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

第202章 青溪古鎮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風疏竹 本章︰第202章 青溪古鎮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寧出發的第62天清晨,吃過早飯,就繼續出發了。

    離開雄溪沿著驛道向西走,驛道旁是一條小溪。

    拂曉的天空,穿過樹林,感覺有幾分的寒意;我們撥開朝霧,听著潺潺溪水聲,不知不覺走進山里,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確實累人。

    船夫一直伴著我們步行,說了許多故事給我們听。

    船夫說︰我們昨天去白水洞瀑布,經過掛榜崖,那里有條村叫掛榜村,是田姓族人的居住地。田姓族人族長叫田,田是江甦如皋人,世代為元朝的功臣。洪武十四年秋,田隨沐英與傅友德出征雲南。洪武十五年,雲南平定,傅友德回師南京,沐英鎮守雲南。沐英以田賢能,征滇有功,命令他留守雄溪,田就在掛榜崖附近選址建村,才有了掛榜村。這是我上次去白水洞瀑布時,路過掛榜村時,一個農夫告訴我的。

    蕭遙劍說︰昨天我們去白水洞瀑布路過掛榜崖時,你說過許多準備參加科考的人,都專程去掛榜崖,以圖吉利;田家居住掛榜村,後代一定功名顯赫了。

    船夫說︰這個我真不清楚,田家定居在掛榜村距今才8年,風水理學是需要時間去運轉發揮作用的。

    事實是︰田奉令留守雄溪,即後來的平溪衛,再後來的玉屏,田家族人定居在掛榜村,子孫繁衍昌盛,後人文脈延續,科第代代不乏人。直到現代,許多田氏族人成了當地有名望的人。

    這不得不說,風水理學的存在,有它的道理。

    話說起來,明朝之前,貴州地區山高路遠,與中原少有往來,封閉落後,有些偏遠之地,還處于奴隸制或原始公有制階段。

    洪武十五年,明朝平定雲南後,在貴州建省,納入管轄範圍。

    明朝政府基于貴州地廣人稀、勞動力嚴重不足、生產力嚴重落後,就招攬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吳楚精英之族”移居黔中。

    這些外來的新移民,帶去中原的文化、生產技術,他們修建衛所,建設屯堡,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驛道附近,築建街區,修建宅舍、興學育才,帶動當地人務農經商,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傳授手工工藝,大大地推動了當地的文化和生產力,提高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貴州的經濟自明朝起,蓬勃發展。

    明朝貴州的新移民,分為三種︰軍屯、商屯、民屯。

    軍屯,就像上述說及的雄溪掛榜村的先祖田。

    田就是跟隨沐英與傅友德出征雲南,後被指派留守雄溪,之後雄溪建成平溪衛,這就是一個衛所。

    明朝的衛所制度,每衛軍額五千六百人,士兵稱“軍”,另立軍籍,世代為軍。

    一旦列入軍籍,父子相承,不得脫籍。

    衛所組織嚴密,以軍事功能為主,兼具生產、政治、文化、教育等功能。

    洪武六年,即公元1373年,明朝設貴州衛指揮使。

    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明朝置貴州都指揮使。

    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又設貴州前衛指揮使司。

    每個衛所都劃出一特定區域,與其所在地的府、州、縣相區分。多數衛建有專城,守御千戶也建有城堡。

    一般每衛下轄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千戶所下轄堡、哨、鋪。

    雄溪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轉變成平溪衛。

    建衛後,如何解決糧餉供應問題?

    明太祖想到了對策,一是要各府、州、縣及土官繳納入庫;再是要士兵們戍兵屯田,實現自給自足;第三是實行“開中”政策,命令鹽商中納。

    這就是明朝對貴州的軍屯、“開中”政策。

    商屯,就是朝廷允許通過商人運銷兩浙鹽、兩淮鹽、川鹽、滇鹽,解決貴州缺糧、缺鹽困難。

    商屯,就是“開中”政策的體現。

    貴州不產鹽,但衛所通過發“鹽引”,來引導商人往返運作。

    開始時,商人從中原內地把糧食運到衛所,然後按交納糧數,衛所發給商人“鹽引”,即領鹽憑證。

    商人再憑“鹽引”到產鹽地領取食鹽,運往指定地點銷售,從中賺取利潤。

    商人們何等精明?

    他們往返內地及貴州,看見貴州地大人少,就萌生了在本地種糧的心思。

    商人們帶來的先進農具與耕作技術,在當地招募民眾墾荒屯種交糧,這樣大大降低了運糧的損耗,漸漸地,在中原生活的漢人也移民到這里,漢族人口大大增加,商人管理的屯田就是商屯。

    明朝的貴州,還有一種屯叫“民屯”。

    民屯的移民來源,是政府招徠游民或有罪之人,告訴他們移民到貴州,可以通過開荒得到田地,有罪之人因此可以無罪釋放,政府給他們發耕牛、種子、農具;而且還有優惠政策,即三年後才開始按畝計征錢糧。

    歸入民屯的人,歸府州縣所管轄。

    言歸正傳。

    長輩們說︰今天盡可能趕到青溪古鎮才休息。

    我們咬著牙一直向前走,到了午後,終于看到山下的青溪古鎮。

    從山上遠遠的看下去,只見有一條河呈u型狀,繞鎮而過,這條河屬?陽河水系。

    青溪鎮的四周,群山圍繞,風景優美。

    青溪古鎮在我們經過的時候,是一個以侗族為主的聚居地,後來听說,這里大概有一半是侗族人。

    走進鎮里,看到有許多徽式的建築,可以知道有許多漢人在此定居。

    船夫對我們說︰青溪鎮這里有山有水有河,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干冷少雪。稱得上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蕭遙劍說︰你怎麼知道得那麼詳細?你在這里住過嗎?

    船夫說︰我確實在這里住過一年半載,我都不想離開了。

    蕭遙劍說︰那你為什麼又離開了呢?

    船夫說︰之前行船雖然辛苦,但見識多賺錢也多;但父母年邁,我就不能一直在外;然現在我父母均已仙逝,我才借行船出來游歷。

    原來如此!

    船夫現在就像一朵飛舞著的蒲公英種子,在等待值得落地的土地。

    欲知後事如何,請听下回分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方便以後閱讀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第202章 青溪古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第202章 青溪古鎮並對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