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歷4124 年,張玉汝即將迎來他的21 歲生日。
或許是生日臨近,又或是最近生活還算平穩的緣故,張玉汝找了塊安靜的地方,思緒不受控制地飄遠,陷入了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之中。
回溯到上古時期,那時沒有操控元素的能力者,也沒有動輒毀滅城市的異獸,沒有邪教帶來的硝煙與恐慌。
在那個相對平和的時代,像張玉汝這個年紀的年輕人,眼眸里應該還帶著幾分清澈的愚蠢。
他們為一場籃球賽歡呼,為心儀對象的一個微笑臉紅,對未來充滿懵懂憧憬。
如果張玉汝生活在那個時代的話,他或許能像正常人一樣,沿著既定的生活軌跡前行。
現在的他或許會坐在大學校園的草坪上,一邊享受著溫暖的陽光,一邊思考著畢業論文與畢業實習。
當然了,不能排除張玉汝攻讀大學專科的可能性。
如果是那樣的話,他應該會在專科院校里和室友們熬夜開黑,為了考試臨時抱佛腳。
而在爽玩了三年之後,他大概率會為找工作愁眉不展,畢竟帶專想找個說的過去的工作,還是相當有難度的。
在那個時代,學歷貶值的速度令人咋舌。
本科不如狗,碩士滿地走,帶專更是被剝奪人類身份,屬實是有些離譜。
張玉汝絕對不是無端猜測,對于這種事情,他是有證據的。
在歷史知識的浩瀚海洋面前,張玉汝就像一位虔誠的探索者,痴迷不已。
他不僅熱愛歷史,更養成了收集、研讀各類歷史資料的習慣,仿佛那些泛黃的紙張與跳動的電子文檔,都能引領他穿越時空,觸摸往昔的溫度。
在張玉汝所處的神州國,許多遺留下來的歷史資料,因涉及國家機密,被層層安保措施嚴密封存,一般不會對外開放。
盡管張玉汝多次嘗試申請查閱,均以失敗告終,但對歷史的熱愛,讓他沒有輕言放棄。
他將目光投向了那些相對不那麼“重要”的歷史材料,試圖從中挖掘出別樣的歷史脈絡。
張玉汝一頭扎進這些獨特的資料堆里,日記、瀏覽器記錄等都成為了他探秘歷史的窗口。
然而,在閱讀過程中,他發現日記與瀏覽器記錄,雖然同屬個人記錄,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他翻開一些人的瀏覽器記錄時,張玉汝幼小的心靈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那里面記載的內容,超出了他的認知,某些人獨特的xp簡直荒誕離奇,是那種一旦說出口,就無法通過審查的內容。
對于那時內心相對單純、沒有那麼多復雜的想法的張玉汝而言,這些信息宛如一顆重磅炸彈,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太怪了,再看一眼。”
這句話精準地反映出張玉汝當時又驚又好奇的復雜心理。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越發驚嘆于人類思想的多樣性,也意識到這類信息對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在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防止自己的三觀被徹底顛覆,張玉汝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放棄繼續閱讀這些瀏覽器記錄。
這次經歷,不僅沖擊了張玉汝的觀念,還讓他暗自下定了一個決心。
瀏覽記錄如同個人的數字足跡,一旦流傳出去,極有可能成為他人評判自己的依據。
想到這,張玉汝喃喃自語︰“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他決定,在生命終結之前,一定要徹底刪除自己所有的搜索瀏覽記錄,守護自己的名譽。
在他看來,一個人的瀏覽器記錄如果沒有刪干淨而被人發現的話,那麼這個人大概率也不會有清白了。
相較瀏覽器記錄,一些人留存下來的日記,無疑更契合張玉汝的閱讀需求。
人類,是復雜的生物群體,他們不僅熱衷于對外人說謊,有時甚至會在自我認知上陷入欺騙的陷阱。
按理說,日記作為個人心靈的隱秘角落,本應是純粹為自己而寫,無需向他人展示的私密空間。
然而,追溯到遙遠的上古時期,就有一位光頭的日記在世間廣泛流傳。
而除了這位臭名昭著一輩子打不贏復活賽的光頭以外,還有一些名人不僅熱衷于撰寫日記,還主動將自己的日記內容公之于眾。
