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宮之中,劉協端坐,而吉平則慷慨陳詞!
“陛下!呂布大軍壓境,隨時都有可能大軍南下!”
“朝廷兵馬,也都在河南之地進行布防。”
“現如今許都防御,根本沒有多少人手。”
“此乃千載不遇之良機,一旦錯過,恐怕追悔莫及啊!”
曹家父子雖然專斷朝政,可朝廷之中畢竟還有一波人馬願意效忠皇帝。
只不過他們身份所限,不敢私自入宮跟劉協密會。
吉平頂著太醫令的名頭,出入宮中更加自由。
所以很多時候,忠于劉協的官員都是讓他為傳聲筒。
看到吉平雙眼之中滿含期望,似乎只要自己一點頭,立馬就能拿下曹氏父子重掌朝廷大權。
劉協忍不住嘆息道︰“吉卿到底是忠于朝廷,還是忠于朕?”
吉平一愣神,然後滿臉不解道︰“陛下此言何意?”
劉協開口道︰“楚軍幾十萬橫陳冀州,隨時可能渡河南下。”
“朝廷兵馬雖然全力布防,卻也很難再演當年官渡之局!”
“如果楚軍渡河不成,朝廷方面還能繼續抗衡。”
“朕雖然有名無實,卻也能夠在皇宮之中安安穩穩!”
“可萬一楚軍渡河成功,吉卿以為,呂布會如何待朕?”
吉平神色激動道︰“呂布此人雖然行事狂悖,可陛下乃大漢天子!”
“只要您能重掌大權,大不了直接承認他楚王名爵就是了!”
“難不成,呂布還敢以下犯上?”
四百年大漢,皇權思維早已經深入人心!
前漢傾頹之時,王莽這麼大的權力,都不敢對漢平帝直接下手!
靈帝駕崩之後,董卓權傾朝野又如何?
毒殺劉辯之後,還不是要重新把劉協扶上皇位?
所以在吉平等人看來,呂布再厲害,他也是大漢臣子!
畢竟楚王名爵,還沒有徹底跳出朝廷體系!
看到吉平居然這般天真,劉協忍不住苦笑道。
“吉卿,呂布已經不是當年的呂布了,朕也不是當年的小皇帝。”
“如果朝廷大軍不敗,無論曹操當權還是曹丕當權。”
“朕在這許都城中,都能當個有名無實的大漢天子。”
“可一旦楚軍攻破許都,朕是生是死,不過只在呂布一句話而已。”
略一停頓之後,劉協盯著吉平繼續道。
“如果吉卿忠于大漢,那就想辦法拉攏朝廷大臣發動叛亂。”
“頂多我們和曹家父子,一起同歸于盡罷了。”
“可若是吉卿忠于朕,那就老老實實靜觀其變。”
“無論如何,絕不能在此時橫生事端,讓許都不穩!”
劉協對于曹操感情如何?愛恨交織!
當年朝廷東遷之時,皇帝和百官全都是食不果腹,差點餓死!
若不是曹操派人迎駕許都,說不定劉協早死了!
可到了許都之後,曹操徹底掌控朝廷大權!
曾經的大漢天子,也徹底淪為傀儡!
從建安元年到如今,劉協對曹操一直心思復雜!
前些年的時候,他也確實想要奪回大權重掌朝政。
甚至不惜以血為書,親手寫下衣帶詔!
可自從上次奪權失敗,他就愈發隱忍,一直在重新等待時機!
然而等著等著,誰也沒想到呂布居然有席卷天下之勢!
所以此時此刻,劉協只能滿懷無奈繼續跟曹家父子綁在一起!
就算曹操即將身死,曹丕掌握大權,他也不敢篡位。
因為曹丕一旦如此,朝廷官員和大軍,立馬就能趁機反叛。
可呂布這邊呢?真要讓他奪了天下,一個楚王名爵哪夠封賞的?
深宮獨坐十七年,劉協對于很多事情,早已看的通透!
听罷劉協此言,吉平神色復雜道。
“可將來若有一日,呂布真的兵臨城下,甚至打破許都。”
“陛下又當,如何自處?”
劉協神色坦然道︰“呂布當年稱王之時,曾經三辭三讓。”
“如果他還念著當年舊情,或許會走禪讓之法,讓朕安度余生。”
“可若是他想斬草除根,許都城破之日,就是朕駕崩之時!”
“但無論如何,天下之局,已經不是朕所能左右了。”
劉協現在,本來就是騎虎難下的局面。
如果真的听從吉平等人的建議,在許都發動奪權之戰。
就算成功了,那也是要對上呂布!
可萬一不成,估計曹丕這邊就要直接下死手了!
頂多對外宣稱皇帝暴斃,隨便扶個皇子重新登基!
話又說回來,只要劉協自己不妄動。
曹丕這邊,肯定不敢在內憂外患之時對他下手。
而呂布將來就算奪了天下,也很有可能會給自己一個體面的結局~!
所以劉協問吉平,到底是忠于漢室還是忠于皇帝?
如果忠于漢室,那就是逼著皇帝主動送死!
如果忠于皇帝,那就老老實實什麼都不做。
反正天下大局,且看曹家父子跟呂布如何爭鋒就是了!
吉平雙目含淚,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陛下,陛下啊!嗚嗚嗚嗚!”
“四百年大漢,難道就真的,回天無力了?”
劉協負手而立,神色平靜道。
“自打兄長身故,朕被迫登基之後。”
“這天下時局,就沒有一天是朕說了算。”
“此時還想重掌大權,不過是痴心妄想罷了!”
“既然如此,倒不如隨波逐流,也不必牽連無辜!”
“吉卿,此番出宮之後,你務必說服他們不可主動生事!”
許都這地方,被曹家父子掌控十幾年了!
想在他們眼皮底下動手,不過是自己找死罷了!
真要爆發,劉協或許不會死。
可參與進來的朝中官員,有一個算一個,不可能有活口!
劉協不願意趁機奪權,一是不想讓自己身處險境。
至于其二,也是不忍看著那些忠于大漢的臣子,去白白犧牲!
皇帝都已經說的這麼明白了,吉平也只能老老實實听令而已。
好不容易穩定好情緒,這才出了宮門去通報其余人等。
建安十七年,八月初五,鄴城。
徐庶和趙雲一路奔波,終于從遼東之地趕回冀州!
鮮卑殘部,已經被張遼帶兵徹底收拾了。
高句麗大軍精銳盡遷,再加上太史慈坐鎮一方。
所以他們這兩方勢力,已經不可能再對楚軍造成任何影響!
再加上入秋之後暑氣漸消,渡河之戰,也終于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