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段攸嘴角上那抹似笑非笑的微笑,賈詡輕輕點了點頭,懸著的心稍稍落地!
他隨即向段攸拱手,腰彎得比來時更深。
這才告辭離開,靴底碾過營帳地面的碎石,發出細碎的聲響!
直到賈詡走遠,段攸這才將目光收回,落在案頭那幅攤開的星際圖上!
眼下,諸葛亮已經打造出一支星際艦隊。
足足十艘星際戰艦,艦身閃爍著玄鐵般的冷光,炮口如巨獸的獠牙般森然!
已經從神族戰艦之中,截取了其中星際圖。
可以說,這一隊艦隊,已經具備了遠航能力,像十柄出鞘的利劍,隨時能刺破星空!
接下來,與藍星繼續交易,用蟲族的甲殼、晶核換得更多的稀有金屬與能源,再次打造更多的艦隊!
至于蟲族大軍,自己暫時不去招惹,像蟄伏的猛獸般按捺住爪牙!
眼下,外太空蟲族的尸體,仍舊沒有清理干淨,像漂浮在黑夜里的礁石,阻礙著航線!
美洲、非洲、澳洲三處大陸,還沒有打造成大唐的糧倉,田壟尚未成形,種子還在庫房里沉睡!
再加上,自己準備開發的西域,還只是個雛形,只有幾座臨時搭建的營帳和剛破土的地基!
還有,軍隊的安置,自己還一直猶豫,是派駐西域鎮守,還是留在本土休整!
也得虧,蟲族給了自己喘息的時間,像潮水般退去後留下的平靜!
如果,蟲族持續不斷地進攻這里,像永不停歇的暴雨般傾瀉攻勢!
也許,自己能夠培養出更強悍的幾支軍隊,個個都如猛虎下山般勇猛!
但到那時,大唐這個帝國,將變得瘸腿,軍事的肌肉過分膨脹,民生的骨骼卻細弱不堪!
只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而沒有強大經濟,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所有的補給,全部依賴于戰爭的掠奪,像飲鴆止渴般短暫續命!
真要那樣,不要說去征服星辰大海,連眼前的星空都難以觸及!
能否守住這座星球,都將是未知數,如同風中殘燭般隨時可能熄滅!
最終,段攸在御書房的燭火下反復摩挲著軍報,指尖劃過北美大陸的輿圖。
終究還是改變了想法,沒有將遠征軍調回中原。
他提筆在奏章上批下決斷,仍舊將那支身經百戰、甲冑上還沾著異域風沙的遠征軍。
連同軍紀如鐵、戰旗繡著浴火鳳凰的火鳳軍,一並安置在廣袤無垠、正待開墾的北美大陸。
不光如此,他望著窗外沉沉夜色,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
心中已在盤算著更宏大的布局,要重新打造三支鐵軍。
以中原大陸的普通貧民為基礎,挑選那些身強力壯、眼神里帶著股不服輸勁兒的漢子。
再配上遠征軍里從尸山血海里爬出來的將校為骨干,組建玄武軍。
主將定為段世民,副將則是田豫、徐晃、黃忠。
這支部隊扎在中原腹地,像一頭沉穩的玄龜,士兵們雖多是田間出身。
握鋤頭的手剛握住槍桿時還在發顫,可眼底那股保衛家園的執拗,卻比任何鎧甲都要堅硬。
由傳送到此地的兔子國人為基礎,這些人自帶一股骨子里的機靈與抱團勁兒。
配上遠征軍中那些熟悉陣法謀略的將校,組建青龍軍。
主將段銳,副將張遼、關羽、太史慈,軍帳里時常能听見兔子國人爽朗的笑罵聲,配上將領們沉穩的號令。
整支軍隊像條騰躍的青龍,既能在曠野里列陣沖鋒,又能在密林間靈活穿插,透著股剛柔並濟的銳氣。
從各個諸侯國的世家子弟中挑選精壯,這些人自幼習練武藝,腰間佩劍從不離身,眉宇間帶著與生俱來的傲氣。
再配上遠征軍里最擅長打磨性子的將校,組建白虎軍。
主將趙雲,副將馬超、徐榮、曹仁。
初入營時,世家子弟們還帶著幾分輕視,可在趙雲一槍挑落靶心、馬超策馬踏碎青石的威懾下。
傲氣漸漸化作了實打實的悍勇,整支部隊恰似一頭蓄勢待發的白虎。
鋒芒藏在鱗甲般的軍陣里,只待一聲令下便要撕裂敵陣。
而那支曾橫跨重洋的遠征軍,從此更名為麒麟軍。
主將麴義,副將周瑜、夏侯淵、高順。
換了名號的軍隊,仿佛被注入了新的魂靈,營中號角聲比往日更顯雄渾。
士兵們操練時的呼喝震得營寨木柵欄嗡嗡作響,活像一頭蟄伏的麒麟,隨時能騰雲而起,橫掃四方。
至于中原各郡的鄉勇,段攸則點了李典、于禁、樂進等一眾沉穩可靠、熟悉地方風土的將領主持。
讓他們帶著鄉勇們在城郭鄉間操練,鋤頭與刀槍交替,農忙時耕作,農閑時練陣,倒也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安排妥帖後,段攸在議事大殿召集諸將,殿中燭火映著滿牆的輿圖。
將領們按職級分列兩側,甲葉踫撞聲清脆入耳。
他站在階上,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
從軍制改革到糧草調配,一樁樁一件件說得明明白白,末了目光掃過眾人。
“從今往後,軍是大唐的軍,陣是護民的陣,誰也不能懈怠!”
軍隊的事落定,段攸又馬不停蹄地在各州啟動屯田策略。
北美、非洲、澳洲三處大陸,光明會貢獻的異族之人被編入屯墾隊伍。
在士兵的監督下開墾荒地,春種秋收的號子聲漸漸在陌生的土地上響起。
至于中原、西域及各諸侯國的土地,則從百姓中挑選修煉天賦平平、更適合耕作的人。
還有兔子國檔案里那些犯了律法、需以勞作贖罪的囚徒,以及各諸侯國歸順的土著,一並編入屯田隊伍。
田埂上,昔日握刀的手拿起了犁耙,曾經的仇敵如今並肩插秧,倒也奇異地生出幾分安穩的氣象。
隨著段攸返回長安,太極宮的朱紅大門每日都有信使進進出出。
一道道蓋著鎏金大印的詔令從宮中發出,像脈絡般延伸至帝國的每一寸土地。
大唐這個龐然大物,在無聲的變革中悄然蛻變。
街頭巷尾的酒肆里,說書人不再只講帝王將相,開始說起煉氣吐納的法門;
尋常百姓家的窗台上,除了晾曬的衣物,還多了幾本翻得卷了邊的基礎功法;
連學堂里的孩童,晨讀內容都添了幾句修煉口訣。
全民修煉的時代,就這般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