在這樣的環境下,日記失去了絕對的私密性。
對于日記作者而言,適度美化日記內容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
畢竟,誰都希望展現在他人面前的,是一個更完美、更值得認可的自我。
因此,日記不像瀏覽器記錄那般,毫無保留地呈現人性中最真實甚至有些不堪的一面。
在日記的字里行間,作者往往會塑造一個相對體面的自我形象。
這種特性,使得日記成為張玉汝開展歷史研究的絕佳材料。
盡管其中有些日記內容冗長繁瑣,如同又臭又長的流水賬,讀起來味同嚼蠟,缺乏任何趣味性,但張玉汝卻深知其價值所在。
在他眼中,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記錄,猶如一把把鑰匙,能夠打開通往過去的大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通過分析日記中記錄的日常瑣事,他可以深入了解特定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以及社會風貌,從而拼湊出一幅真實而生動的歷史畫卷。
每當翻開這樣一本日記,張玉汝就像一位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挖掘著每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試圖從這些瑣碎的文字中,探尋歷史的真相。
在翻閱一位碩士研究生的日記時,張玉汝仿佛走進了其跌宕起伏的就業之旅。
日記的主人攻讀文科專業,本科就讀于一所處于中游水平的院校。
臨近本科畢業,校園招聘的浪潮襲來,為他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就業機會。
這份工作,每月薪資尚可,福利待遇也有著一定的保障,但距離理想中的優質工作,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總的來說,給人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糾結感。
經過反復權衡,日記主人最終沒有接受這份工作,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考研這條道路。
以當時的就業形勢而言,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確更有機會涉足更廣闊的職業領域,找到一些綜合待遇不錯的崗位。
然而,考研絕非坦途。
大學前兩年,日記主人那時對未來並沒有清晰的規劃,被壓抑許久的玩樂天性在大學校園里得到了釋放,將大把的時間用于享受青春。
這在當時的豫州,並非個例。
在豫州,高中生是沒有所謂的青春的。
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極大,學生們的生活被海量的作業、頻繁的考試填滿。
除了無窮無盡的學習考試之外,學生們連必要的休息時間都少的可憐。
極少數學生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但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那是一段充滿痛苦與煎熬的時光。
因此,許多人像日記主人一樣,考入大學後,都開始了報仇雪恨一般的玩樂,這大概是對于過去的自己的一種補償。
雖說不能完全責怪日記主人當初的選擇,但他終究要為曾經的玩樂付出代價。
由于備考時間不足,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加上院校選擇不夠合理,時間分配混亂等諸多問題,他在考研一戰中遭遇失敗。
考研失利的結果,對他和家人都產生了影響。
家人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開始委婉地勸說他將重心轉向就業。
他家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除了他,還有弟弟妹妹需要上學,家庭的經濟負擔較重。
但日記主人心中仍有不甘,在他看來,追求美好生活,本就是每個人的權利,這又有什麼錯呢?
