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無逸殿。
此處乃大明中樞機要之地,平日氣氛莊重肅穆,今日卻因一場大捷和南疆的初步安定,難得地透出幾分輕松與暖意。
殿內焚著清心的檀香,縷縷青煙自鶴形銅爐中裊裊升起,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地面的金磚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朱勝一身道袍,依舊保持著自己萬壽道君的形象。
此刻的朱勝端坐于高高的御座之上,手中把玩著一對溫潤的玉膽,嘴角含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哪怕這是一場比較正式的議事。
不過當今朝廷,也已經沒有人敢出來挑朱勝的刺了。
甚至。
已經有很多人認為,朱勝已經足以比擬,甚至超越洪武,永樂二帝了。
畢竟,朱勝滅國開疆的功績擺在那里。
而在朱勝的身後。
江玉燕與耶律南仙分侍兩側稍後的位置。
江玉燕一襲宮裝,儀態萬方,容顏絕美,眉眼間卻自帶一股不容侵犯的威儀與深藏的機鋒,她目光流轉,將在場眾人的細微神態盡收眼底。
自從執掌護龍山莊。
朝堂上的事,就很少有江玉燕不參與的了。
相比江玉燕,耶律南仙今日則打扮得格外明艷。
只是眼神略顯復雜,時不時她那縴長的手指都會無意識地絞緊袖口,但很快又恢復平靜。
主位下方。
內閣首輔張居正端坐左下首位,面容雖一貫嚴謹,但眉宇間少了往日的沉凝,多了幾分從容。
此刻他正仔細翻閱著面前的幾份文書。
朱勝向來是一個甩手掌櫃。
朱勝少做,張居正自然就要多做。
真可謂是大明朝堂第一牛馬。
次輔高拱坐在其側,腰板挺直,一如既往地帶著那股剛直銳氣,但此刻嘴角也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顯然對近日局勢頗為滿意。
戚繼光雖位列內閣,但武將風範不減,坐姿如松,眼神銳利中帶著戰後沉澱下來的沉穩。
偶爾與身旁的李春芳低語兩句,商議著什麼。
李春芳則更顯文雅,面帶微笑,一邊準備著文書,一邊頻頻頷首。
資歷最淺的謝安,姿態閑雅。
仿佛不是來參與軍國重議,而是赴一場清談雅集。
但那雙清亮的眼眸中,不時閃過洞察世情的慧光。
他的面前並無文書,單只只是因為他已經了然于心。
當然了,也有他處理的事務比較少的緣故。
而在這場會議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被朱勝破格允許參與此次內閣議事的諸葛亮與司馬懿。
二人資歷遠不能與在座諸公相比,故位置稍靠後。
他們之所以在這里,自然是因為朱勝的破格擢升。
雖然他們資歷不夠。
但朱勝相信,他們的能力肯定是足夠的。
而多經歷經歷內閣會議,對他們的成長也會有好處。
他們此刻還是少年,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諸葛亮羽扇綸巾,面容清雋,目光沉靜地觀察著殿內每一個人,傾听每一句話。
神態謙沖而專注,並無半分倨傲或怯場。
司馬懿則垂眸靜坐,神情恭謹溫順,仿佛只是來學習聆听。
但偶爾抬眼時,那深邃眸底一閃而過的精光,顯出其內心絕非表面這般平靜無波。
殿內氣氛整體融洽,甚至偶有低語輕笑,與前段時日應對禁區之亂時的緊張壓抑截然不同。
更別說和當初還是嘉靖本人在的時候,時不時還要打架的氣氛比了。
片刻後。
眾人處理完畢,紛紛正坐。
無逸殿內一片寂靜。
朱勝見文書處理完畢,便緩聲開口,打破了殿內的寂靜
而朱勝一開口,自然又是要吟詩一首。
“漢征西將軍曹操有詩雲。”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諸位愛卿,今禁區初定,漢州新立,四方震動,周邊各國動向,想必皆有變化。”
“諸位皆朕之股肱,不妨暢所欲言,將所知所聞,剖析一番,也好讓朕與諸公心中更有丘壑。”
朱勝話音落下,隨即目光便投向了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會意,微微欠身,率先開口,聲音沉穩有力
“啟奏陛下,據各方探報匯總,西方大秦,依舊如幽淵深潭,毫無波瀾。
其邊境封鎖嚴密,商旅難入,細作亦難探听虛實。
對我大明近來之事,未見其有任何官方表態或軍事調動,仿佛置身于另一方世界。
其國策似乎仍是閉關自守,不理外間風雲變幻。”
他頓了頓,補充道。
“然,愈是平靜,愈顯其深不可測,不可不防。”
朱勝微微頷首,指尖輕敲御座扶手
“大秦……想要的,從來都不是一時的得失。
他在醞釀什麼,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
繼續監視,不可因其無動靜而松懈。”
經歷了漢州的事情。
朱勝對嬴政的情況自然是更加了解。
嬴政,顯然就是已經成功的劉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只不過嬴政獻祭扶桑自己沒能夠阻止。
劉徹獻祭禁區卻被自己阻止了罷了。
“是。”
張居正應道,隨即繼續
“北方之大漢,反應最為直接。
其確已陳兵百萬于漢州邊境,旌旗招展,營壘相連,軍勢極盛。
領軍之人,依舊是漢征西將軍曹操。
然,觀其動向,卻似乎是駐防威懾之意多于即刻開戰之心。
糧草調動雖頻,卻未見打造大型攻城器械或進行大規模渡河演練的跡象。
趙充國等將更是班師回朝,顯然並無立刻揮師南下的命令。
依臣之見,漢帝雖怒,但卻心存忌憚,或在等待時機,或因國內尚有掣肘,目前當是僵持對峙之局。”
听了張居正的話,朱勝微微點了點頭。
“劉詢這是在看朕如何消化漢州呢?”
