要走山路了,沿著賈峪川一路往南走個十多里山路就到了米橋鄉,到了米橋鄉距離真寧縣城也就十里地的樣子。”
“從米橋鄉往東走經過真寧縣城到縣城以東五里處的張家嶺,到了此地之後又要開始走山路,斷斷續續往南走個十幾里的山路之後便到了四郎河。”
“渡過四郎河之後往南走便又要進山了,在一個叫三里梁的地方進山走山路,沿著山路一路往南走,走個大概十里山路之後有一個叫五頃垣的村子,從這個村子往東南方向鄉道走個五里左右便是湫頭鎮。”
“從湫頭鎮再往南走個四里山路便到了關家河邊上,渡過關家河便是三水縣境內了,沿著關家河河谷往東走二十多里到一個叫文家川的地方,從這個地方往南接著走二十里地就是職田鎮了。”
“從職田鎮往西南方向走個二三十里地就到了三水縣了!”
鄭彥夫說了這麼一大堆之後王經緯掰著指頭算了一下路程,算清楚之後王經緯對王鐵說道︰“大哥,我剛才算了一下,這從廟梁山到三水縣得有兩百多里地啊!”
王鐵听後點了點頭沒有說話,然後示意鄭彥夫接著說下去,鄭彥夫指著地圖上的涇陽縣說道︰“沿著這縣城南邊的三水河河谷一路往西南方向走個五六十里地就到了涇水河邊上。”
“從涇河河邊走個七八十里左右就到了淳化縣境內的西鳳山。”
說道這里鄭彥夫指向地圖上的西鳳山以及穿過西鳳山的涇河說道︰“涇河流經西鳳山這一段距離大概有個三十里左右,沿著河谷通過西鳳山之後就到了西安府的涇陽縣,這里便是關中平原!”
鄭彥夫說完這一大堆口舌都干了,旁邊的楊雄見狀拿著一個竹筒給鄭彥夫倒了一杯水,順便將王鐵泡著枸杞的杯子給端了過來。
在鄭彥夫喝水的時候王經緯算出來了總距離大概是多少︰“大哥,這從廟梁山往關中去大概得要走三四百里地,以咱們的行軍速度走山路的話得要個四五天的時間。”
王鐵點了點頭說道︰“嗯!這一來一回再加上打糧的時間最起碼得要個半個月左右。”
接著王鐵又問鄭彥夫道︰“老鄭,你既然給我出這個主意,那肯定是有目標了吧?!”
鄭彥夫听後趕緊將水杯遞給邊上楊雄,然後指著地圖上涇陽縣的位置說道︰“掌盤子,您是白水人,您那邊可能沒見過幾座秦王的王莊,但我們三原、涇陽這一片可到處都是秦王府的莊子!”
听到鄭彥夫這話之後王鐵仔細的回憶了一下,在他原身殘存的記憶之中好像是听人說過白水縣有王莊,不過原身並沒有見過,白水縣雖然也屬于關中平原但是一個窮縣,自然秦王是看不上這里的薄田。
鄭彥夫接著講道︰“在這涇陽縣屬下知道的王莊就有三個,遠的不說,從西鳳山一出來沿著涇河往南不到十五地處一個玉橋村的地方就有一個王莊!”
“這座王莊管著涇陽縣境內的涇河兩岸幾萬畝的水田啊!”
“掌盤子您想想看,這幾萬畝水田這一年得收多少麥子!”
“關中的水田一畝地豐年的話能打兩石麥子,就算是災年不下雨靠著涇河的灌溉一年也有個一石多的收成,這王莊可是一粒糧食的稅都不交,打下來的糧食除了分點口糧給佃戶之外其他全是秦王的!”
“屬下估摸著這個王莊里面少說也有個兩萬石糧食!”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