幸運的是,家人最終尊重了他的想法。
由于不是奧地利人,也不是美術生的緣故,日記的主人沒有另一種二戰的選擇,他他的二戰是考研二戰。
于是,他又鼓足勇氣,踏上了考研二戰的征程,他在日記本上鄭重記錄下為夢想再次拼搏的決心 。
這一回,日記的主人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驅使,他成功找回了高中時期拼搏奮進的狀態。
那段時光,無疑是他生命歷程中最為斗志昂揚、實力強勁的階段。
憑借著不懈的努力,他在考研二戰中取得勝利。
消息傳來,家人的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朋友們紛紛送上真摯的祝福,大家都認可他當初堅持考研的決定無比正確。
研究生的三年時光,如白駒過隙般匆匆流逝。
有了之前的教訓,日記主人不再重蹈覆轍,沒有將寶貴的時間全部耗費在享受青春的安逸之中。
他合理規劃學習與生活,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還積極參與各類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
畢業那天,他身著碩士服,身姿挺拔,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整個人意氣風發。
早在畢業前一年,日記主人便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前瞻性,提前鎖定了自己的就業方向,並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他收集行業資料、提升專業技能,滿心期待能順利入職心儀的崗位。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在他畢業這一年,就業市場風雲變幻,用人單位紛紛提高招聘標準。
他想要得到的那份工作,門檻從碩士學歷陡然提升至博士學歷。
面對這一變化,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要不要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以他的學習能力和學術素養,繼續讀下去並非難事。
就在他猶豫不決時,家中傳來了噩耗。
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父親,在工地上遭遇嚴重事故。
與其他在事故中不幸喪生的工友相比,父親是幸運的——至少他保住了性命。
然而,父親雖保住了性命,卻因傷致殘,徹底失去了勞動能力。
盡管獲得了一定的經濟補償,但對于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後續的治療和生活費用,依然像沉重的巨石,壓在全家人的心頭。
日記主人心中難免泛起一絲私心,渴望繼續追求自己的學術夢想。
但當他想到弟弟妹妹充滿希望的未來,想到家庭此刻面臨的困境,內心的天平漸漸傾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不能為了個人的發展,犧牲弟弟妹妹的前途。
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他最終忍痛放棄了繼續攻讀博士的想法,選擇踏上就業之路。
命運似乎跟他開了個玩笑,他入職的單位,恰恰是本科畢業時放棄的那家。
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單位已將招聘標準提升至碩士學歷。
更讓人感慨的是,工作後,他的頂頭上司竟然是曾經的同學。
回想起本科畢業時,兩人都有機會入職這家單位,只是當初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因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
在那本日記的字里行間,日記主人寫下了諸多假設,字里行間滿是對過往的反復思量。
他忍不住設想,如果本科畢業時,自己選擇接受那份工作,憑借這些年的積累與打拼,如今坐在領導位置上的,會不會就是自己?
要是大學前兩年,沒有肆意揮霍時光,第一次考研便能順利上岸,以研究生學歷為敲門磚,是不是就能得到那份自己更為心儀的工作?
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無數個“如果”。
那段時間,日記主人仿佛迷失在這些假設里,無法自拔。
從他犀利又滿含不甘的言語中,即便時光相隔千萬年,張玉汝仍能深切感受到他心中翻涌的遺憾。
每一個“如果”,都像是一把利刃,刺痛著日記主人的心,也深深觸動著張玉汝。
然而,生活的車輪不會停下,現實的壓力如潮水般涌來,很快便將他從幻想中拉回。
工作上的高強度任務,家庭里的瑣事紛爭,讓他疲于奔命,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漸漸地,日記的更新頻率越來越低,從最初的三天一記,變成一周一記,後來一月一記,到最後,甚至幾年才會記錄一次。
日記內容也愈發簡短,從最初洋洋灑灑數百字,到後來精簡成只有十幾二十個字。
原本豐富的情感與深刻的思考,在歲月的磨礪下,被壓縮成只言片語。
目睹日記這些明顯的變化,張玉汝陷入了沉思。
日記主人釋懷了嗎?也許他已與過去和解,坦然接受了生活的安排;又或許,他只是被生活磨平了稜角,無力再去感慨。
這些似乎都不再重要,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不斷前行,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
已經發生的事無法改變,未曾發生的事不可預測。
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日記的主人又重新找到了這十幾年不曾使用過的日記本。
或許是突然想起了那位日記曾廣泛流傳的光頭,也可能是為了和自己開一個玩笑。
日記主人最終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喜歡我的能力太常見啦請大家收藏︰()我的能力太常見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