朱勝冷笑一聲。
“百萬大軍,日耗千金,他願意看著,那就讓他看著。
朕倒要看看,他大漢和我大明,誰更能耗。
傳令謝玄,邊軍不可懈怠。
但亦不必主動挑釁,穩固防線,加快重建,便是最好的回應。”
張居正稟報完畢,目光轉向一旁的謝安。
謝安從容接話,語氣舒緩如溪流
“陛下,南方喜訊頻傳。
南疆諸部、南詔國,已正式上表歸降,請求內附。
其地暫由陛下先前指派的文素臣先生與拜月教主治理。
史俠士仁德寬厚,頗得南疆人心;
拜月教主精通異術,熟知地理,有他在,南詔也漸趨平穩,磨合比預期順利。
目前正逐步推行郡縣,興教化,修道路,假以時日,必可為帝國南疆屏障。”
此時,侍立一旁的耶律南仙輕移蓮步,上前微微一福,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哽咽,但更多的是一種釋然與決絕
“啟奏陛下,北遼亦傳來消息。
在家師……在水母陰姬與蕭家主持下,遼國大部已放下兵刃,接受王化。
王師所至,並未遭遇大規模抵抗。
唯有……唯有耶律大石,裹挾部分殘部,北竄草原,如今下落不明。
遼地暫由水母陰姬與蕭家維持秩序,只待朝廷派遣得力干員前往,接收治理。”
她說完,深深低下頭,肩頭微微起伏。
殿內一時靜默,眾人都明白她此刻心情復雜。
朱勝看了她一眼,語氣溫和卻堅定
“朕知道了。
遼地百姓亦朕子民,朝廷會妥善安排,必不令其再受戰亂之苦。
耶律大石,疥癬之疾,已命東廠與護龍山莊追蹤,掀不起大浪。”
耶律南仙感激地再福一禮,退回原位,眼神已平靜許多。
話題轉到軍事,戚繼光自然而然地開口,聲如洪鐘
“陛下,草原之蒙古帝國,近來頗不安靜。
探馬回報,其各部首領會盟頻繁,大規模騎射演練不斷,糧草向西部和南部邊境聚集。
鐵木真雄才大略,其志非小。
吞並西方諸小國後,其兵鋒遲早東指。
依臣判斷,其下一步動作,極可能是試探性的南下寇邊,或是西進受阻後,欲從我大明身上找回便宜。
蒙古帝國南邊的忽必烈,實乃蓋世梟雄。
金州與遼州的九邊重鎮,需早做提防。”
“嗯。”
朱勝面色凝重起來,
戚繼光說完,高拱清了清嗓子,接過話頭。
他的聲音總是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
“陛下,東北之清國,自趁亂奪取大宋北境後,便一直陳兵于我金州邊境。
與岳飛的岳家軍隔河對壘,小規模摩擦時有發生,但大規模戰事未起。
清軍主帥岳鐘琪與那清國儒聖曾子城老奸巨猾,看似按兵不動,實則在觀望我等與大漢、蒙古的態勢,欲收漁翁之利。
其國內部雖經整合,但八旗與漢軍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短期內或無力發動全面進攻,但騷擾牽制,必不會少。
還望重視。”
“跳梁小丑,妄想火中取栗。”
朱勝冷聲評價道。
“告訴岳飛,穩守即可,不必急于求戰。
岳家軍新成,正好以清軍磨刀。
但要嚴防死守,絕不可讓其一兵一卒進入大明之土。”
最後,高拱語氣中帶上一絲顯而易見的鄙夷
“至于東南之大宋,其況最窘。
內部因那《水滸》一書,已是烽煙四起。
內部民心離散,起義此起彼伏,猶如爛瘡遍體。
外部,燕國慕容龍城、大理段思平,看似平靜,實則虎視眈眈,不斷蠶食其邊境州府,招降納叛。
趙構昏聵,朝中雖有忠良,卻難挽狂瀾于既倒。
依臣看,其國運已如風中殘燭,朝不保夕,覆亡只在旦夕之間。
大宋已不足為我大明心腹之患,反倒是一塊誘人的肥肉,四方餓狼皆環伺其側。”
他頓了頓,總結道
“其余如吐蕃諸部、南洋小國等,或閉關自守,或苟延殘喘,皆暫無力干預中原大勢,可稍放一旁。”
“聖上無需擔心。”
喜歡我,大明天子,打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大明天子,打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