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三嬸來講,李劍�到底有多有錢或者說富裕到什麼程度她是沒什麼概念的。
這個人的確沒念過書,熱衷于沒事在家扯閑篇,淨聊些有的沒的,和大娘比,沒有當大嫂的格局,能照顧到老人的情緒孩子的冷暖,和趙女士比,又缺乏了一些冒險精神,到了陌生的環境又失去了張嘴就來的優勢。
李劍�跟她說的自身的兩個優勢其實只能算一個半,做衣服是真的擅長,打眼一看就知道這人做件衣服需要多少布料,手扎一比劃就知道這塊布料是多少尺寸。
趙女士那手藝,一到大件的時候就得低眉順眼的請三嬸出山,畢竟她要是真敢把衣服鋦起來,奶奶真敢夸她鋦的不錯。
為啥不說小件?
因為小件穿在里面,就算針腳之間都漏風了,影響也不是特別大,只要不裂開露了肉就算是成功的。
但是三嬸的膽子是真的不咋行,在村里爺爺是書記婆婆又厲害大伯子小叔子一大堆,到哪她都不怕,說話有底氣,要是趕個集啥的就容易露怯了,因為外面的人吵架也是真不給她面子。
而在家里臉皮也是真的厚,奶奶不打兒媳婦,手指頭都不踫,這麼多年挨罵能忍住,還能嬉皮笑臉的,一般人也做不到。
挨罵的時候低眉順眼,轉頭沒多久就能把因為啥挨罵給忘了。
錢對她來說,幾百塊是大錢,上千塊就是很大的錢,要是幾萬塊那應該就是超級富豪了,李劍�可能就有好幾萬塊,要不然自家的三個孩子不能供得起念書還能出國念書。
因為參考標準就是村里上學,不要錢,初中的學費也就是幾塊錢一個學期就夠了。
因為她嘴上容易禿嚕,家里基本上是不會當著她的面說一些這個那個的,這就造成了她和家里大多數人有個巨大的信息差。
至于惦記著讓李劍�管他的寶貝兒子到結婚生子,相信也想過,但也明白倆人嚴格來說是堂兄弟,李劍�有好幾個孩子呢,應該不會管建安啥的。
見恩見顏兩個對她來說,不是那麼重要,甚至遠沒有兒子重要,要不是爺爺奶奶不讓,她也能啥事兒都指使見恩去干,她屁股一沉就能當老太君,指使著七八歲的見恩團團轉。
然後被奶奶一頓好罵之後又收斂下來。
就像當初分家不分伙,主要還是大伯和李厚欽兩家堅持跟爺奶一起吃飯,她就盲從,也一起吃了,當然也有很大原因是因為家里只有一口大鍋了,沒得選。
經過二十余年的修正和沉澱,三嬸其實已經完成了一輪又一輪的邏輯自洽,至少在順嘴胡咧咧這方面也是差不多能把住門了。
李劍�更是理解,爺奶對于這個老兒子一家的擔心,老大家雖然沒那麼有錢,但是大伯有退休金,大哥大嫂兩個又是孝順的,大姐二姐也都不差,尤其是早就看出來李劍�把食品廠的事兒早早的交給大姐,就是一條後路。
二姐那邊更不用說,以高齡的身份,硬生生的給攆到國外去念了回書,將來也是差不了。
剩下的這個,到政策好的時候發現就自己家窮的要尿血,心態容易崩。
所以看三嬸猶猶豫豫的,說到正經事就沒了主意才熱心的罵幾句。
飯都喂嘴里了不知道嚼,老太太心里覺得肯定是當初瞎了眼,找了個這麼不知輕重的當兒媳婦。
三嬸也反應了過來。
“那我試試?家里也有縫紉機,就是好料子不好買,得用票,你三叔倒是發點票,做買賣不夠吧?”
“料子的事你不用擔心,我幫你搞定,你也不用非要回家去做衣服,村里才幾個人,公社里十天半個月的也不一定能賣出去一件衣服。
你就先留在京城,這地方人多,領工資的人也多,花錢買衣服跟花錢買早餐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一個便宜,一個稍微貴那麼一丟丟。
等你慢慢看看真有人願意買你做的衣服之後,咱們再說別的。”
“那你三叔就不管了?”
“他都多大歲數了,你還想把他栓褲腰上?”
又挨了一嘴,三嬸臉笑的跟荷花似的,跟奶奶耍了一賤,惡心的老太太一個哆嗦,起身就不管她了。
“行了三嬸,你好好琢磨琢磨,我這剛回來,白天又跑了大半天了,先歇著,你要是想好了有哪些問題,到時候再問我。”
打發三嬸去歇著,李劍�抱著立夏尾隨到了奶奶的房間。
“不怕你三嬸惹禍了?”
“做點小買賣能惹啥禍,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嘛!”
“你到底咋想的?”
“先讓三嬸嘗到甜頭,然後劍霜不是在香島有服裝的廠子嘛,讓她們三姐妹合伙出資,然後投資三嬸,在老家辦個廠子。
這買賣肯定是掙錢的,到時候既能讓鄉親們有工資掙,還能帶著三嬸發點財。
以我三嬸的腦子,見恩見顏她們的嫁妝她肯定是不會多給啥的,好東西都得留給建安,雖然她也沒有啥好東西。
這樣一來,兩個丫頭也算在她娘的手里拿到了些嫁妝,見恩她們可能不在乎,但要是三嬸到時候真一毛不拔,心里也難免有疙瘩。
劍霜那邊服裝廠有技術、有設計師、有機器,搭著她,就算是再在老家張羅個廠子也是啥也不缺。
到時候再讓那邊過來幾個人當廠長管運營,三嬸就算再差勁也不耽誤賺錢。”
奶奶點了點頭,準備的倒是充分。
“那得用不少人吧,不算資本主義?”
“要是自己人,超過8個人就算,但是合資,尤其是香島的投資,那就不算。”
“那你三嬸不當廠長,她能樂意?”
“這個不難辦,廠子也不急著開,先讓她在京城見識一下服裝生意真的能賺錢,新街口那邊我有鋪子,到時候先讓她小打小鬧的自己折騰,有個一年半載的咋也能摸清這里面的門道。
至于我三叔,反正也是混日子,不行就讓他先請個長假,過來幫我三嬸忙活忙活。
我三嬸這人,錢上的事得循序漸進,一下子掙的多了容易飄起來。
就算是將來三個丫頭投資她,也是投資他們夫妻倆,而且比例也不能太高,有個一成兩成的就行。”
“行,你都琢磨透了,也省的我這麼大歲數總罵他們了,他們見識短,掙太多錢不是好事。”
“所以慢慢來嘛,不急于一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