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把小妍帶到京大,趙小虎點頭哈腰的放行。
這貨現在看到李劍�也好,看到車牌也好那屁股繃的緊緊的。
小妍一身穿的比較優雅,米白色長款羊絨風衣外套,配上黛青色的圍巾,頭頂米白色鐘型羊絨帽,腳踩一雙冬季短款皮鞋。
身後謝蘭英一襲黑色風衣,束著馬尾,板著臉,眼珠子左掃右掃。
而身側的李劍�就顯得比較普通了,臃腫的棉衣棉褲,腳踩著一雙布棉鞋,要不是身材修長,肯定跟個包子似的。
身上隨身的挎包更顯得土氣了許多,不過對于李劍�來說這是重要道具,得背著。
尤其是頭頂的解放帽,在離家之前總覺得少點什麼,戴上之後就顯得和自己的裝束比較吻合了。
仨人這麼在校園里一走,很明顯就能得出這男的跟這女的不是一家的感覺,尤其是小妍的身高比李劍�還要矮好多,更有叔叔帶佷女的錯覺。
在黑綠灰的世界里突然的一抹米白色,讓很多大棉襖配紅綠圍巾的工農兵學員感到驚艷。
林助理在門口迎接,李劍�就把小妍交給了他。
“這位是林助理,今天的行程你就听他安排吧,我就不參與了。
要是聊的快,就讓小謝送你回回去,車鑰匙在她那里。”
小妍習慣性的仰頭跟李劍�告別,由于距離比較近,帽子險些讓她給晃掉了,被李劍�一把給按了回去。
“要優雅!”
“嗯!”
“有勞林助理了!”
目送他們進門,李劍�回經濟系,先得把教材翻譯翻譯,李劍�的速度比較快,質量也好,算是擔了重要角色。
系里也有其他人在加班加點的翻譯,李劍�還要負責一部分校稿的工作,相比于編寫講義來說,這份工作目前來說還比較合適。
編寫講義反而因為無法準確界定目前的開放程度而顯得自己用處不大,老陳和老張他們看了李劍�劃定的內容紛紛搖頭說這些內容不宜出現在目前的課程中,遂放棄了讓李劍�參與編寫。
目前的這個階段,正直正確比什麼都重要。
辦公室里四張桌子,用書架隔開,實際上是和範教授共用一間辦公室,而那兩張桌子是給四個助教準備的。
李劍�雖然級別給的高,但是人畢竟年輕,所以有限的助教資源里並沒有給指定人,兩個助教的名額到現在還在空置狀態。
而範教授的助教姓張,是為數不多的工農兵學員里選出來的助教。
不是李劍�對工農兵學員帶有有色眼鏡,實際上有很多人報名了助教的選拔,但結果十分不理想,論日常表現,這些家伙都很優秀,是合格的青年才俊。
但是論業務能力,那就沒得說了,比如作為優秀學員,丫看不懂西方經濟學文獻,不懂計量經濟學、外語能力僅限于日常的哈嘍雷海斌斗,更別提專業文獻閱讀和翻譯,甚至還有人沒有經濟學基礎。
比如老陳的三個助教,最年輕的29歲,最老的42歲,剛有個機關的干部是37歲,沒有經濟學基礎的就是這位干部,只用他來對接計委的調研項目。
所以這個時候的高校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教授知識,在應用層面上也幫助相關部門解決了很多實際性的問題。
真實的情況是挺忙的。
而在十年前,正教授的辦公室一般是兩人間,也就是一個教授帶一到兩個助教的結構,但現在辦公資源也是緊張,大家就要擠一擠了。
副教授、講師、行政人員每降一個級別,房間里就要多出兩個人來。
比如講師是8到10人間,行政人員就是12人以及以上的大開間,甚至有臨時板房加軍用帳篷湊合的房間。
也不光說捐建的範圍涉及到辦公樓,現在京大全年的建設資金確實十分有限,而在領導的眼中,好鋼得用到刀刃上,緊著實驗室和教學樓優先才是正經事。
範教授的助教年齡也不小,看上去有30多歲的樣子,倒是沒有工農兵學員那樣的趾高氣昂把脖子耿耿著,對李劍�也是很客氣。
“張老師,烤白薯呢? ,這味兒,香的很!”
“是啊李教授,等烤好了嘗嘗,我偷摸換的,也能餓!”
李劍�笑呵呵的從自己的挎包里掏出來幾個紅心的大紅薯,放到了爐子上。
“不嘗你那個,白薯噎人,一會兒你嘗嘗我這個,紅心的,比京白薯要甜。”
沒錯,大多數的辦公室都有這麼個爐子,燒煤塊或者蜂窩煤的都有,但煤的供應量非常少,比如蜂窩煤每天每人就兩塊,如果是煤的話就是16公斤,但後勤的煤塊也不多,更多的是煤矸石或者煤面子,燃燒值極低。
京大的建築里,種類也多,比如54年阿毛援建的辦公樓就有暖氣,六七十年代建的筒子樓就半暖半煤爐,老校舍就是沒有暖氣,只有煤爐子。
有暖氣的也別得意,距離鍋爐房300米內的建築就能做到有效供暖,超過這個範圍就是個擺設,甚至會拉低房間內的溫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而在剛剛過去的12月,經濟系資料室因為煙囪倒灌導致了3人煤氣中毒,這一個月來全校正在做煤爐改造,加裝了排氣鐵皮,導致成本飆升了78,這個數字是經濟系的教授們在改造完成之後當做課題給工農兵學員們的一個小實驗計算得出的。
主要耗材是鑄鐵煤爐,18元一台,每五年可以更換一台,如果提前壞了不能用但還想取暖那就自己購買。
蜂窩煤,2毛4每塊,每人每天兩塊。
煙囪的鐵皮管8毛錢每節,但需要自費購買,而在黑市,一節鐵皮煙囪的價格是23元,充分體現了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程度。
由于加長了煙囪防止室內一氧化碳中毒和煙倒灌,不但導致了成本的上升,煙囪效應也導致了燃料燃燒速度的加劇,煤更不經用了,但供應量並沒有增加。
所以鑄鐵爐子下面的風口一般都開的很小,來保證燃料能夠長時間的燃燒。
還有在窗縫處懸掛濕毛巾來預警一氧化碳濃度,如果毛巾變干了,趕緊通風,人也出去呼吸一陣子新鮮空氣,防止中毒。
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辦公室的溫度在燒的猛的時候能到十四五度,而如果辦公室沒人或者忘記添煤或者燃料耗盡的時候,那外面多少度,室內基本就多少度。
比如鋼筆水經常就被凍住,解決辦法除了用的時候哈氣、手捂,就是在爐子燒的時候把墨水瓶放到爐子跟前來,人還得注意著,別把那小玩意一腳給踢碎了。
喜歡重回60年代不遺憾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回60年代不遺憾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