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院大王府。
“此刻,宮中的事務應該已經徹底解決了。”
諸葛亮突然開口。
一旁的蕭峰听的一愣。
絲毫不知道諸葛亮是什麼意思。
而諸葛亮看著一臉茫然的蕭峰,不由得笑了笑。
“看來,這位南院大王是真的一點不知道。”
听著諸葛亮的話。
蕭峰更加迷惑了。
而听了諸葛亮的話後,俞大猷也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我們也應該動手了。”
听到二人的話。
蕭峰縱然還不清楚他們說的究竟是什麼。
可是他的直覺卻已經讓他明白,宮中一定發生了大事。
這件事,必然已經牽扯了整個遼國。
“二位,你們究竟是什麼意思?”
蕭峰虎目圓瞪的看著面前的諸葛亮和俞大猷。
哪怕此刻他已經明白,遼國出了大事。
但蕭峰卻並不想對大明的人動手。
當年蕭峰也曾和明軍並肩作戰。
甚至蕭峰和大明的名將李定國還頗有交情。
這幾年遼國歸順大明。
得到的援助蕭峰也是看在眼里。
在大明無數糧食的援助下,遼國雖然稱不上樂土,但也已經是人人都能吃飽飯的好地方了。
而先後在宋國,金國,遼國,明國四方游歷。
經歷身份多次轉變的蕭峰也並沒有那麼多的包袱。
大遼歸順大明,蕭峰是最為支持的。
大明百姓過的有多好,蕭峰是見到過的。
他也希望大遼百姓能夠過上那樣的生活。
若是能夠和平歸順,不起刀兵,便是再好不過。
這也是蕭峰明明察覺到了此刻遼國有大變,卻依舊沒有對諸葛亮俞大猷動手的原因。
雖然蕭峰並不確定,自己能否勝過俞大猷。
蕭峰虎目灼灼,胸中氣血翻涌。
既有對家國變故的警覺,亦有對眼前兩位大明重臣的審視與不解。
思索許久。
他握緊的雙拳緩緩松開,沉聲道
“孔明先生,俞將軍,還請明言。”
“宮中……究竟發生了何事?”
“與我大遼,與太後,又有何干系?”
諸葛亮輕搖羽扇,神色從容,那雙洞察世事的眼眸仿佛能看透人心。
他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蕭大王,您認為當今天下大勢如何?”
“遼國之路,又在何方?”
蕭峰略一沉吟,朗聲道
“天下紛爭已久,百姓苦不堪言。”
“大遼經金國一戰,已然是日落西山。”
“周圍各國,也皆虎視眈眈。”
“我大遼雖暫得安寧,實乃身處漩渦之中。”
“若無大明,早已亡于金國之手。”
“而大遼自與大明交好以來,得糧秣援助,百姓稍得溫飽,此乃事實。”
“蕭某雖為契丹人,亦深知天下黎民渴太平之心,並無二致。”
“若能不起干戈,使遼地百姓如明國子民般安居樂業,蕭某以為,此乃正道。”
他的話語坦誠而真摯,帶著對蒼生的悲憫。
曾為宋人,後為契丹。
沒有人比蕭峰更明白,什麼是實,什麼是虛。
“大王赤誠,亮深感敬佩。”
諸葛亮點頭贊許,隨即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凝重。
“然則,有人卻欲將此正道引向歧途。”
“甚至不惜引狼入室,將遼國拖入戰火深淵。”
“此言何意?”
蕭峰眉頭緊鎖。
“太後蕭綽,早已與鐵木真、多爾袞、宋國趙構暗中勾結。”
諸葛亮的聲音平穩,卻字字千鈞。
“所謂與耶律大石王爺決裂,所謂清洗舊部,不過是一場演給大明看的苦肉計。”
“其目的,便是騙取我大明更深入的信任與援助。”
“待時機成熟,便與蒙古內外夾擊,企圖一舉覆滅我在北疆的精銳之師。”
“屆時,遼國或可暫得喘息,甚至瓜分些許土地。”
“但此舉無異于與虎謀皮,鐵木真之野心,豈是如此簡單便能填飽的?”
這番剖析如同驚雷,在蕭峰耳邊炸響。
他回想起近日朝中種種詭異跡象。
太後對一些忠直老臣的疏遠,對某些來歷不明者的重用,以及一些難以解釋的兵馬調動。
原本只是些許疑慮,此刻被諸葛亮點破,瞬間串聯成一條清晰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陰謀軌跡。
“太後……她怎會如此糊涂!”
蕭峰又驚又怒,額上青筋隱現。
俞大猷接口道,聲如洪鐘
“正是此理。”
“蕭大王,太後與神水宮主水母陰姬,皆已被我方控制。”
“如今,耶律南仙公主已在宮中,虛大人意欲扶持公主暫代國主之位,穩定局勢,並徹查此事。”
“南仙……”
蕭峰一怔。
耶律南仙雖為女子,但素來明事理、有擔當,在宗室中威望頗高。
只不過,她既是大明天子之妃子,如何還能當這遼國之主呢?
諸葛亮凝視著蕭峰,語氣誠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蕭大王,您忠義無雙,心系百姓,天下共知。”
“此刻遼國正值存亡絕續之秋,需要一位能穩定軍心、民心,且能與我大明同心協力,共抗強敵的支柱。”
“虛大人選擇南仙公主,是出于公心。”
“而您,南院大王蕭峰,更是不可或缺的輔國之臣。”
“非您不足以安定遼國軍伍,非您不足以取信于契丹百姓。”
他上前一步,羽扇輕指北方
“蒙古鐵騎即將南下。”
“唯有遼明真正一體,精誠合作,方能守住這北疆防線,護佑這千萬生靈。”
“這不是背叛大遼,而是拯救大遼于水火,是為契丹族尋一條真正的生路。”
“蕭大王,此刻絕非猶豫之時,當以雷霆手段,廓清朝堂,整軍備武,以迎強敵。”
蕭峰矗立原地。
這一刻。
他想起了雁門關外的烽火,想起了聚賢莊中的豪飲,想起了無數流離失所的百姓面孔……
良久,他猛地抬起頭,眼中迷茫盡去,只剩下堅毅與決然。
他對著諸葛亮和俞大猷,抱拳沉聲道
“蕭某……明白了。”
諸葛亮與俞大猷相視一眼,皆露出欣慰之色。
“如此,甚好!”
……
在絕對的武力威懾和蕭峰站台的情況下,遼國朝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劇變。
最終,耶律南仙被虛若無正式扶持,暫代遼國之主之位。
蕭峰被任命為輔國大臣,總攬軍政大權。
全力協助耶律南仙,與諸葛亮、俞大猷共抗蒙古鐵騎。
喜歡我,大明天子,打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大明天子,打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