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鴻臚崔玄策?區區高句麗不過數十萬百姓,幾郡之地罷了!”
“這麼點實力,居然還設有鴻臚寺?”
“這個所謂的大鴻臚,是不是假冒的?”
太史慈還未開口,甘寧率先調笑起來!
斥候隊長臉色一紅,然後抱拳道。
“屬下之前也未曾見過高句麗官員印信,所以確實不知真假!”
太史慈笑道︰“高句麗國中,確實有鴻臚寺衙門。”
“而這個崔玄策雖未謀面,卻也听說過他的職位。”
“所以此人前來,應該不是假冒的。”
“不過此時局面,咱們是否要見?”
太史慈坐鎮遼東好幾個月,對于高句麗國中一些基本情報當然知曉。
趙雲抱拳道︰“敵軍使者前來,多半是為了摸清我軍出兵之目的。”
“末將以為,咱們不妨見上一面。”
“如果這個崔玄策,能夠說服高句麗國王主動出糧以避禍。”
“其實我軍,也未必就要大戰一場。”
“當然,若是敵軍不願意出糧,咱們就按原計劃向前動兵即可!”
楚軍東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搞糧食賑濟冀州災民。
如果能夠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當然沒必要繼續大動干戈。
反正打高句麗,也不必急于一時。
甘寧開口道︰“怕就怕敵軍使者,是為了故意迷惑我軍啊。”
“如果高延武一邊讓崔玄策跟我們瞎扯拖延時間,一邊又在丸都城加固城防全力準備。”
“等到我軍兵臨城下之時,豈不是更難進攻?”
冀州那邊災民太多了,所以這次大軍東進,至少需要幾十萬石糧食!
如果三千石五千石,只要嚇唬一下崔玄策。
或許高延武那邊為了避禍,也就老老實實認了!
可一下索求這麼多,恐怕高句麗人根本不可能答應!
既然如此,所謂談判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太史慈對斥候隊長開口道︰“敵軍目前,在如何布兵?”
斥候隊長抱拳道︰“前方斥候最新探報,敵軍主力一分為二。”
“其中一部分,在丸都城內加固城防準備死守。”
“另外一部分主動向前,似乎想要在河水對岸設伏!”
太史慈沉思片刻道︰“如果我軍主力全速向前,能否趕在敵軍布防之前,先行渡河?”
斥候隊長搖頭道︰“恐怕不行,畢竟敵軍距離大河太近了。”
“就算咱們全力行進,也沒辦法提前渡河!”
太史慈點頭道︰“既如此,就把崔玄策帶上來吧!”
敵軍這個打算,明顯是準備兩段阻擊。
一道阻擊,就放在前方大河對岸,全力阻擋本部大軍渡河而東。
第二道阻擊,就是依托丸都城全力固守。
既然本部大軍沒辦法迅速渡河,崔玄策耽誤一點時間倒也無妨了!
無論成與不成,至少能夠嚇唬一下敵軍!
听到太史慈吩咐,斥候隊長立即抱拳領命前去帶人。
片刻之後,崔玄策被帶入中軍大帳之中。
看到前方三人列坐,崔玄策立馬對著坐在中間的太史慈拱手道。
“高句麗大鴻臚崔玄策,奉我王之命見過太史將軍!”
太史慈開口道︰“你認識本將?”
崔玄策強自鎮定道︰“外臣並不認識將軍,不過之前听說楚王殿下,以將軍帶兵鎮守遼東。”
“所以此時斗膽,才有如此猜測!”
太史慈調派斥候,去打探遼東周邊各方勢力。
高句麗這邊,當然也不會對遼東變局無動于衷。
從公孫康投降楚國開始,高句麗斥候就在全力打探遼東一舉一動了。
所以崔玄策雖然沒見過太史慈,卻也能猜到。
看到太史慈不置可否,崔玄策鼓起勇氣繼續道。
“自從公孫太守投降楚王之後,遼東和我們之間,一直相安無事。”
“不知太史將軍此番帶兵前來,所為何事?”
當初曹操為了拉攏公孫康,曾經代表朝廷封他為燕王。
但是楚國上下,並不認同這一點。
而崔玄策此時開口,稱呼公孫康為遼東太守而不是燕王。
這也是在變相示弱,表示高句麗支持楚王呂布!
太史慈沉聲道︰“遼東之地,現如今已經盡歸于楚王殿下。”
“所以遼東之民,也是我們楚國百姓。”
“這段時間以來,咱們雙方確實相安無事。”
“可前推十幾年,高句麗人趁著中原之地局勢混亂。”
“動不動就調兵向前,主動殺入遼東郡和樂浪郡等地。”
“我遼東百姓震蕩不安,損失慘重之事,又該怎麼算?”
崔玄策倒是聰明,一下就把高句麗之前主動入侵的事情一推三五六。
但是太史慈這會兒為了往下扯,只能重搬舊事。
听到太史慈此言,崔玄策立即叫屈。
“太史將軍明鑒啊,之前公孫父子坐鎮遼東之時。”
“跟我們高句麗之間,一直都是互相攻伐!”
“我軍出兵遼東和樂浪,也只是為了進行反擊而已。”
“畢竟二王之爭時,公孫度手下大軍,都殺到我們國都了!”
“而且話說回來,當初公孫父子竊據遼東之時,不是跟楚王殿下也打過仗?”
“所以我們高句麗,一直都是唯楚王殿下馬首是瞻啊!”
听到崔玄策此言,甘寧一下瞪大雙眼,就連趙雲也多看了幾下!
到底是大鴻臚啊,沒點口才還真不行!
從什麼時候開始,高句麗人這麼配合楚王殿下了?
太史慈冷聲道︰“荒謬!你們高句麗人當初屠殺遼東百姓之時,為何不遣人去往中原之地,問一問楚王殿下意見如何?”
崔玄策拱手道︰“當此之時,遼東距離中原實在太遠了!”
“再加上公孫父子坐斷一方,我王縱然有心,也無法實現啊!”
“而且話說回來,這都十幾年過去了。”
“彼時遼東之民,還不歸屬于楚王殿下。”
“所以我們高句麗人,只是跟公孫父子有仇!”
“現如今遼東之地既然是楚王當政,我王當然不敢再有所不敬!”
反正公孫度和公孫康是壞蛋,高句麗當初奮起反擊,也是迫于無奈!
至于遼東百姓,這都十幾年前的事情了,既往不咎啊!
太史慈搖頭道︰“春秋古制,天子七廟,諸侯五廟。”
“楚王殿下如今貴位一方諸侯,可以上立五世宗廟,下復五代之仇!”
“當初你們攻打遼東,到如今才不過十幾年而已。”
“五代之內,楚王殿下隨時可以發兵。”
“為遼東之地的楚國百姓,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