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這句話說得太對了,家業衰落的時候,怕的不僅僅是那種無所事事的庸碌之輩,更怕是李曄這種壓根沒能力卻還打算力挽狂瀾,結果把最後一點家業全部敗光的人。】
【隋文帝楊堅這麼說起來,李曄和朕那個逆子楊廣其實還挺像的,不過楊廣那逆子能敗的家業比李曄雄厚太多了。】
【唐高祖李淵……】
【宋太祖趙匡胤晚唐的皇帝就是這樣的,一個比一個奇葩。唐懿宗、唐僖宗再到這個李曄,父子三人你看哪里有一個正常的?全都是敗家子!】
【明太祖朱元璋這大唐的帝王教育明顯出了問題嘛,教出來的這一個個都是什麼玩意?】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帝王教育還得看大清,你看大清的皇帝最基本的權術都還是有的。】
【宋太祖趙匡胤你可拉倒吧,乾隆咱們就先不說了,你大清的那個咸豐是人啊?豬腦子一個好吧。】
……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討伐李茂貞失敗,眼睜睜地看著杜讓能等人死在自己面前,的確刺痛和警醒了李曄。】
【在接下來將近三年的時間里,李曄並未繼續和其他節度使發生沖突,而是努力地治理長安,想要讓朝廷麾下的軍隊變得更加強悍。】
李曄痛定思痛,對著群臣道
“朕覺得之前朝廷之所以屢次受辱于楊復恭、李克用、李茂貞等人,主要還是因為軍隊實在是太孱弱了。”
“大唐以武立國,李唐皇族之中有不少人和朕一樣熱血尚存。”
“就由他們來負責領兵吧!”
于是李曄一口氣提拔了大唐十五個宗室諸王,讓他們各自率領一千到三千不等的軍隊。
為啥會有十五個這麼多呢?
因為李曄也擔心這些大唐宗王們若是掌握了一支大軍後會發動政變直接篡位。
三年時間過去,宗王們對軍隊的訓練也算是有模有樣,李曄每個月也都會去巡視一番軍營,漸漸地又有了一些信心。
之前都說要訓練幾年才有戰斗力,這都三年了,總沒毛病了吧?
便在此時,一件事情的爆發,讓大唐朝廷再度卷入了旋渦之中。
佔據晉西南的河中節度使王從盈死了。
王從盈的死本來是不關大唐朝廷什麼事的。
這年頭誰家節度使死了都是傳位給兒子,兒子只需要上奏朝廷假模假樣地送點錢糧稅賦,朝廷也就理所當然地承認這個兒子接替老爹的節度使職位了。
但偏偏河中節度使這個職位還不一樣。
上一任河中節度使是王重榮,王重榮被牙將常行儒殺掉後,朝廷又支持王重榮的哥哥王從盈殺掉了常行儒,接任河中節度使。
等王從盈死後,問題就出現了。
王重榮的兒子王珂認為河中節度使本來就是我爹傳給我的,只不過因為常行儒造反,最後給大伯王從盈撿漏。
現在大伯王從盈死了,那節度使的位置就應該重新還給我王珂。
但很顯然,王從盈的兒子王珙並不這麼想。
你爹當年就是沒用才被常行儒殺掉的,是我爹把河中節度使重新奪回來的。
我爹的河中節度使死了就應該給我,憑什麼給你王珂?
于是這對老爹都當過河中節度使的堂兄弟,為了這個職位展開了激烈爭斗。
偏偏兩人的實力還都半斤八兩,誰也斗不過誰。
于是,本來對這個節度使職位沒有任何影響力的大唐朝廷,反而成為了此事至關重要的裁決者。
大唐朝廷的實力雖然是已經廢了,但畢竟還是天下節度使承認的共主。
反正王珂、王珙都是王家的,任命誰當節度使也不算旁落,大部分節度使便上奏表示朝廷應該做出裁決。
李曄對此很是高興,對著幾名宰相笑道
“各位,振興大唐朝廷威望的機會這不就來了?”
但很快李曄就發現,這可不是什麼機會,而是一個大麻煩!
王珂、王珙兩人為了爭奪這個節度使的位置,都積極在節度使之中尋找盟友。